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朋友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晒退税数额的截图呢?是的没错,一年一度的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在上周已经开启了,汇算时间是3月1日~6月30日,纳税人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进行申报。
小广就见到有朋友开玩笑说,本来怀着期待看有没有退税,结果汇算后还需要补税,期待的“惊喜”只剩下“惊”了。
年度汇算简单理解,就是在平时已经预交税费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多退少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那么在年度汇算时,有哪些事项我们应该注意呢?今天小广就和大家讲讲这个问题。
有哪些新的变化?
今年办理个税申报,有几点变化大家要留意一下:
1.个税汇算提前预约
为了提升办税效率和申报体验,避免汇算初期扎堆办理,造成不便,今年个税APP给大家提供了预约办税服务。
大家可以在3月15日前的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22点,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以按约定日期办理汇算申报。但要注意,如果你连续2次预约成功之后,都没有去办理年度汇算,将不能预约第三次。
当然,没有预约成功的也不用担心,3月16日后,不需要提前预约也可以办理了,只要在6月30日前完成汇算清缴和个税申报就可以了哦。
2.年终奖单独计税或合并计税优惠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税务部门今年延续实施部分个税优惠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年终奖单独计税或合并计税仍然可以“二选一”,一直延续至2023年底。
那么要选择哪种计税方式,才能合理地更少缴税呢?
在“工资薪金-奖金计税”方式里,大家有两个选择,一是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二是单独计税。如果2021年我们有发年终奖,且累计的年终奖比我们每个月发的工资加起来要少,那选择单独计税可能比较划算,反之亦然。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有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填报的时候都选择一下,先不急着确认提交,对比哪种方式缴税更少之后,再选择对应方式即可。
特别注意:专项附加扣除
另外,相信大家在办理年度汇算时,都会留意到,除了我们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收入额外,还有一个“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这个部分建议大家重点关注,因为这里每一项都关系到个税的减免,很有可能就帮你省钱啦!
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是需要纳税人每年提交一次的,其中主要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租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个大项。
对于这六大项的扣除范围、扣除标准和注意事项,小广给大家汇总整理了一张图表,大家可以参考下图,对应进行申报。要注意,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哦。
哪些人无需办理?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就会说了,我怎么知道自己要不要办理这事儿呢?听起来好像有点麻烦,我不去申报又会怎么样?
一般来说,只要纳税人平时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都需要办理年度汇算。无需办理的情形主要有这么几种:
1.对于需要补税的人来说,如果2021年综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过12万元,或者需补税的金额不超过400元,可不办理。
2.对于符合退税条件但自己放弃申请退税的人来说,可不办理。
3.已预缴税与年度汇算应纳税额一致的人,也可以不办理。
最后,小广还是建议大家及时办理汇算清缴,不要嫌麻烦不申报,即使不申报,系统也有记录,如果真的有欠税,不及时补税将有可能影响到个人征信。
风险提示:《广发投资进化论》栏目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基金”)员工撰写,内容引用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我们力求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栏目所载观点、结论及意见仅代表在报告发布时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广发基金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与交易决策依据。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栏目内容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栏目内容版权仅为广发基金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广发基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