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2006年为啥gdp增长(2006年gdp快速增长原因)


许宪春教授在演讲中。 (图片由人文清华讲坛提供)


『数据的修订、调整与核算』


第一项普查是第三产业普查。1993年至1994年首次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普查年度是1991年和1992年。当时成立了全国第三产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几个小组,我是方案制定组的组长。这次普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去服务业统计的薄弱环节。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对GDP进行了重新测算,1991年GDP上调了1430亿元,完全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调整,GDP上调的比例是7.1%,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的比例是24.7%。1992年GDP上调了2275亿元,上调的比例是9.3%,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的比例是33.1%。这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初期,在传统的MPS体系下,非物质服务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2003年,国务院决定建立经济普查制度,每十年进行两次普查。


第一次经济普查后,2004年的GDP上调了23002亿元,上调的比例是16.8%,这个调整比例是历次普查中最突出的,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了21297亿元,上调的比例是48.7%,这个调整比例也是历次普查中最突出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后,2008年的GDP上调了13375亿元,上调的比例是4.4%,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了10853亿元,上调的比例是9%。第三次经济普查后,2013年的GDP上调了19174亿元,上调的比例是3.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了13683亿元,上调的比例是5.2%。第四次经济普查后,2018年的GDP上调了18972亿元,上调的比例是2.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上调了20126亿元,上调的比例是4.3%。


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国家统计局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普查年度以前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这也是国际惯例,目的是使GDP历史数据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为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GDP核算方法,提高GDP核算水平、数据质量和国际可比性,国家统计局还开展了一系列核算方法改革。例如,2016年开展了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把研发支出调整为固定资本形成,作为投资需求的一个构成部分计入GDP,这样就可以反映研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了。


『GDP不是唯一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也给政府统计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比如,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开发应用的能力不断提升,促使数据迅速增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治理、居民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曾经带领研究团队调研了11个省的60家新经济企业,许多新经济企业反映,数据资产已经成为它们的主要资产,而传统资产包括厂房、设备等的作用则在下降。在现行的GDP核算中,数据支出是作为中间投入处理的,因此在GDP中得不到反映。目前的国际标准还没有对数据支出核算方法进行改革,但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改革。


传统的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因为其传统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国际标准的制定往往由他们主导。但是,随着我国新经济的迅猛发展,甚至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意味着在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中国有可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有紧迫感。


除了GDP以外,国民经济核算还有一系列其他的重要指标,包括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储蓄和国民财富,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衡量高质量发展不能光靠GDP。比如,GDP不能反映资源消耗的成本、环境损失的代价、就业和失业状况、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人们的健康状况等。任何一个统计指标都有它确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在使用统计指标时不能超过它们的适用范围。


许多人批评GDP存在不足,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正确地使用它,而在超出它的适用范围的方面采用其他指标。比如,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可以用单位GDP能耗、PM2.5等指标来反映;就业和失业情况,可以用调查失业率等指标来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可以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等指标来反映;健康状况,则可以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来反映。总之,要形成一个科学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来共同推动、引导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