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服装业品牌集中度阿迪达斯(关于阿迪达斯服装认知度调查)

截至收盘,李宁以10.74%领涨国产服饰品牌,安踏体育涨幅达8.4%,七匹狼、报喜鸟、森马服饰、361度等跟涨。


受HM事件影响,3月25日国产服饰品牌股价高涨。


截至收盘,李宁以10.74%领涨国产服饰品牌,安踏体育涨幅达8.4%,七匹狼、报喜鸟、森马服饰、361度等跟涨。


而NIKE、优衣库、阿迪达斯、GAP、Fila、New Balance、ZARA等品牌均受到波及。


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装前十品牌中,国产品牌占据5位,但占比均不大。不过,5家国产品牌市占率合计达5%,其余5家国际品牌合计市占率为6.2%,前后差距仅有1.2%。


其中,优衣库以1.6%的市占率位居第一,国产品牌森马、安踏则以1.5%的市占率紧随其后。波司登、太平鸟市占率也达到0.8%、0.6%,不断向前追赶。


知名国产运动品牌李宁市占率仅0.6%,位于第十位,其竞争对手阿迪达阿迪达斯斯、耐克分别以1.3%、1.1%位列第五、第六位;而H&M在中国市占率仅有0.3%,位居15名。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或因水土不服,或因公共事件,正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与此同时,集中度李宁、波司登以及太平鸟等本土品牌在经历了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深度变革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但不得不承认,本土品牌还需要时间成长。


强势崛起的本土品牌


随着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强,消费市场逐渐被划分为运动、女装以及童装等细分品类。


从国内运动市场来看,本土体育巨头安踏正在与耐克、阿迪达斯的差距缩小。根据国金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运动服饰方面,安踏体育市占率提升至15.4%,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的25.6%、17.4%。关于同时,2017年以来,安踏体育与阿迪达斯的市占率差距不断缩小,大有赶超之势。


在潮流尖端的运动鞋市场,耐克、阿迪达斯仍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市占认知度率分别达32.5%和 15.8%,而安踏体育的市占率也提集中度升到10.4%。


从市场竞争力来看,2019年,中国市场运动品牌竞争力前十位中,安踏、李宁、特步以及李宁等位列其中,安踏以11%的CR10位列第三位,其他品牌均在10%以下。


与此同时,其他本服装业土服装品牌也正在加速崛起。根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本土品牌在线上消费市场中占有率为71%,而在线上高端市场这一占有率为29.1%,20认知度17/2018年分别提升了 3.6/2.2pct。其中,服装领域的本土品牌高端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在本土品牌发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正在失去强大的中国市场。公服装开资料显示,2018年,D&G因 广告片引发的上海时装周取消、全网下架事件后,201调查9 年又有更多的 国际品牌因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付出代价,包括范思哲、Coa阿迪达斯ch、纪梵 希等国际知名品牌因在地域上的错误划分而引发代言人的解约潮,以安踏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因 NBA 高管的错误言论而终止与其合作等。


此外,自2016年起,因错失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发展周期,包括英 国的 ASOS、M&S、Topshop、New Look,美国品牌 Forever 21、Old Navy,日本的 森系女装品牌 Earth music & ecology 等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成长还需要时间


从业绩来看,本土品牌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根据搜狐财经盘点,2020年,李宁实现收入约144.57亿元,同比增长约4.2%品牌;其中,中国市场实现收入约142.37亿元。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4.2%至16.98亿元,净利率由9.1%提高至11.7%。


安踏体育实现收入约355.12亿元,同比增长4.7%;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减少3.4%至52亿元。其中,安踏部分收入因疫情影响,同比减少9.7%至157亿元。


对比国际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去年净利润约4品牌.2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3.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7.6%。


可见,面对疫情,安踏体育却能抵住风险,在净利润上超越阿迪达斯。


同样面临此境的还有占据中国市场大比例市场份额的优衣库。根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财报显示,截至去年8月31日的2020财年,公司收益20088.4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279亿元,同比减少12.3%;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903.57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7.54亿元,同比减少44.4%。


其中,中国地区销售收益为4559.86亿日元,约273.23亿人民币,占比为22服装.7%。而上年同期,2019年销售额5025亿日元,约合301.10亿人民币。前后两年对比,销售额出现下滑。


对此,可持续时尚中国联盟- SFC创始人杨大筠表示,目前中国是服装服装业制造大国关于、消费大国,却不是品牌大国,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仍然占据少数。一方面在于大部分国产品牌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品牌成长还需要时间、经验来提高竞争力调查;另一方面,本土品牌在人才、营销等虽然已经有很大提升,但还需要不断提升价值诉求、竞争实力。


杨大筠进一步表示,除了着眼于产品和品牌的输出,未来国产品牌还需重视自有认证标准的制定,加强国内产品的标准、价值认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