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外贸出口退税疑点代码2935(外贸出口退税不算利润怎么转出)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其中,一季度投资、消费及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3%、3.3%、10.7%。


分月来看,受3月疫情以及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3月投资、消费及进出口等数据均相比一二月的增长态势出现放缓。以制造业为例,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周景彤表示,与前2月相比,3月主要经济指标包括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增速下滑甚至转正为负(如消费),宏观经济景气度进一步走低,下行态势令人不安。在疫情管控措施升级和蔓延、俄乌冲突延续及其制裁措施持续发酵大环境下,至少在4、5月份,个人预计经济景气还将走低。“旧愁未解又添新愁”,中国经济面临着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最大的困难和下行压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全年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亚洲开发银行4月6日发布预测称预计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月25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将中国2022年GDP增长预期下调至4.8%。


为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一季度各部门政策密集出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部署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以及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


展望接下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从四月份疫情防控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长情况看,即便考虑到接下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五六月份数据转好,二季度仍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低点。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在4%-5%之间。为完成5.5%左右的年度GDP增速目标,三、四季度的GDP平均增速则必须保持在6%以上。因此围绕年度增长目标,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很关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从下阶段走势看,虽然短期经济运行存在一定压力,但是从全年来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被寄予厚望的投资


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2022年投资被寄予厚望。进入2022年,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多次在会议中提及“基础设施投资要适度超前”。


相比2021年同期,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大幅前置。数据显示,去年3月底新增专项债才开始发行,最终11月底才完成全年额度的发行。而截至3月30日,2022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1.25万亿元,约完成全年额度的34%(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专项债发力下,2022年投资高增长趋势已开始显现。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不过此增速相比1-2月下滑了2.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1-3月多项投资数据同比增速相比1-2月下滑的基础上,1-3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相比1-2月的同比增速上升了0.4个百分点。


张立群表示,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今年以来政府投资的作用明显增强,依靠重大项目撬动和引领民间投资、企业投资,这方面的力度加大,还是令人比较鼓舞。这也表明今年以来把政府投资作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在增加有效投资,扩大内需中正在发挥更显著作用。这对未来投资的进一步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恢复的另一面,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在下滑。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总体上,从2021年年初开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一路下滑。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6.66,连续三月处在100以下。房地产投资乏力也体现在销售上,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


关于下阶段房地产走势,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尽管当前房地产销售在下降,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多地适度放开限购限售,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加快购房贷款审批等,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有所释放,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下阶段,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趋稳。


对此,张立群分析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还不是很乐观。但是随着今年以来相关政策的调整,买房需求在大城市开始释放。但3月散发疫情对商品房销售的影响值得关注。如果保持目前的政策并进一步完善,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回暖前景比较明朗。房地产投资在今年筑底企稳的前景也可以期待。


展望全年投资走势,张立群预判2022年投资回暖前景仍比较明确。周景彤则预计“短期内房地产投资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制造业投资将高位回落,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从整个投资来看,未来投资还是面临下行压力,至少在上半年内是如此。”


消费受到冲击


在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一季度,消费承受着多方面冲击。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同比下降3.5%。按消费类型分,3月商品零售31298亿元,同比下降2.1%;餐饮收入2935亿元,下降16.4%。


对于3月消费低迷的原因,周景彤表示,主要受就业、收入和预期三大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叠加疫情管控影响居民就业,企业经营困难和就业形势严峻影响居民收入,大环境逆转又影响居民预期,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导致消费者不仅不敢花钱也没能力花钱,消费低迷也就是自然的事情。另外,3月点多面广的疫情及其管控升级,对服务消费、接触性消费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立群表示:“一二月份消费回暖苗头已经表现出来,3月消费掉转向下主要和散发疫情影响有关。展望全年,支持消费的基础性因素还是比较好。包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5.1%,高于同期GDP增速,其次,今年支持消费的政策如支持汽车、家电消费也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从居民收入情况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速相比2021年同期出现较大幅下滑。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增速相比2021年同期下滑7.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504元,增长6.1%,增速相比2021年同期下滑6.6个百分点。


为提振消费,政策仍在综合施策。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提出抓紧把已出台的餐饮、零售、旅游等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扩大重点领域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等举措。


在支持消费潜力释放上,张立群认为关键在于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显著减少疫情防控对消费活动的影响。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将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也都会有利于消费持续增长。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4月25日降准的基础下,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预计在2022年底之前,存款准备金率还会再下调25个基点,最有可能在2022年年中之前执行,以提振下半年的增长。我们还预计,中国央行将在5月(1000亿元人民币)和6月(2000亿元人民币)对到期的中期流动性融资基金进行全面展期。与此同时,未来两个月降息10个基点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将在5月或6月下调10个基点的一年期MLF、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以及7天期逆回购。在那之后,预计在2022年底之前不会再有进一步的削减。


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3月CPI同比上涨1.5%,相比2月上涨0.6个百分点,时隔两月CPI重回“1时代”,若剔除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3月份CPI同比涨幅将扩大至2.3%。


周景彤表示:“考虑到国际粮食、能源价格仍处高位,国内疫情影响还将持续,预计4月份CPI环比将小幅上涨或持平,同比涨幅将较3月进一步扩大,约为1.7%左右;考虑到美欧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加码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预计4月份PPI环比仍将上涨,但在翘尾因素减弱影响下,同比涨幅可能与3月持平。未来需要高度关注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风险。”


3月进口增速负增长


2022进出口能否延续2021年的高增长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此前,多位宏观经济领域专家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或“难以持续”。


数据显示,3月进口增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0.1%,进口增速较前两个月下降15.6个百分点,出现2020年9月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总体上,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94151亿元,同比增长10.7%。


在海关总署公布一季度进出口数据同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家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将外贸企业取得的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扩大离境退税政策覆盖范围,推行“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等。


看全年进出口形势,张立群预判今年进出口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达到去年将近30%的增长水平困难非常大。“首先是去年的高基数;其次,从全球经济来看,需求制约因素在增多,包括西方等国在围绕着通胀进行调整,这将对各个方面需求起着约束作用。从生产来看,随着各个国家逐步放开疫情防控的各种措施,国际市场供应链也将逐步稳定,这也将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