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乱世天下征收事件(乱世中的百姓)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刘云军


《从草原到中原:后唐明宗李嗣源传》,[美]戴仁柱著,刘广丰译,中华书局2020年7月出版,310页,38.00元


唐明宗,《南宋志传》


李嗣源的称帝具有一定偶然性,因为他的义弟唐庄宗李存勖同样是一位骁勇善战的马上皇帝。李存勖在位期间,后唐实力臻于顶峰,“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李嗣源根本没有夺取皇位的机会。可惜李存勖后来不思进取,自毁长城,导致同光四年(926)的魏博兵变,最终李存勖死于兵变,李嗣源借机上台。


李嗣源即位时已是六旬老人,在中国古代人均寿命普遍相对较短的情况下,他内心深处一定很焦虑自己能做多少年皇帝。面对李存勖留下来的烂摊子,此时的李嗣源没有了少年天子的鲜衣怒马和铁血豪情,多了些沉稳与内敛。因此李嗣源在位期间,我们看到的是“在边境政策上,他野心不大,也尽量避免长途跋涉去侵占远方的土地;如果他还是有军事干涉行动的话,其目的仅仅限于保卫本国的利益”。“在内政方面,他熟练地运用萝卜与大棒政策,对贪污及有伤风化的大臣他会判处死刑,而对诚实正直的大臣,他会以皇帝的名义予以嘉奖”;“他在宫廷开支上厉行节约,同时他还把国家的财政收入收归国库,不像前任庄宗皇帝那样放入自己私人的小金库里”(自序,第3页);“明宗修正了庄宗大多数的政治错误,在个人生活上也没有庄宗那么挥霍无度,同时,他又以儒家的仁政治天下,并且相当尊重法治”;“时代需要有经验的统治者,要担任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明宗是不二人选,在同一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他更加适合。” (自序,第4页)


华裔学者王赓武在《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中展现了五代中央朝廷与地方节度使之间的曲折斗争,如果从整个五代史来看,皇帝加强中央集权,致力于削弱地方节度使势力是一个总体趋势的话,李嗣源在位期间无疑是其中少数“逆潮流”而动的皇帝,个中变化让人不禁感到奇怪。王赓武教授将之归于李嗣源后期年事已高丧失了进取精神。


其实并非李嗣源不想加强中央集权,重塑皇帝的无上权威,而是他从自身的现实考虑,作为六十多岁的老人,李嗣源“逐渐关注自己将要留下的历史遗产”,他“要预留更多的精力去处理涉及人民大众的社会问题”,所以他希望缓解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紧张关系,保持一种暂时的平衡,但“他不一定在原则上做出退让”(自序,第11页)。可惜他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李嗣源去世不久,他指定的接班人、儿子李从厚便被养子李从珂推翻,而李从珂也仅仅在位两年,便被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勾结契丹推翻,彻底灭亡了后唐。


纵观李嗣源的一生,可以说他既是幸运之人,又是不幸之人。幸运的是,因为义弟李存勖的自毁长城,英年早逝,给了李嗣源这位六旬老人上位称帝的机会。不幸的是,李嗣源看到了地方节度使势力强大对中央朝廷的威胁,但他又无力彻底消除这些隐患;李嗣源晚年,皇位继承危机已经十分明显,他的长子甚至图谋兵变夺权。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年迈的李嗣源带着满腔的遗憾撒手人寰。危机很快爆发,李嗣源尸骨未冷,继承皇位的儿子便被养子所杀,又经过短短数年,后唐便彻底灭亡了。五代的混乱局面没能在李嗣源手中终结,这个难题还要留给后人来解决。虽然从个人角度来说,李嗣源未能成功将皇位传递下去是失败的,但他在位期间能够尽量控制对外军事行动,对内稳定社会秩序,注意休养生息,对于广大人民来说功莫大焉。正因如此,北宋人对李嗣源评价颇高。如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称赞他“能力行于王化,政皆中道,时亦小康,近代已来,亦可宗也”。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称赞李嗣源“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称赞李嗣源“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戴仁柱自言对史景迁的著作情有独钟,特别欣赏史景迁在《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温洽益中译本题为《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中所采取的话题式写作结构,因此《后唐明宗李嗣源传》第五、六章也采用了类似的结构与研究方法。可以说,这种写作方法对于国内人物传记的写作无疑具有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