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福建工商银行林国英(工商银行支行查询)

老妈宫


老妈宫正名为天后宫。在今升平路头工商福建银行汕头分行外马办事处左侧。它与旁边的关帝庙,均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在的建筑物是清光绪五年(1897)重建的,是汕头开埠的较早建筑物之一。汕头开埠前,漳潮会馆尚未建成时,老妈宫是船商和小商贩林国英集合交易的场所。



漳潮会馆


漳潮会馆在今安平路小学校址。当时会馆前面一是片海坪,潮涨时辄遭水浸,故俗称浸水会馆。为有别于后建的六邑会馆,又称为“老会馆”。汕头开埠前,福建的漳州、铜山等地的商船已来汕做买卖。清咸丰四年(1854)他们和这里的商人倡建这座会馆,作为交易的场所。当工商银行时,沙汕头虽作为支行邻近商品临时查询集散地,但固定商店,仅有船务、药材、粮米、支行火柴和汇兑等五个行档。馆内石刻、门柱光滑,颇为古朴。


六邑会馆


六邑会馆在今商平路小工商银行学校址。是海阳(潮州)、澄海、饶平、潮阳、普宁、揭阳6县的人士和行商、于清同治六年(1867)建为交易集会的场所。为有别于漳潮会馆而俗称为“新会馆”。同治十六年(1877)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建。该馆系杉木结构的建筑物,雕刻甚佳,至今完整无损。特别是馆前小戏台查询,建筑另有风格。


洋商会馆


洋商会馆在今外马路105号,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当时由德国领事伙同法国天主教士和英商太古洋行的大班等组建这个会馆,作为他们的联络点和俱乐部,福建俗称“番仔球楼”,后改称“国际联欢社”。民国28年(1939)汕头沦陷时,此处被日本侵略军占作“东亚会馆”。民国34年(1945),日寇投降后,改称“汕头联谊社”,1949年汕头解放后,改为“汕头宾馆”,后为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协、各民主党派的办公地点。1983年,地、市合并后,这里成为各民主党派集中办公的地点(民建在另处办公),称为“民主楼”。该楼为三层土木结构,后边有小舞场,二楼有电影小放映厅。


崎碌


民国10年(1921),汕头将原来的汕头埠,即现升平路老市(升平路东段,福合埕之间)一带旧市林国英场与新开辟的崎碌及对岸的礐石连合而成汕头市。现外马路张园内街以东地区,其时统称“崎碌”,曾立石碑书写“崎碌”二字为界。现外马路与民权路交界处的基督教市西堂对面的信安街一带,则是坟墓密葬,荒郊旷野之地。


汕头开埠以后,商业逐渐扩展,崎碌地区相继建筑新式房屋,成为汕头主要的住宅区、学校区。法、日、美、挪威、荷兰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外国侵略者还想进一步将崎碌扩展为他们的租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海关税务司同英人夏利士曾报请仿租界条例,设工部局来管理崎碌区的事务,因遭到潮汕人民的反对,未能实现。现市党、政、军机关都设在这里,成为汕头的心脏。


由于汕头市区后来的东移,市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崎碌的界址,也就有新改变。现在则从红亭、公园路、至广场戏台划成直线,在此以东才称为崎碌。而葱陇、饶平路、聿怀中学一带则称为崎碌尾。


林厝祠


即林氏宗祠,原在汕头市中山路192号,座南面北,面积1876.48平方米。是汕头市一座大型祠宇建筑物,西临新兴路;北界中山路。过中山路则建有一大照壁,壁面浮塑一大麒麟,造形雄伟。始建于1919年,是潮人林桂园、林国英等倡建。


宗祠里曾办过崇本小学,规模极小,民国14年(1925)东征军(黄埔军校部队曾设总部于此,日本侵汕时,伪军黄大伟部曾在此设总部)。解放后汕头解放留用行政人员学习班曾在此开办。1983年3—4月拆祠,现祠址改建为六层楼汕头市文联和汕头画院及市公安局3幢七层宿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