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银行开户时填住址有什么用(开户银行地址怎么填?例如)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2022年是何雨参与上海时间银行互助平台的第三年,目前已经积累了近300个小时志愿时长。经历过的服务内容包括帮助老人买菜、陪同老人就医、帮助老人做核酸检测预约等。


23岁的他现在还不能兑现存储的志愿服务时间。按照上海时间银行规定,志愿者在年满 60周岁以后,均可用个人账户内的时间兑换等时的为老服务,个人账户内的时间也可以转移至亲属账户上 。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何雨发现时间银行平台有点像外卖平台。他表示,社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提供志愿服务的“外卖员”以及“点外卖的人”,只不过赚取的是志愿时长,负责志愿者资质审核的类似于外卖站点。“这相当于通过时间银行,推动社区之间的互帮互助。我的服务时长也能赠与爷爷奶奶,他们有需要时就能得到社区帮助。”


何雨所经历的互助养老模式正在蓬勃发展。据经济观察报统计,目前国内时间银行运营机构超240家,覆盖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具体的实施细则也衍生出各种形式。


以北京为例,1月19日,北京市民政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将于6月1日起实施。根据《方案》,志愿者通过提供养老志愿服务时间积攒获得时间币,一个小时志愿服务兑换1个时间币。时间币可用于兑换相关养老服务,积攒1万个可以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时间币可本人满60岁后兑换使用,也可转赠直系亲属。时间币不能换资金或实物。


如果需积攒一万个时间币,以全年无休、每天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计算,共需服务约3年零5个月时间;以全年无休、每天1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计算,共需服务约27年5个月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币的积攒量并不影响个人兑换相关养老服务。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时间银行并不是去替代市场或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而是起到补充作用。当下,很多志愿服务以零散形式存在。通过统一的时间银行平台,能够把零散的人力资源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更为高效、精准。但时间银行在国内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从群众认知、运营平台覆盖面、行业标准等方面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2020年,中国银行开始布局时间银行平台。截至2022年1月,中国银行共计与近80家地方各级民政系统、企业、养老院等达成时间银行合作。


中银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博豪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还没有推动全国层面实行时间银行的政策文件。“其实,在我们实际签约和推广过程中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于时间银行接受度很高。一些省份其实都已经在准备类似于北京这样的全覆盖方案。但文件迟迟未出台以及对于在全省层面推广比较谨慎更多是因为省内各地面临的社会环境不一,如经济文化水平、老龄化程度、老人需求种类。因此需要一个试点过程,通过各地市试点情况去修正整体实施方案,最终再统一推广实施。”


时间银行的北京样本


时间银行概念的诞生由来已久。


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经济停滞、物价上涨、失业增加期间,时间银行由埃德加·卡恩作为社区层面的一种应对策略而提出,之后在国际上迅速传播。此后,在借鉴西方国家概念与提法的基础上,国内各地开始了概念层面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在国外,时间银行应用范围很广,志愿服务内容包括环境治理、社区治理养老服务等,是一种综合性手段。中国的时间银行应用范围更多集中在养老服务。一方面,在中国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家庭逐渐小型化,老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加大;另一方面,随着90年代后期人口的迁移、子女的外出等因素,子女对于养老有心无力。因此,提供部分养老需求的时间银行应运而生,”陈功表示。


以北京为例,近两年,北京频繁提及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2021年,北京首次将发展时间银行等养老互助模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明确提出社区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可以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2017年,北京市也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开始进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


根据《方案》,志愿者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个人账户。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


据了解,志愿服务内容包括: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等8大类服务。各区还可根据本区老年人实际状况和志愿者专业特色、分布情况等,推出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接地气的服务项目。


当志愿者积攒的时间币达到1万个,可在其年长衰弱或失能后,按照城乡特困人员待遇入住辖区内的公办养老机构。


在入住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资格方面,2015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及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只接收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以上老人等四类群体。


针对此,陈功认为,积攒1万个时间币可以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只是时间银行的一项增值服务。时间银行本质上是去做市场以及政府覆盖不了的养老服务。


陈功表示:“老人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如一些老人可能需要人上门陪下棋聊天,有些老人需要年轻人陪同去医院挂号取药等,这样的精准化服务政府没办法完全覆盖,也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加之当下各种平台公司也能为精准连接需求与志愿者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也常称时间银行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第三条道路之一。”


从养老机构角度而言,康乐年华集团副总经理龙攀表示,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在设施建设、标准化和覆盖密度等方面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处在下沉服务、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为老服务中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碎片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遍地开花的“时间银行”概念


北京推时间银行概念并非个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养老压力逐渐加大,多地已开始探索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此前,成都、海口、南京等地均开展了“时间银行”应用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的探索。


2019年7月,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 (试行)》,同年12月在全市12个区24个街道247个社区启动首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截止到 2021年 7月,南京时间银行已建设时间银行服务点 1327个,招募 5.09万名时间银行志愿者,直接服务 5.11万名老人,已储存服务总时长为 124416个小时,已兑换服务时长为 121623个小时。


在多地开展时间银行实践的背景下,各地时间银行数据无法打通、志愿时长兑换标准不一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张博豪表示:“当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志愿者服务时长等数据的即时汇总、监控监管十分复杂,需要一个平台来统一运营管理。同时还面临通存通兑问题,即在北京做志愿服务积累的志愿时长,没办法在广东兑换成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


从全国层面看,目前还没有推动全国层面实行时间银行的政策文件。2018年6月1日,民政部在对“关于在全国推广’时间银行’的建议”的答复中提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已具备了法律和技术保障,已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争取建立能够全国推广的运行模式。


张博豪表示,从时间银行运营的角度来讲,希望各个地区以及各个时间平台的标准实现统一。比如在北京,一个小时的助老服务记录为1个“时间币”,有的地区则记录为60个。为形成全国通存通兑的互助服务平台,类似于上述种种的规则都需要统一起来。为此,中银“时间银行”在推广过程中也在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和申请标准认定。


理想发展模式


2020年,中国银行开始布局时间银行平台,当年与上海市民政局合作开发上海时间银行平台,同一年也与北京市民政局签订合作协议。 截至2022年1月,中国银行的平台与近80家地方各级民政系统、企业、养老院等达成合作,平台参与人数超21万。平台呈现形式包括微信小程序以及嵌入各地智慧政务平台中。


在两年多的运营中,张博豪带领团队对时间银行平台多次迭代调整。


(经济观察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