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开贷款中介公司的流程图(贷款中介费10个点贵吗)


从这一角度出发,金融业和所有服务业一样,讲究量身定做。投资者有其独特的投资需求(比如某位土豪有很多钱投资,但希望稳定回报。另一人则金额较小,愿意承担较高风险),融资者也有千奇百怪的融资需求,金额有多有少期限有长有短。金融业要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满足各方需求。量身定制,是所有服务业的共开同特征,金融也不例外。 当然,以前金融业不发达时,大银行们没有这种量身定制的意识,他们摆出有限的几种金融服务产品,你爱要不要,爱存不存。现在金融业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各种新兴金融出现,大银行们不服务的领域,草根金融来服务。这也会倒逼大银行们更好服务,也就是常说的增量改革。 互联网金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粉墨登场。 这使得我们金融专业的学生,终于打破了我们刚本科入学时和其他专业同学所说的一句话: 你们这些专业学好了技术能创业(会计师和律师可开事务所,理工类专业的开发出新技术后也可创业),我们学金融的将来可没可能开银行…… 没想到不出几年,金融业的也允许开办各种小微机构了,这不禁使人鸡冻。


二、存贷汇三环节


你开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是各种金融公司,最理想的是能把上述三点全做好,形成一个闭环。 如若不行,把其中一点做到极致,也流程图能非常成功。比如找到好资产,就不愁找不到资金。 如果非要选择从哪一端入手,则可以从周期分析出发。周期性 但如果把资金看成商品,那么“存”就是找供给,“贷”就是找需求。供求关系呈周期性波动。比如(例子中先不考虑违约率这一变量,仅描述供需变化。违约率的事后面说),经济大好时,人人都在赚钱,于是大家都拼命开找更多资本去赚钱,银行觉得放贷生意真好做(但监管层知道这时放的贷款就好比大盘5000点时买的股票,所以会收缩银根,控制银行放款);经济不行时,干啥都亏钱,就不来借钱了,资金供大于求,银行得找好企业放贷……像不像二人转? 周期现象要关注,因为,做生意,本质都是去找稀缺的东西。金融业是中介性质,是对接供求两端,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关注稀缺的那一端,才能找到赚钱机会。三、存:找钱 如果你能找到廉价资金来源,那么就可以将其投放出去,赚取利差。只要你的资金足够廉价,终归能找到可投的资产的。金融的原理就这么简单。可惜,没有人会没事把钱搁你这,还不计较利率。以前,这种事似乎只有银行能做到,大家没别的投资品,只能把点贵钱存银行(储蓄功能),利率按规定来。 但后来,有些企业发现有些办法可以让别人把钱存自己这:(1)在日常的业务资金收付中,拖欠上游资金,或者让下游提早付资金。比如一家叫A的企业进了一批货,要吗付供应中介公司商100万,先赖着不给,这100万就是给自己白用一段时间了。对下游也是同理。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是自己够强势。拿着这种完全无息的钱,哪怕存银行也是赚利差。(2)开办支付业务,沉淀资金。最早出现的支付企业是商中介费业企业的单用途预付卡(只能在自己旗下的商店使用),用户花钱买走一张预付卡,相当于向该企业支付了预付款,拿到一张提货单(预付卡)。以后拿这提货单去提货。企业收到一大笔预付资金,不用付利息,存银行、炒股票甚至炒房都行(赚取利差)。后来,我国开始出现带有虚拟账户功能的网络支付公司,使网络支付也能收“预付款”,有了一大笔资金。按照国际惯例,这笔资金的利息归属支付公司(和预付卡一样赚取利差),但监管不能挪用于其他投资。(3)银行结算存款也的会留下。大家的投资渠道多起来后,储蓄搬家,但总不可能把存款搬得一分不剩的,会留下些存款日常开支用,形成了不以储蓄为目的的结算存款。 所以,除了银行储蓄存款外,其他手段收集廉价资金,只能通过支付结算活动(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企业资金来往占款、支付业务的预付卡等)。后来,我们把这些“结算环节”取名叫“场景”。只要你拥有特许场景,用户不得不到该场景中进行某些资金活动,那么多多少少能沉淀资金。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能收集沉淀资金(支付环节后文分析)。 所以,我们总结,这一种以“存”环节为起点的金融模式,有了廉价资金再去找可投的资产。最为典型的是早期的银行,“存款立行”。但由于收集廉价资金很难,所以其实能做到这一模式的企业很少。 如果你找不到场景,那么只能靠诱人的收益率去吸引资金了。能给到多高收益率,取决于你能为这些资金找到多高收益率的资产(庞氏骗局除外)。 所以,我们总结另外一种金融模式,以“贷”环节为起点。四、贷:找资产


资产生钱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这东西能产生现金流。比如摄影高手的相机,是能制造现金流的。 二是这东西的价格本身会涨,会有人以更高价格买走它。 从现金流匹配角度,第一类资产更好。第二种资产,首先是平时没有像样的现金流(只能匹配长线投资者),其次是未来还得卖得掉(流动性)。但价格真炒太高,总有一天会卖不掉的。美国次贷就是这样一种不基于日常现金流,而是基于价格上涨的资产。 从金融业的周期性角度而言,目前经济不太好,赚钱机会少,就意味着能生钱的资产太少,是资产荒。所以,这个时候,谁能找到好的资产,谁就是老大。总结一下,这是以“贷”环节为起点的金融模式。由于每个企业多多少少都能掌握一些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资产,所以该模式较能通行。该模式的最大问题是,某个企业所能掌握的资产终归是有个天花板的,比如最顶尖的摄影高手也不可能一年365天每天拍出能卖高价的大片。金融是杠杆资产的空间是很要命的变量。金融业的高盈利,就是在于找到更多资产。比如的融资者愿意支吗付10%的高利息(先不考虑风险),如果我们自己掏钱借给他,我们只有1000元,就只能赚100元。而如果我们去找到10000元的资金,给融出方8%利率,利差2%,那么也就能赚200元(高过我们拿自己去放款的收益)。其前提是,融资者想借入10000元。如果他想借入更多(资产空间更大),我们就能赚更多钱。这个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找到资产是关键,并且是远远高过自己自有资金的资产(这才会有融资需求,才会有高杠杆)。 但大数据的出现,使制造资产的想象空间更大,可远超过中介公司自有资金。大数据 大数据诞生于WEB2.0、UGC时代,用户不再仅仅打开网站读信息,而是参与其中。最早的WEB2.0就是聊天工具和BBS(论坛),后来又有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用户的参与会留下痕迹,痕迹多了就积累成大数据。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就是精准营销和征信(征中介费信可视为放款领域的精准营销)。某个人在网络上的种种行为,点点滴滴被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了对此人信用水平的判断,评估这类人的预期损失率(风险能够定价,在收益率里把这预期损失率加上就行),从而能够对其放款,产生了一块资产。 这种资产是前大数据时代不具备的。所以,大数据(金矿)通过处理加工就形成新的资产(黄金),或者大数据本身就是资产(金矿和黄金都是资产)。于是,有些企业原本不具备现成资产,但拥有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处理能力。如果自己没处理能力,对外卖大数据也行),也能找到好的资产。 大数据怎么找?一般来说,各种企业都拥有或多或少的数据(比如一个核心企业,掌握着上下游的交易数据,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水平是有评估的)。企业也可以慢慢积累大数据,这又再次提到“场景”。场景就是让用户来此开展某种活动,活动的过程中留下数据。上文已经提到,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当然,能积累大数据的还有其他场景。 最后,有了资产,比如找到10%稳定回报的资产,那么再去市场找尽可能便宜的钱,并不是难事。比如现在,按6-8%(期限不同)发个互联网理财产品并不难,自己赚利差。这就是以“贷”环节为起点的金融模式,是“资产立行”。五、汇:支付


但慢慢地,人们发现支付有两个副产品:(1)沉淀资金:钱在银行体系内汇来汇去,沉淀下来了一堆资金,威尼斯的货币商人发现可以将其放款赚钱。近代银行因此诞生。由此可见,通过支付沉淀资金是多么的神来一笔。 (2)积累数据:银行通过观察企业的现金收付情况,能够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但这种数据的处理,最早是通过银行员工的经验判断(也很有效),还不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 电子商务兴起后,我们在网络上付钱,留下大量交易数据。从这大数据中挖掘出了信用信息,从而能够实现放款。而在此前,征信环节一直是客户经理对借款人实地调查才能实现。支付,成为了大数据的来源,大数据又是资产业务的重要来源。这原理和银行员工手动观察分析企业支付数据,本质是一样的,但工具变得更高效了。 由此可见,支付的重要性水平猛然提升。一边能够沉淀资金,一边能够积累大数据,是重要的入口。一边是资金来源,一贷款边是资产,完美对接。 但前提是把支付量做起来,这就是找场景。场景又可分两种类型:一是自己把控的某个场景(特许场景),可以充分介入。比如三大运营商如果突然宣布,话费充值只能用他们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那流程图我除了骂脏话之外没有办法,因为我不能不用手机。所以,特许场景就是,你的地盘,听你的。


二是自己不能把控的场景(非特许场景),就只能贷款比拼服务,看谁的支付服务更高效。高效包括:便利性、安全性、成本收益(有无手续费或红包、返点)等。这就是个竞争惨烈的红海了,比如大商店里,收银台上摆着N台各式POS机,你就能知道这种非特许场景,支付的竞争有多激烈。 所以,想在非特许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要么就是能够开发出顶尖便捷的支付工具,要么就是烧钱给红包。现在,这个市场已经被支付宝、财付通等寡头占据,一般小企业,除非有独门绝技,否则真的不用太打这方面主意了。新兴企业还是应专注于特许场景,看自己有没有比较独特优势的交易场景,自己能够高度控制,在里面开展支付(或其他业务)来积累数据或资金。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令人绝望10个,就是假设支付行业运转点贵起来了,要多久才能积累出有用的大数据?支付宝和银联商务(分别是线上线下的两大巨头)的经验,是十年(那些才申请了支付牌照就讲大数据故事的公司,请务必冷静一下)!


六、生态系统或闭环


正如前文所说,一个企业不用存贷汇都做到完美。如果企业自身能找到足够的高收益资产(可能是他天然就有的,而且超过其自有资金总量),那么他去找资金不是难题,支付场景也不是必须的。 那么,各位就可以先找找自己的禀赋: (1)有没有收益较好较稳定的资产,而且总量可观,自己的资金又做不完10个。 (2)如果没较好的资产,那么自己有没有掌握某种大数据,可以通过征信等方式,生产资产。 (3)有没有独门特许的场景,可引入支付(或其他活动),积累大数据或沉淀资金。 我们再将这一甄别过程画成示意图: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逻辑真的很简单,几张图就画出来了。但是,能不能找到场景,能不能找到大数据,能不能找到资产,则看各自的本事了。 最后,是老生常谈的监管问题。既然是金融业,就要接受监管。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将来互联网金融各业态都会发牌照,就不存在“互联网金融由金融企业主导还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这样的问题了。因为领了牌照后,不论出身如何,都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但都要纳入监管,且统一法度。 合规要求有很多,起码的要求包括:资产风险要有评估,要卖给适当的投资者(高风险资产不能卖给弱势群体),并充分披露资产信息;投资者的资金要有管理,不能随意挪用;等。很多要求,目前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没做到,甚至不排除一些浑水摸鱼者在做偷鸡摸狗的勾当。随着监管完善,我们希望情况会好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