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宁波市财政局会计中级考试试题(宁波财税会计之窗初级会计)

老年学员的艺术团舞蹈课


外籍友人学写春联


网络传播学院学生的采访实践


北郊路老校门


学校大门


经管学院学徒制下的手工账务处理


垃圾分类工作专题培训


辅警学员训练中


在宁波美丽的三江文化长廊之畔,有一所办在社会中的大学——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穿过岁月的河流回溯过往,这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发展起来的学校已走过了40年办学历程。


40年前,为解决我国人才奇缺的问题,邓小平提出创建电大,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1979年2月,宁波地区分校和宁波市分校在姚江之畔诞生,圆了大批有志青年的大学梦;


1990年,国家教委同意建立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成为全国4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之一,实现了从单一学历教育向多样化办学的改变;


1999年,学校成为首批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单位之一,形成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凸显;


2009年宁波社区大学成立,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宁波)挂牌,2017年全国首家面向警务辅助人员创办的专门学院——国家开放大学宁波辅警学院、全国首家微博城市新媒体学院、宁波电大网络传播学院、宁波社区大学红牡丹学院、宁波华侨学院成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到壮大,宁波电大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之路。从应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才紧缺,到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宁波电大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服务地方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华丽蜕变。如今,宁波电大已成为推进我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记者 蒋炜宁


■紧跟时代需求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


学校不断丰富教育服务业态,满足时代进步和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关注需求,服务社会是它的使命。


创建网络传播学院,着眼于本专科网络传播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开设定向骨干培训班、学历提升班,提升全市网络传播与信息安全人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成立辅警学院。针对全市3万余名辅警人员学历不高、技能单一的情况,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宁波辅警学院,通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协辅警队伍能力素质。


开拓教育蓝海,提供补缺补位教育。与市侨联共建宁波华侨学院,服务侨胞侨眷、在甬国际友人,以文化融通服务社会。为残疾人、农民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助力职业化需求,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联手市总工会开展港城工匠圆梦行动,距离宁波市中心约150公里、往返需要10小时的鼠浪湖岛员工学习、赶考不易,学校就将课堂设在码头,将考场设在岛上。成立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推出开放教育社会工作者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开放教育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素质提升计划。


面对中度老龄化的宁波,探索以老年教育中心为核心,学校实体、基层社区机构、社会合作办学、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满足银发族旺盛的学习需求。


学校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办学,上承国家开放大学,下设鄞州、余姚、慈溪、宁海、象山、奉化、北仑、镇海、江北、东钱湖等10个县级电大,形成覆盖全市的电大办学体系和社区大学终身教育体系。


余姚电大开设智慧云课堂,通过一台电脑、一个阳明网校账号,就可足不出户听名师公益授课,真正实现城乡学生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初衷。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3万人受益。


慈溪电大以市场为导向,先后推进人力资源师、营养配餐师、家教指导师、市场营销师等系列化职业技能培训,近3年已培训10万余人次。慈溪还推出全国首家市民学分银行——99学吧,打造全民数字化学习新格局。


宁海电大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每年选送一批优秀农村干部到电大进行学历进修。


象山电大面对当地各战略产业精准发力,开展了双证制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电商培训、河道保洁员培训等。


奉化电大相继与企业合作,开办数控、机电、物流等专科学历班,订单式培养人才。


北仑电大承担起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干部的培训,年平均培训人数近3000人次。


镇海电大积极拓展社会合作办学,先后与镇海炼化、宁波公交总公司、镇海公安分局等合作开办学历教育和培训。


鄞州电大通过校企合作、警校合作等方式,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增多。


江北电大以老年教育为龙头的非学历教育异军突起,推出多样化的社区学习服务。


东钱湖电大积极培育学习共同体,闯出品牌。平均年龄61周岁的霞光艺术团活跃在各类演出和公益活动中,成为送戏下乡的主力军。


40年来,宁波电大先后开设十大门类40余个专业,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20余万名,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生700多名,非学历教育培训近5年服务人次100多万,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家、领导者、优秀管理者和业务骨干。目前学历在读学生25233人,其中开放教育在校生20536人。


■形成覆盖全市独特的多元并举教育体系


成人大专、普通专科、注册视听生、开放教育、高职教育……宁波电大坚持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如今形成了开放教育、成人教育、高职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非学历培训等学历和非学历多元并举、协调发展的独特办学格局。


开放教育学院探索联合办学和项目招生,与市总工会、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了良好伙伴关系,开设了17个本科专业和36个专科专业。


成人教育学院是宁波唯一可举办成人脱产大专班的学院,开设行政管理(辅警订单)、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网络新闻与传播、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脱产专业与业余专业,通过订单培养、专本连读、学历教学和技能培训同步开展来培养人才。


网络传播学院与宁波互联网发展联合会合作,以网络传播、网络技术、网络营销为主要方向,承担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网络研究和平台合作等任务,是一所集“学、用、研”于一体的新型实体学院。其中,微博宁波新媒体学院是新浪微博与宁波电大合作开设的全国首家示范性新媒体学院;正正网商学院是宁波市网商协会与宁波电大合作开设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网络传播研究院开展网络传播领域的理论、实践、教学研究;文教1号ICI创客空间为学院师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创设和实践平台。


经济管理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目前承担着宁波市财政局会计职称考试、宁波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授培训、CMAC培训认证考试(宁波唯一授权认证中心)、全国会计职称考试考前培训等社会化培训任务。


老年教育学院统筹、协调、服务于城乡老年教育。2011年宁波市教育局依托宁波电大创办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2015年宁波市民政局与学校合作挂牌成立宁波市老年电视大学,实施远程网络教学,现有医疗健康、生活休闲等线上课程资源25000余讲,设立了143个教学点,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层老年教学网络,逾17万老年人受益。


社会培训学院聚焦社会各行各业在终身教育方面的多元需求,打造宁波机关企事业单位一站式培训基地、宁波市民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宁波市社会化考试服务基地。当下,学校已与公安、民政、城管、侨联等部门及顺丰速运、美团等企业合作,开展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去年起,江北首开先河——在江北区居住或工作、并持有效的《浙江省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报名就读国家开放大学,不限制录取人数。江北外来务工人员读“电大”,不但学费优惠两成,还有机会拿励志奖学金。这得益于宁波电大与江北区联合提出的开放教育流动人员学历提升计划,覆盖该区10余万名流动人口。


■整合社会资源 建好新时代开放大学


一所学校的发展,师资很关键。宁波电大以专职兼职结合方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共享各类社会资源,探索出一套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的运作体系,推动新时期开放大学建设。


聘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等78名学界业界顶尖人才为特聘教授。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之余,还邀请来自一线的港城工匠竺士杰、本土网络大咖西门町出任导师或客座教授。凝聚民间草根力量,聘请文化义工姜红升为宁波社区大学红牡丹学院院长,打造国际友好往来“新丝路”,吸引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万余名国际友人。


9月29日,学校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合作的宁波垃圾分类学院即将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为目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依托开放大学系统办学,面向全社会、全领域,提供全过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研究的一体化新型专属学院。


推动学历与非学历双轮驱动,为社会输出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宁波辅警学院采取以“网络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避免工学矛盾。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作出了高度评价:辅警学院是对“把大学办在社会中”这一开放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激活传统优势。网络传播学院抓住“网络”和“传播”核心要素,由资深专家引领,开启“新文人讲堂”,指导学生高起点规划人生;探索“3天学习 2天实习”模式;与地方历史文化结合,提升品牌专业建设水平,摄制宁波历史文化影像记录视频120多部;探索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前沿领域,构建“大平台,小模块”新型课程体系。与多家企业合作,请企业导师送教到校,成立特色工作室与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技能教学。老年教育拓展布局,新增东部新城校区与芝士公园校区,开展街道合作办学,打造“互联网 老年教育”。


昨天,宁波电大谱写了勇立潮头的发展华章。


今天,宁波电大坚守改革创新之宏志,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


明天,作为宁波唯一一所开放大学,宁波电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深化“双轮驱动、转型提升”发展战略,秉持开放、创新、融合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实现内涵发展、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积极打造区域开放教育中心、区域终身教育中心、区域社会培训中心,致力于搭建市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