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开个文具店办营业执照需要多少钱(办一个个体营业执照多少钱)


在合肥市蜀山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周边一家小商品店,荷叶要多地街道市场监督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店内销售的小零食包装是否合格


“近年来查得最厉害的一次”


辽宁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联防机制防堵三无食品、山西太原打出“组合拳”持续加码、河南开展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甘肃全省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营业执照”……本刊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的施行,各地加强监管,校园周边的“五毛零食”泛滥情况有所收敛。


近段时间以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校园食品、网络餐饮食品、小食品安全建设工作。在小食品安全建设方面,辽宁突出源头摸排和风险管控,以小食品销售集散地、校园及其周边200米内超市、食杂店经营的调味面制品(辣条)、豆制品、肉制品、膨化食品等小个体食品为重点,摸清销售单位及其进货渠道底数,建立清单,锁定高风险供应商。截至4月底,全省共检查小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4690个,共发现问题4618个;受理小食品领域投诉举报182件,办结151件。


本刊记者在沈阳市浑南区一所小学附近暗访发现,超市中售卖的都是符合规定的正规食品,未见非法的“五毛零食”,也没有发现辣条营业执照的踪迹。店员说,“这个(辣条)不健康,我们不卖。”


山西某县城一所学校附近的经营者告诉本刊记者,她的小店里卖了五六年的小食品,今年明显监管严了。“前不久,监管部门来查辣条,让全部下架,不准再卖,我感觉这是近些年来查得最厉害的一次。”


包括这名经营者在内,该县不少同类经营办者都接受过政府部门的培训。“主要少钱讲一些食品安全常识,让我们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也让我们经营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文具店了。”这名经营者说,“培训后,我们不再接受过路商的东西了,都是从大厂家进货一个,过路商的商品虽然价格低、利润高,但质量很难保证。”


山西一位监管人员告诉本刊记者,重拳打击确实产生了比较好的成效,比如“三无产品”在校园周边难再见到,但“五毛零食”并未因此绝迹。


文具店成“五毛零食”新据点


“有的文具店‘跨界’售卖逃避监管视线,‘五毛零食’藏身其中。此外,还有一些即时加工类小食品存在变办质、过期隐患,操作人员无健康资质。”山西的监管人员说。


既卖文具书本,又卖零食,门口和货架上还挂着小玩具,学校周围的小小文具店内可谓“大有乾坤”。


本刊记者在多地调查了解到,不少文具店成了“五毛零食”的新据点。


这些小店有单独的货架摆放零食,有的还在店里摆放了烤肠机、“关东煮”机,现场烹调食物向学生出售。有文具店店主表示,零食卖得比文具还好。而当记者问及其是否具备售卖零食的相关证照时,店主却闪烁其词,有的说“正在办”,有的不再回答。


在沈阳市沈河区一所小学附近,本刊记者随意走进一家文具店,看到店内陈设了各类文具、书本、贴纸等。当本刊记者问“有没有小零食”时,店主示意“往里走”。在靠里的几排货架上,摆有多种样式的零食,其售价多为五角或一元钱。


其中,一款名为“滚蛋”的零食,外观形似止汗滚珠,开封后可以舔着里面的“甜水”吃。此外,还有外形为“灭火器”和“喷水壶”的零食。它们的配料多是白砂糖、一个色素和防腐少钱剂,有的包装粗糙,看不清生产厂家和日期。


店主说,店里的零食“卖得很好”。本刊记者随意挑选了几包“学生最要多喜欢的”“有滋味儿的”零食,花费5.5元。


“我可不让孩子吃这些。”学生家长陈女士说,“开文具店可以卖吃的吗?多少孩子吃坏了怎么办?”不过她也表示,虽然家长不允许,但孩子都特别喜欢,有时根本管不住。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牟瑞瑾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某家文具店的经营范围仅为销售书本、纸笔开个等文具,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额外销售了食品,是不符开个合规定的。该店若想在店内售卖食品,除需要变更已有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外,还要额外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牟瑞瑾认为,校园周边文具店往往不在食品监管范围内,文具店文具店超出营业执照规定范围经营食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尤其是烤肠、关东煮、炸串这样的食品,一般还要求售卖人员具备健康证。”


如何让“五毛零食”无处遁需要形


校园周边的“五毛零食”缘何屡禁不止?有专家认为,学生偏爱、监管疲软是主要原因。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对本刊记者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少吃没问题多少”。


“因为味道独特,孩子往往很难抵挡这些个体食品的诱惑。”需要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说,“这些零食普遍卫生条件不过关,长期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脂肪超标,给学生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山西一位监管人员认为,对“五毛零食”的监管查处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辣条只是其一,色彩鲜艳的糖类、棒棒糖也是我们重点监管的对象。现在这些高盐高糖高辣的食品,把孩子们的口感带坏了。”


一名监管人员介绍, “五毛食品”等儿童食品的消费者多为青少年群体,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弱,也让校园周边食品监管多了一份紧迫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校园内外共同抓、买的卖的一起管”,探索出一套长效监管模式,守护好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