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陕西税务局官网查票(陕西省税务局增值税发票查询)


《茶馆》剧本,1958年一版一印,受访者供图



1980年《茶馆》赴欧演出获赠礼物。摄影 王诤


《茶馆》手稿。 摄影 王诤


《茶馆》剧照 本文剧照及受访者肖像摄影:李春光


杨立新


《茶馆》剧照


《茶馆》剧照


《茶馆》剧照


《茶馆》剧照


《茶馆》剧照


我来做《茶馆》的复排艺术执导(执行),大概是从2015年去新加坡演出开始的。要求就是忠于原著、忠实于剧本。话剧有一个特点,作者全部的东西只能写在白纸黑字的台词里面,全部在人物的台词里面。你必须从头做案头,一句一句,反反复复去琢磨。总是说老舍先生几笔就勾出一人物来。哪呢?哪一段?必须得精读剧本。


老舍先生写东西有一特点,时间、地点非常准确。他为什么掐得这么死?那是有原因的。翻开第一幕,开头写明:时间,一八九八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早半天。地点,北京,西城的裕泰大茶馆。他干嘛写这年初秋?你去查历史:当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志士杀的杀,走的走……这都是跟史实对得上的。


写了戊戌变法失败,这才有刘麻子一句,“庞总管,太后面前的红人儿”。才引出了太监娶媳妇儿这样荒谬的事情来——“帝党”失败了,“后党”得势了,慈禧太后如何高兴,老舍没写,写的是她手下的奴才(太监)都要娶媳妇儿,要“长治久安地生活下去”了。这个时间点是怎么交待出来的?通过一开场唐铁嘴借看手相,就把时间介绍了。“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再比如第三幕开幕以后孩子(王利发的孙女)跟妈要一碗面。妈是怎么说的?“乖,妈知道,可哪那么巧你想吃粮店就有面呢?就是可巧粮店有面,哪那么巧咱们家就有钱呢?”孩子给绕进去了:那就盼着两样都有呗……转身上学去了。这交待的还不止是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时代背景,同时,就这几句词,勾勒出一人物来。您瞧这妈,不是训斥孩子不懂事,而是个爱孩子、疼孩子,又知道转转心眼别让孩子伤心的妈妈。要么说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呢,剧本里这样的地方、笔触,太多了。作为演员,要善于把这样的地方读出来,串起来,演出来。


1999年我演秦二爷,这个角色之前是蓝天野老师演的。秦二爷在《茶馆》的三个老头里身份最高,老舍先生是这么写的,“秦二爷,您家大业大心胸大;常四爷,您一辈子耿直,敢说敢做敢打抱不平;我(王利发)见谁都低头,都鞠躬。”三个老头都活得不好,秦二爷在吃喝上应该不成问题,常四爷是靠卖花生“大包进,小包出”赚点蝇头小利,王利发的茶馆则是勉力撑持。


秦二爷有钱,但有钱到什么程度?他说要开工厂,他要把城里的买卖、乡下的地都卖了,把茶馆收回来。这就看得出他不是张謇、盛宣怀,不是大富大贵,但正因为他没那么多钱,还要办工厂,才可见实业救国的决心,到最后才更加痛心疾首。有大志向的人,不会把事情到处挂在嘴边儿上,他是被常四爷激怒了才把自己来茶馆的由头说出来的。戏里怎么说的?“开个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说完这句,他转身出茶馆。在门口看到庞太监,他是肚子里长着牙,舌头上带着刺儿说出这样的话来,“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我早就知道!”这句“早就知道”又可以双解,“我早就知道你们会下狠手的。”或是,“(我知道这个结果,)所以我才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校对:徐亦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