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指碑与帖,碑指碑刻,帖指法帖。碑刻是记述人物与事件的石刻文字总称,它始于先秦,早期形制比较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制逐渐多了起来,主要包括刻石、碑碣、墓志、塔铭、经幢、造像、画像、石阙、摩崖、买地莂、石经、建筑物附属题刻等。刻帖是将前人墨迹摹刻上石或上木,传拓后供人们效法临习书法的模板。
篆书碑额“大明敕赐兖国复圣公新庙碑”
冀亚平老师(中立者)教授学员碑帖编目的方法
山东省图书馆辛镜之老师(右)指导学员辨认碑帖文字
《曹全碑》中“商”字涂墨,以晚充早
第五期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开班仪式
黄亚平老师、胡海帆老师与学员一起到孔府参观学习
(本文由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勇慧指导,山东艺术学院2019级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帆、罗兰、李孟男、段羿仲写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