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捷克 银行开户(瑞士 银行 开户)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纳粹帮凶?洗钱天堂?揭秘瑞士银行的“中立”骗局【散装欧洲03】



1944年8月10日,纳粹德国覆灭在即。




关键时刻,德国工业界巨头的代表,包括克虏伯、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大众汽车等,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秘密聚会,决定“为了在输掉这场战争后再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德国”,将德国现有资产向“第三国”转移。




这个“第三国”,正是号称“中立”的瑞士。




德军和瑞军握手致意




而德国之所以选择瑞士并非偶然,几十年后,一名瑞士银行的保安,发现了一大箱德国与瑞士银行之间往来的凭证,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众多房产被以几个马克的价格买下后高价转手,而另一箱文件,则详细记录了德国肥皂厂的资金周转情况。




这名保安揭开了隐藏数十年的罪恶,却成了瑞士的“叛徒”,也因此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到美国政治避难的瑞士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瑞士银行被隐藏的历史。




纳粹的金库



1814年,拿破仑第二次战败,在决定战后格局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被欧洲列强钦定为“永久中立国”。这一头衔在接下来200多年被保持了下来。时至今日,瑞士依然没有加入欧盟。




维也纳会议




另一个奠定了瑞士银行业地位的基石是《银行保密法》,它的诞生其实和纳粹德国密不可分。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宣布:所有德国公民必须向政府交代自己所拥有的全部海外资产,如果发现隐瞒者,将被处死。




为了避免盖世太保通过银行账户追查犹太人的资产,瑞士决定将匿名储户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那无疑将成为一则浪漫的童话:弱小的瑞士面对强大的纳粹时依然站在了人道主义一边,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可惜,现实中的“反纳粹斗士”瑞士还有另一张面孔




瑞士地处法国、德国、意大利中间,二战期间完全被轴心国包围,但是不同于其他几个即便宣布中立,也没能逃过纳粹入侵的国家(如比利时、挪威),瑞士成功远离了战火。




这固然与瑞士的多山地形和全民皆兵的动员体制有关,但是这并不足以阻挡占领了巴黎的德国。事实上,德国已经制定了名为“铁杉行动”的军事计划准备入侵瑞士,只是最终并没有将其实施。




纳粹放过瑞士当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发现留下瑞士好处更多。比如,由于瑞士是中立国,所以途径瑞士连通德国和意大利的道路始终畅通无阻。而在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瑞士银行,纳粹德国可以“合法地”获得更多东西。







早在1943年,英国情报机构就发现,德国为了支持战争在市场上抛售的黄金早已远远超过了它在1939年的黄金储量。这些黄金从哪来的?在战争中又是怎么流通到市场上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盟军。




战后,在盟军对纳粹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二战中,瑞士从未停止帮助纳粹储存和转运黄金。仅德国从波兰、比利时等国搜刮转运到瑞士的黄金就有59.7吨,如果再加上法国央行保管的包括法国、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黄金,由瑞士经手的黄金有上百吨之多。




二战期间,瑞士银行还承担了为纳粹洗钱的任务。




洗钱的方式是用瑞士法郎购买那些德国转运到其他国家的外币和珠宝,正是这些资金,支撑着德国的战争机器不断运转,德国国家银行总裁瓦尔特·芬克就曾说过:“如果失去瑞士这个渠道,德国根本没办法把战争支撑到两个月以上。”




1944年8月10日,纳粹德国覆灭在即。在这关键时刻,德国工业界巨头“为了在输掉这场战争后再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德国”,将德国资产向瑞士转移。




瑞士在二战中为纳粹做了这么多事,战后被清算了吗?并没有。欧美为了在冷战中拉拢瑞士,最后的处理完全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1946年,在《华盛顿条约》中,美、英、法等国与瑞士达成协议,瑞士向盟军交付价值2.5亿瑞士法郎的黄金以及大约6000万美元的德国资产。而盟军保证不再向瑞士提出条约之外的任何要求,也不再追究其他黄金下落。




华盛顿条约现场




染血的存单



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很多犹太人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到国外。拥有“匿名储户制度”的瑞士银行无疑成了最佳选项。




整个二战期间,瑞士银行的存款不降反增,增幅高达35%。但是“匿名储户制度”是有两面性的,存款人允许使用假名开户,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存款人遭遇不幸,这些存款很容易成为无主的财产。




不仅如此,有非常多的证据表明,纳粹德国从犹太人处搜刮来的财产也被悄悄转移到了瑞士银行。




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迫于舆论压力,瑞士国会通过法案,宣布瑞士银行承认保存有纳粹受害者的财产,数额为1000万美元,供他们的亲友认领。




消息发布后,前来登记的人数超过7000人。经过专业的审查后,只有1000人成功领走了存款,此时还剩300万美元无人认领。瑞士高调而“慷慨”地将剩余的300万美元捐献给慈善机构,言外之意就是:瑞士和犹太人的账已经结了。




这种摆明了占人便宜的举动自然引起了犹太人组织的不满,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只能不了了之,直到1997年,一位平凡的打工人揭开了隐藏的罪恶。




1997年1月8日傍晚,瑞士联合银行总部,大部分银行职员已经下班离开。刚刚入职的保安克里斯托弗·迈里开始了例行巡查。




当他走过银行文件销毁室时,发现里面放着几个装满绿皮书的大箱子。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驱使他打开房间大门,在看到文件名的瞬间,他惊呆了。







一个箱子里放着的是1930-1940年,德国与瑞士银行之间往来的凭证记录。文件罗列了超过100座建筑的房产转让资料,这些建筑被以几个马克的价格买下,然后高价转手。而另一个箱子里的文件,则详细地记录了德国肥皂厂的资金周转情况。




在后来的采访中,迈里说:“我知道战争期间那些肥皂是怎么来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一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是辛德勒在看到犹太人被从家里抓走时突然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我这时也突然明白了,我手里拿着的是一段历史。




《辛德勒的名单》截图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迈里悄悄地将这些文件从银行转移了出来,然后将他们交给了苏黎世的犹太人团体。




1月10日,文件被曝光,全世界为之哗然。




迈里被犹太人视为英雄,但是在瑞士,他成了叛徒。舆论指责他被犹太组织收买,进入银行就是为了刺探情报。迈里毫无悬念地丢掉了工作,迎接他的是无休止的司法调查。最终,迈里向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到美国政治避难的瑞士人。




虽然瑞士银行否认准备销毁这些文件,但是舆论的谴责是躲不掉的。




1997年,瑞士银行被迫拿出1亿瑞士法郎建立“大屠杀受害者特别基金”,并承诺将彻底调查二战时期的账户。1999年12月6日,由美国和瑞士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确认,高达54000个无主账户可能属于纳粹受害者。




从不中立的瑞士银行



除了这些以外,瑞士银行依靠其“保密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了犯罪者们的庇护所,通过瑞士银行洗钱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而那些臭名昭著的独裁者们,对瑞士银行也格外青睐。




1986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倒台,调查发现他在瑞士银行有大笔存款。菲律宾政府多次要求瑞士将这些资产归还菲律宾。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




然而瑞士一直以保护储户信息为由搪塞,直到2003年,菲律宾才搭上美国通过瑞士制裁伊拉克的顺风车,将这笔超过134亿美元的存款要了回来。




除了马科斯外,像是扎伊尔的蒙博托、墨西哥的萨利纳斯、阿根廷的梅内姆等人,无不在瑞士银行里存放大量财产。瑞士银行几乎成了这些人的指定银行。




上世纪80年代,欧盟(欧共体)国家针对越来越多的本国公民通过瑞士银行躲避财产调查的情况向瑞士施压,甚至威胁要禁止瑞士人入境,美国也由于连续多起贩毒大案的毒枭都将非法收入存在瑞士而表达不满。迫于压力,1987年,瑞士银行废除了赖以成名的“匿名储户”制度。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在美国的压力下,瑞士银行冻结了萨达姆的账户,并于次年宣布禁止匿名转账。到了2009年,又直接向美国政府交出了4450个账户的信息,《银行保密法》名存实亡。




2014年5月6日,瑞士签署《全球自动信息交换标准》,超过2.2万亿美元的私人账户被曝光,宣告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彻底走向终结。




对于瑞士来说,所谓的“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当压力不大(比如菲律宾)的时候,瑞士是为储户服务的;但是如果压力大了(欧盟、美国),瑞士就是为压力服务了。正如二战时面对纳粹有两张面孔,瑞士的底线,一如既往地灵活。







好啦,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小伙伴多多点赞关注吧,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二战之后瑞士银行保密法遇到的两大危机,卢铭君


2.二战期间瑞士中立政策及免遭侵占原因探析,李媛


3.第一个发现瑞士银行秘密的人,卢颖


4.瑞士银行业:洗钱还是反洗钱?王辉


5.瑞士银行制度及其特点,张青


6.瑞士银行保密制度面临雪崩,李高超


7.档案破解“血色黄金”之谜,李喜莲


8.“存款保密”外衣掩盖下的邪恶,庄劳


9.菲律宾前总统遗产归属之谜,雅洲


10.纳粹帮凶?洗钱天堂?——瑞士银行与神秘黑暗的纳粹黄金案,漓源


11.瑞士,赃款汇集之地,文强


12.瑞士银行何以成了纳粹德国的金库,赵念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