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中国公司上市史,一部《愚人传》



一起起掏空事件


1998年,有一段时间市场上大炒江苏春兰股票,大家都把春兰集团的前景与上市公司本身混为一谈。

当时,上市公司长虹生产彩电,其集团还有VCD、空调等产品;海尔集团则将冰箱部分划归上市公司,我想春兰上市公司应该是负责生产所有的空调产品吧。我们去调研后却发现,春兰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用形象的语言来说:

春兰集团是爷爷,它有4个儿子,分别是春兰电器有限公司、春兰自动车有限公司、信息产业公司和贸易投资公司,然后再衍生出40个孙子,光春兰电器有限公司就有8个孙子,其中4个孙子生产空调,长孙才是上市公司。我们把这一发现首次发表于媒体上,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春兰上市公司只是其空调事业部的一个车间啊。

如此虚拟的公司,再规范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都对它们没什么办法。再强调一次,它们生下来就是怪胎。市场上人则把上市公司形象地比喻为集团的“提款机”,一语道破了怪胎出生与存在的理由。提款机的钱经常给取没了,母公司又没钱还,就成了掏空事件,中国股市中类似的案例罄竹难书。

2001年时,集团绝对控制的上市公司占股市的40%,掏空现象占了上市公司的33%,不少上市公司因此退市和被ST。

如退市的粤金曼,其大股东金曼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998年为1.10亿元,1999年为9.95亿元,2000年为10.12亿元。粤金曼1996年1月上市,1998年即告亏损,并在1999年创下每股净资产-4.69元的资不抵债新纪录。该公司也是造假高手,曾号称自己是产值超过13亿元、税利突破1亿元的“世界鳗王”。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抽查,公司可以从附近鳗池借来鳗苗,事后再送回去。据参加粤金曼上市新闻发布会的人回忆,粤金曼可能唯一让人觉得不假的是公司的礼品鳗鱼罐头,味道确实不错。

ST猴王也是被大股东猴王集团掏空了10亿多元而走向险些破产的境地。20世纪90年代,猴王集团属于湖北宜昌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1993年猴王股份上市后,集团的资产一度由6亿元增加到37亿元。在宜昌市政府的指导下,以焊材为主业的猴王集团兼并了许多濒临倒闭的生产电子产品、啤酒、家具及小型农机的企业,结果亏损了6亿元。但猴王集团继续扩张,其企业多达100多家,分布于全国各地,横跨几十个产业门类,最后于2001年2月破产,也因此连累了曾创出焊材年产销售7万吨的纪录和综合经济效益连续几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的猴王上市公司。

济南轻骑先后募集了16亿元,包括1993年发行A股募集3亿元,1996年配股募集3亿元和1997年B股募集资金近9亿元,但都被大股东挪用了,大股东还套取了上市公司上市后创造的10亿多元利润,手段十分贪婪。

这些被掏空的上市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资产事实上是很难区分清楚的,上市公司只是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销售几乎都由集团进行,人员、财务和物资所谓的“三分开”无从做起。

湖南的张家界是著名的风景区,上市募集了5,838万元,本用于索道项目和大酒店建设,但均被集团转作他用或偿还短期借款,募集了资金,却无法产生效益。经中国证监会调查,张家界的管理人员把心思都放在做假账上,1996-1998年虚构收入12,261万元,占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49%;虚构其他业务利润528万元;虚构税前利润4,662万元,占三年税前利润总额的62%。

2006年,生产火腿的河南双汇成为外资机构竞购的大热门,但当年真正的头牌火腿厂家是河南春都,1987年春都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70%以上,资产有29亿元。然而,春都集团兼并了一大堆负债累累、与肉食加工不相干的当地亏损企业,没几年,亏损就高达6.7亿元,欠下13亿元债务。

当地政府却将其精心包装,在深圳上市,募集资金4.24亿元。上市后三个月,集团便从上市公司挪用1.9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后又陆续占有上市公司资金,总计3.3亿元,占IPO资金总数的80%。2001年4月,上市公司春都出人意料地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大股东春都集团偿还被占用的资金2.36亿元。最后,由法院变卖了春都集团持有的春都上市公司的国有法人股,偿清了大股东所欠上市公司的债务。但春都已连续三年亏损,2002年年底,ST春都每股收益-0.4936元,面临退市。

春都下面的故事更为离奇,西安民营企业海拓普公司接盘,其控股的郑州华美成了春都的第一大股东,海拓普的老板刘海峰成了ST春都的董事长。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2004年1月15日,ST春都恢复上市。但在2个月后,刘海峰便因涉嫌挪用与人合资的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的资金被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监视居住,几天后被警方逮捕,罪名是抽逃出资、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罪。15个月后,刘海峰又被无罪释放,代价是放弃春都的股权。因他入狱,导致海拓普系列企业惨重损失,据媒体报道,刘海峰是因为得罪了当地政府和方方面面的人物,如他将ST春都以往账面反映的潜亏完全暴露,当然会让当事人下不了台。

据说,为了陷害刘海峰,别有用心者先制造了他失踪的消息。由于当时正值上市公司啤酒花的董事长失踪不久,股市陷入一片恐慌,这对刘海峰十分不利,由此可以顺利地“抹黑”他。这个买壳者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格林柯尔的顾雏军

2006年春,中国最大的电冰柜制造商青岛澳柯玛曝出大股东澳柯玛集团(以61.42%的持股比例拥有对前者的控制权)占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的丑闻,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宣布2005年度亏损逾7,000万元,2006年一季度亏损2,773万元。该集团的董事长、明星企业家鲁群生因此离职。

1994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冰柜制造商的澳柯玛,1995年便从事多元化经营,到2000年已涉及空调、燃气具、洗衣机等19大类“白色家电”产品,造成了不少亏损。2002年12月29日,澳柯玛竟被包装后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鲁群生不思悔改,将募集来的7.8亿元资金投入与招股书不尽相同且与主业更不相关的项目,如锂离子电池自动售货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及共轭亚油酸和MP3数码随身听等,结果是亏损累累。截至2005年年底,澳柯玛集团设立了100余家企业,能正常经营的企业仅十家左右。

钱来得太快,会让人变得愚蠢,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简直是一部愚人传。

周作亮

湖北的幸福集团原来是一家服装来料加工乡镇企业,裁缝师傅出身的企业家周作亮在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后,开始投下数千万元建起了铝型材厂。苦于原材料来源的限制,周又投资了5亿元建铝厂,但炼铝要消耗大量电力,当地电力不足,周再投资8亿元建火力发电厂,投资1亿元建变电厂。

大规模的投资需要钱,当时幸福集团的年产值大约5、6亿元,1995年创利也只不过3,000多万元,要投资十几亿元的铝厂、电厂和变电厂这“三大工程”明显是力不从心的。早在1992年,幸福集团就缺钱,在政府的支持下,周作亮成立了湖北省潜江市幸福城市信用社。为了筹款,幸福信用社不仅在潜江高息揽储,还到省会武汉吸收一年期存款达9.4亿元,涉及储户7万多人,承诺的最高利率为20%。

幸福集团还有一个办法搞钱,就是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集团占了上市公司幸福实业70.16%的股份,募集来的近1.2亿元全部投入了“三大工程”。“三大工程”虽然在1997年陆续建成,但也拖垮了集团。

1999年3月,幸福城市信用社危机爆发,武汉1,000多名储户前来挤兑,湖北省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筹措1.3亿元资金用于救急,铝厂和电厂易主,置换6.97亿元资金兑付存款。幸福集团的瘫痪让幸福实业在1999年亏损近7,000万元,集团的应收款也有近2亿元。

2000年幸福实业被卖给了另一家民营企业名流公司,当年亏损达3亿元之巨。直到2005年6月31日,公司经营仍受到农行潜江支行巨额偿付责任的威胁,它们是幸福集团留下的“黑洞”。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