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芜湖税收优惠地区 芜湖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汇总






有意思的是“芜湖起飞”这句话正是出自于芜湖籍电竞主播大司马,这位真名叫韩金龙的主播后来很快被选为芜湖市的青联常委,今年1月还当选了市政协的常委。







2021年,芜湖经济也确实起飞,GDP首次登上4000亿新台阶,达到4302.63亿元。在合肥已经成为万亿城市的背景下,用实力捍卫了自己的安徽第二位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11.6%的经济增速,已经领跑整个长三角地区。被称为“双核城市”,同时被合肥和南京划入自己的城市圈,芜湖近几年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目前还只是一座三线城市的芜湖又有什么难以逾越的短板。




排名飙升,优惠双轨开通,芜湖进步有多大?



如果把时间回溯到1990年,当时芜湖GDP在全国第175,但到了2021年,排名已经跃升到全国第56位,近三十年来排位直接提升了129位,是国内近30年GDP排名位次提升第三快的城市,如果除去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榆林。芜湖已然是全国经济发展进步最大的一座非省会城市。




而4000多亿的成绩单,在全国范围内也领先于广东的珠海、浙江的湖州、江苏连云港等城市。如果放在江苏省也基本与淮安和镇江相当,实力不容小觑。




芜湖经济的崛起始于2008年,这一年芜湖的GDP首次超越老省城安庆,成为安徽经济第二城,并一直保持至今。有人说芜湖经济的起飞首先得税收益于地级市巢湖市的拆分。2011年,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把原来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分给了合肥、芜湖和马鞍山这三个市所管辖。其中芜湖有幸分得了经济最强的无为县,2020年无为市的GDP总量为511亿元,在安徽县域经济中排名第五。




芜湖轨道交通一号线




2020年,芜湖市又经历了一波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原来的三山区、弋江区合并成新的芜湖市弋江区,芜湖县和繁昌县分别升级为湾沚区和繁昌区。这次大调整后,芜湖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的发展空间也空前扩大。数据显示,经过调整后的芜湖市区面积将直接扩大了1260平方公里,相比老城区1394.7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相比,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芜湖市区。




城市规模扩大,最直接受益的就是轨道交通的规划。截止2021年12月,芜湖已经开通两条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46.27公里,成为全国普通地级市中第八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虽然芜湖现在的市区常住人口还未突破300万,芜湖地铁也只是跨座式单轨系统,还算不上真正的地铁。但作为安徽唯二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芜湖在省内的地位已可见一斑。




三大企业撑起的安徽第二城



说起芜湖的经济有三家企业的名字是绕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和这座城市经济的崛起息息相关。




1978年,隔壁宣城市宁国县成立了水泥厂,因为工厂的石灰石矿山叫做海螺山,所以商标命名为海螺。90年代,海螺水泥在大基建启动的背景下,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日本生产线同时举债对外扩张。而距离宁国最近的芜湖,刚好成立了经济开发区,刚好又拥有一家白马山水泥厂。




当时的白马山水泥厂是芜湖手里少有的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国有企业,年缴税超过5000万,当时的芜湖想到了用小金山换大金山,当时的芜湖市领导找到海螺水泥,不仅要求对方收购白马山,同时要求海螺把总部迁入芜湖的开发区,并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一切谈妥后的1997年,海螺不仅重组了白马山水泥厂,还在香港上市和上交所上市,技术装备也全面升级。




海螺集团官网




2021年世界500强名单中水泥厂出身的海螺集团排名第315位,成为安徽省本土企业里首个世界500强,总资产超过了2453亿元。




当然芜湖除了打造海螺的总部经济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想造车。80年代末的芜湖有一些亏损的汽车零部件厂,当时的想法是打造一家汽车企业或许能营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1996年,通过投资加上安徽省的支持,芜湖汽车零部件公司从英国的福特公司买了一套二手的汽车生产线。这就是奇瑞汽车的前身。一年后曾是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尹同跃被引进到了奇瑞,2004年他成为了奇瑞汽车的董事长。




2007年,奇瑞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第一个进入百万俱乐部的完全自主品牌。2021年,奇瑞汽车销量96万台,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26万台,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也成为了海螺集团之后的芜湖第二大企业。




安徽芜湖奇瑞汽车生产车间




本世纪初,海尔、康佳的工厂先后进入了安徽的黄山和滁州,安徽省通过相对江浙地区更低的成本,和更靠近中部城市的优势,努力在家电行业吸收投资。而芜湖却直接盯住了当时中国家电业的巨头美的。1998年,芜湖的丽汇总光空调厂濒临倒闭,通过协调美的出资3000余万收购丽光空调厂,还承接了全部员工。当时的长期深耕在珠三角的美的销售业绩一度出现下滑,2001年又面临了中国入世后,国外家电企业的竞争,企业也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刻。于是美的索性把空调工厂开到了芜湖。




而美的的顺德供应商纷至沓来,渐渐形成了产业链,还吸引到科隆,芜湖荣事达,格力,日立,东芝等品牌。芜湖工业园区渐渐形成了家电产业集群。现如今,美的芜湖分部也成为了当地最有实力的企业。




大企业的规模化效应在后面的几年里渐渐显现,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上,芜湖以8823元的总市值排名第19位,在长三角位列第七位,稳居安徽第一。




人口、产业、资源,芜湖还缺点什么?



近三十年里,作为一座经济发展最快的非省会城市,芜湖面临最大的尴尬是和省会合肥的差距在近年来越来越大。合肥还没优惠政策成为万亿之前,芜湖还能占到合肥经济的一半,但近几年在最强风投的合肥国资委的光芒映照下,芜湖的地位显然有点相形见绌了。合肥的崛起自然离不开安徽现在推进的强省会战略,大量的资金产业都在大规模向省会集中。但仔细分析芜湖本身也具有一些自身的短板。




首先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尚未完成。有媒体指出芜湖的经济过度依赖于海螺水泥、奇瑞汽车这种传统重化工工业、重资产投入的企业,目前的大基建为代地区表的高固定资产投资时代已经过去,汽车制造的红利期也进入尾声。而合肥近年来大力扶持的以京东方为代表面板显示和以蔚来汽车为代表新能源汽车显然都在风口期。




其次就是人口问题,芜湖360多万的人口数,不仅在长三角地区,就是放到安徽都排不进前五。虽然在地理环境上地处江东的芜湖山多水多,但加上长江的地理限制,城区很难向西扩展,城市南北狭长,土地规划也有些别扭。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城市人口无法大规模聚集。同时由于过于靠近长三角,芜湖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相对降低。




还有就是产业的同质化问题,有论文指出芜湖市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以2017年为例,除上海以外,芜湖与长三角其他25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高达 0.9。




芜湖方特乐园




结构差异化越小,产业趋同度越高,直接意味着城市间的竞争越激烈。以芜湖为代表的一些安徽城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尤其是较为临近的城市,很难实现产业错位发展,特别是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重复和相似难以避免,比如芜湖大力发展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其实和不少周边城市产业高度重合。




其实在文化产业方面,芜湖已经走出了一个错位发展自贸区的路子,芜湖的方特是一个例子。从2006年至今,深圳方特在芜湖建了四期主题乐园,规模巨大,申请到芜湖唯一一个5A景区资质。




最后如果要总结一些芜湖经济起飞的原因,首先还是盯住长三角,承接从长三角挤出来的机会,加上安徽处在中部,可以发挥成本优势,起到辐射作用。还有就是和昆山招商逻辑类似,把企业落户作为首要目标,政府在面对就业规模和企业所有权时,考虑长远利益,自然可以做到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芜湖“掉队”,扩容可解否?》城市进化论


2、《芜湖10年工业革新记》大国初心


3、《安徽芜湖经济增速高居长三角第一》决策杂志


4、《芜湖的经济有多强?看了这些企业才知道!》芜湖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