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个别计价法如何暂估(暂估价如何结算的举例)



纸上谈兵财务风险-存货风险(三)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存货成本由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构成,落实到会计核算的实操层面:在完全成本法下,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重视现金流指标对内部控制、会计利润情况关注度不够,商务谈判、采购、库存管理等岗位多岗定一人,能者多劳,身兼数职。如果说在生存面前其他一切都是苍白的,其实是可以理解,但这将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核算产生不利的影响: 业务处理的时效性减弱;业务处理准确性下降(价(入库价、暂估)、量);某些重要但不紧急事务将会被忽视(存货盘点);企业会计政策之存货计价方式选择不当;企业人为通过调节存货的计量而达到某种目的。


以上统统给外人一种感觉:财务怎么连存货都算不准~


首先来了解一下,教科书上对存货初始计量的描述:"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通常就是每个人都朗朗上口的料、工(人工)、税(不是增值税)、费(制造费用、借款费用、设计费用等)的核算。


企业常用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其中加权平均法为最常见的核算方式,核算相对简单,可以均衡存货采购价格波动的影响;个别计价法更加特殊,尤其是特定的或者具有特殊用途的商品适用。从企业持续经营的角度上讲,无论企业采用哪种的计价方法,最终对企业销售成本和利润的影响是一致的。


但是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某一段时间,企业是可以通过一些规律来影响存货和企业销售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多销售多,企业的利润就应该越好;企业生产的多销售的少,企业的存货就会呆滞,企业的利润就应该越差。但是有极端情形企业生产的越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个产品上,产品数量越大(分母)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金额就会越少,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会呈现递减的现象。在某个的时点或者时间段,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生产的足够多,存货的单位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企业销售毛利反能大幅增加。故意通过这种手段进行调节,将明明应该进入到损益表"成本"科目数据,生生挤进资产负债表"存货"科目数据,造成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大幅提高。当然这种比较老套的路数在公众公司的报表上已经很少使用了,这种存货的数据问题财务当然表示不背锅。


还有一种情形A跟客户签订销售一款过气的电子设备,销售价格2000元,供应商报价1600元.企业存货中一年前曾经采购过此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目前在库存外借库中,历史采购成本是2600元。A销售此产品,销售价格2000,财务核算成本为2100。这事放谁身上都给找财务重新算账,明明采购价格是1600,你凭啥这么核算? 这种事件的发生跟财务选择计价方式有关系,也可以说跟财务专业胜任能力有关系。首先,这个产品并不是企业频繁交易的货物,加权平均法已经不能中和市场价格带来的波动;其次,这项业务已经属于销售人员定向采购。个别计价法教科书上说的明白: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如名表、珠宝、字画、首饰、黄金)、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专项采购、定向合同),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暂估,也会让财务人员落入"怎么连个存货都算不准"的口舌漩涡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吧,有些员工对于物料采购价到底是录用合同价还是不含增值税价格容易弄错了(增专票还好点,普通发票更容易犯迷糊),尤其是暂估(当月已入库尚未取得发票)物料,一旦发生错误将导致存货计量的误差,特别是不活跃物料的计量差异。这要求财务人员在审核业务部门编制的单据时,除了细心和责任心,更要求对物料或者说业务的熟悉程度。


对于存货中的已经确认的盘亏或者应确认跌价准备的产品,由于利润或者考核的因素,领导授意不处理因为可以减少当期的成本费用,增多企业利润。这样导致存货计量不准确的锅,请保护好自己,这个锅咱财务可以不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