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挑战重重的一季度。从国内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长三角、珠三角等众多经济重镇疫情来袭,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遭到挑战。从全球看,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国际大宗商品及能源价格涨势迅猛,推高国内原材料价格,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一季度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一季度。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货币政策主动应对,着力抓项目稳定投资,一个又一个扶企纾困的政策举措接续出台。光3月份一个月,全国中小微企业就缓缴税费超过2500亿元。
主动作为、应变克难,中国经济不惧风雨,坚定前行。
徐金林所在的企业位于苏州市高新区,主要生产制造汽车零部件,这个行业涉及产业链条长,上下游企业多,需要高度的协同性。
面对每天的海量申请,物流保障专班要第一时间核对确认,以便做到让司机在核酸检测有效期内及时返程,以免延误隔天的货物运输。
习武之人讲究底盘要稳,要搬动我身后这个大家伙必须有一双健硕的双腿,这家伙有多重呢?有16吨重,长27米,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以前我们转运它时要使用行车,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现在我们研发出了5G双车联动AGV(自动引导运输车),这两台AGV可以同步垂直升降,也可以水平移动,步调高度一致,稳稳地将钻杆转运至工作岛。
功夫高手,不光腿上要稳,手头儿还要准,钢铁手臂要能使出绣花手艺。如果人工来焊接这么厚的高强钢管,对师傅技能水平要求极其严苛,现在通过工匠技术软件化、参数化,使工业机器人具备高水平焊接能力。都说“名师出高徒”,我们把参与鸟巢体育场焊接的顶级高手请来做老师,提升机器人焊接水平,可以做到焊接质量一次性合格率100%,效率提升90%。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工厂的核心就是我身后的这个控制中心,它要对一百多道工序、上万种零部件、几十万条数据进行处理,响应速度要求极高。有了这个超强大脑,可以掌握库存、设备、人员、工艺信息,快速决策,柔性生产,全流程数据驱动。数字化升级后,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5%,人均产值突破了一千万元。
记者见到工程师小徐时,他和同事正在工厂车间里向工人们了解一款新设备的使用体验。
丰富的互联网行业经验和扎实的信息化专业技术让小徐很快在智能制造领域里找到了新感觉,小徐入厂时恰逢生产线正在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需求十分迫切。短短一年时间,小徐已经从一个制造业的“小白”快速成长为生产线上的中坚力量。
人才流动潮汐背后是产业的升级与更迭。去年,全国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回升到27.4%,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更是连续多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广阔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催生了制造业对学历高、技术精、掌握尖端科学知识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服务解决方案架构师等一批新岗位正在工厂的车间里不断涌现。
稳中求进看开局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说起来只有8个字,但是,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主持人:杨禹,你好。如何解读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表现?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依旧非常多,我们该如何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杨禹:2022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1、2月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但3月以来出现了一些超预期的因素,世界局势复杂震荡,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点多、面广、频发”,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难度在加大。一季度4.8%的增长,初步止住了经济下行的走势,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了基础。若全年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能够实现,其经济增量相当于五年前的增长7.4%,十年前的增长10.5%。
多措并举稳定增长,多方努力助企纾困。一季度投资实现了稳步增长。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良好,工业经济在稳定中正努力实现振作。
中国经济也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像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以及相当多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遭遇难题。按照中央部署,全社会在努力助企纾困,体现出四个特点——普惠性、及时性、针对性、主动性。
二季度已过去了六分之一,时不我待,要更加坚定、主动、细致地落实好中央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部署。一季度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开门稳”,关键就是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定不移落实中央部署。中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还在,外部的不确定性可能还会加大,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广大参与者直面困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状态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