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广南县卜居建筑材料销售有限公司(广南县坝美镇)

一五一十,◆1.以五為單位往下計數。○《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叫他弄到官兒手裏,沒等見官,那差人先說你掘了銀錢,掯你一箇夠。官說你得的不止這箇,掏着一五一十的要。”○[魯迅]《三閑集‧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但大老爺要打鬥毆犯人的屁股時,皂隸來一五一十的打,難道也算犯罪麼?”◆2.形容敘述得原原本本,沒有遺漏。○《水滸傳》第二五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劉公]急急走到裏面,一五一十,學於媽媽。”○《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一五一十,從頭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滾滾的對那女子哭訴了一遍。”○[茅盾]《林家舖子》五:“回到家裏,[林先生]支開了女兒,就一五一十對[林大娘]說了。”


十子,◆1.指[戰國]時博學廣聞、不法先王的十個人。即[范雎]、[魏牟]、[田文]、[莊周]、[慎到]、[田駢]、[墨翟]、[宋鈃]、[鄧析]、[惠施]。○《韓詩外傳》卷四:“仁人將何務哉?上法[舜][禹]之制,下則[仲尼]之義,以務息十子之說。”參見“十二子”。2.很多的果實。○[晉][潘尼]《安石榴賦》:“商秋授氣,收華斂實,千房同蔕,十子如一。”


十一,◆1.十分之一。指稅率。謂十分中取其一分。○《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國宅無徵,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賈公彥]疏:“云‘近郊十一’者,即上經宅田、士田、賈田任在近郊者,同十一而稅也。”○[清][惲敬]《三代因革論四》:“十一不足,從而增其徵,則財匱;千乘不足,從而加其卒,則民煩。”◆2.十分之一。指利率。有時用為泛指。○[宋][姜夔]《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不學[楊郎],南山種豆,十一徵微利。”◆3.十分之一。亦泛指經商獲利。○《南史‧劉損傳》:“﹝[劉伯龍]﹞少而貧薄,及長,歷位尚書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貧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將營十一之方。”◆4.十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很小或很小的一部分。○《莊子‧達生》:“五六月纍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纍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纍五而不墜,猶掇之也。”○《新唐書‧李石傳》:“三年正月,將朝,騎至[親仁里],狙盜發,射[石]傷……是日京師震恐,百官造朝纔十一。”


十言,◆1.十句話。表示很多議論。◆2.十次言論。表示多次言論。○《史記‧龜策列傳》:“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十戰十勝……以言而當,以戰而勝,王能寶之,諸侯盡服。”


十五時(十五时),◆《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為十五時,名稱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還、餔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車、黃昏、定昏。參見“十二時”。


十頭(十头),◆口語,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為十日出頭。○[宋][歐陽修]《與大寺丞書》之十:“二哥十頭出京,三五日到家。”○[清][翟灝]《通俗編‧數目》:“‘十頭二十頭’……按:自十一至十九日,俗皆謂之十頭。二十一至二十九日,皆謂之二十頭。○[北宋]時有斯言矣。”


十通,◆《通典》等十部書的總稱。其中《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稱“三通”;[清][乾隆]時加入官修的《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六部書,合稱“九通”;1935年,商務印書館再加入[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總稱“十通”。


十事,◆1.佛教指十個方面所造的善業、惡業。○《四十二章經》:“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2.特指“十惡”。○[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吠舍釐城]懈怠苾芻,謬於戒律,有十事出,違十力教。”參見“十善”、“十惡”。


十使,◆佛教以貪、瞋、痴、慢、疑為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為五利使,統稱“十使”,又稱十大惑或十根本煩惱。○[南朝][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身口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南朝][梁][庾肩吾]《曲水聯句‧八關齋夜賦四城門更作》之三:“願引三塗眾,俱令十使伏。”


十時(十时),◆上古分一晝夜為十時,[秦][漢]始分為十二時。○《左傳‧昭公五年》:“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參見“十二時”。


十十五五,◆1.謂十個一群,五個一組。形容錯亂不齊。○《新唐書‧哥舒翰傳》:“[乾祐]為陣,十十五五,或卻或進,而陌刀五千列陣後。”○[宋][陳亮]《復吳叔异書》:“[亮]少之時頗不自量,蓋盡與一世豪傑角其短長,而窮其技矣。卒之身與事左,而後生蜂起,十十五五,如亂山之不可一。”◆2.謂每十里五里。○[清][金農]《吳中春雨泊舟入夜寒甚被酒作歌》:“十十五五長短亭,好山對面失[洞庭]。”


十上,◆謂多次上書言事。○《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唐][駱賓王]《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序:“仰[長安]而就日,赴帝鄉以望雲。雖文闕三冬,而書勞十上。”○[唐][韓愈]《縣齋有懷》詩:“雖免十上勞,卜居何能一戰霸。”○[唐][賈島]《即事》詩:“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徵。”


十三經(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經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其形成過程為:[漢]立《詩》《書》《易》《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唐]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至[開成]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經、廿一史、九流三教、諸子百家、腐爛時文、新奇小說,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連樓。”○[清][昭槤]《嘯亭續錄‧石經》:“[雍正]中,有生員[蔣衡]字[湘帆]者善書法,立志書十三經,十餘年乃成。”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八;[清][錢泰吉]《曝書雜記》卷上。


十三家,◆(1)指[晉]代《論語》注疏家十三人,即[衛瓘]、[繆播]、[欒肇]、[郭象]、[蔡謨]、[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孫綽]、[周瑰]、[范甯]、[王玟]。○[南朝][梁][皇侃]《論語義疏敘》:“今日所講,即是《魯論》,為[張侯]所學,[何晏]所集者也。○[晉]太保[河東][衛瓘]字[伯玉]、[晉]中書令[蘭陵][繆播]字[宣則]……右十三家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講,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南唐]至[南宋]十三個製墨家,即[李廷珪](包括[李]之子[承宴])、[沈珪](包括[沈]之子[宴])、[關珪]、[張遇]、[常遇]、[潘遇]、[張谷]、[潘谷]、[葉谷]、[胡景純]、[陳贍]、[梅贍]、[耿德真]。○[宋][何薳]《春渚紀聞‧十三家墨》:“予為兒時,於[彭門][寇鈞國]家,見其先世所藏[李廷珪]下至[潘谷]十三家墨,斷珪殘璧,璨然滿目”。(3)指[明]末[高闖王]等十三支農民起義軍。○[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農民軍各部首領在[滎陽]集會。其中勢力強大的有十三家。即[高迎祥]、[張獻忠]、[馬守應]、[羅汝才]、[賀一龍]、[賀錦]、[許可變]、[李萬慶]、[馬進忠]、[惠登相]、[橫天王]、[九條龍]、[順天王]。見《明史‧李自成傳》。(4)指《周禮》等十三種注本。........


十三行,◆1.法帖名。○[晉][王獻之]所書《洛神賦》真跡,至[南宋]時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傳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兩種。參閱[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卷十一。2销售.鴉片戰爭前[廣州]港口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之總稱。行數並不固定。十三行對官府負有承保和交納外洋稅餉、規禮,傳達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務人員等義務;也享有對外貿易特權。1842年《南京條約》訂立後,十三行專營對外貿易的特權被取消,乃日趨沒落。相傳十三行名稱起於[明]代,意義不詳。俗亦稱“洋行”。○[清]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申刻,十三行洋商俱來,即遣去。”○[清][黃遵憲]《羊城感賦》詩:“獨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護畫樓居。”◆3.[清]代[天津]腳夫、挑夫等苦工的組織。


十日,◆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堯]命[后羿]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堯]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十日並出”。2.十榦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杜預]注:“甲至癸。”○[唐][韓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幽州]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曆。”


十全老人,◆[清][乾隆帝]晚年的自號。○[清高宗]《十全老人之寶說》:“《十全記》既成,因選[和闐]玉鐫‘十全老人’之寶。”參見“十全”。


十全,◆1.謂治病十治十愈。○《周禮‧天官‧醫師》:“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鄭玄]注:“全猶愈也。”○[賈公彥]疏:“謂治十還得十。”○[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白岑]嘗遇異人傳發背方,其驗十全。”○[宋][蘇軾]《仇池筆記‧單驤孫兆》:“其術雖本於《難經》、《素問》,而別出新意,往往巧巧發奇中,然未能十全也。”◆2.謂有十分把握。○《三國志‧蜀志‧魏延傳》“[延]常謂[亮]為怯”[裴松之]注引[晉][魚豢]《魏略》:“[亮]以為此縣危有限公司,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元年》:“今乘此渡[江],十全必克,何疑何慮而淹留不進!”◆3.完美無缺。○[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摺:“早是我來的早,若來的遲了呵……怎能勾見小姐生的十全也呵!”[清][葉廷琯]《吹網錄‧虎丘賀方回題名》:“[趙次侯][宗建]云:‘唱遍江南句斷腸,詞人老去住[橫塘]。○《淮西碑》尚遭磨滅,好事由來難十全。’”[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別字病將與方塊字本身並存,除了改革這方塊字本身之外,實在並沒有救濟的十全好方法。”◆4.十倍。○《呂氏春秋‧慎勢》:“[湯]其無[郼],[武]其無[岐],賢雖十全,不能成功。”○[高誘]注:“賢雖十倍,不能以成功業。”◆5.[清][乾隆帝]自稱所建武功的十個方南县面。○[清高宗]《十全記》:“則予之十全武功,庶幾有契於斯,而可志以記之乎!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格]降,合為十。”○[清][黃遵憲]《新嘉坡雜詩》之十二:“遠拓東西極,論功紀十全。”


十年,◆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楊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十門(十门),◆指八方和上、下。○《淮南子‧要略》:“誠通乎二十篇之論,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徑十門。”○[高誘]注:“八方上下也。”○[南朝][梁][王筠]《侍宴餞臨川王北伐應詔詩》:“我皇俊聖,千年踵武,德洞十門,威加八柱。”


十力,◆1.佛教謂佛所具有的十種力用。見《俱舍論》卷二九。○[南朝][齊][謝鎮之]《與顧道士書》:“運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濟俗。”◆2.指[如來]。○[唐][辯機]《<大唐西域記>贊》:“道不虛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奧義,鬱於千載之下;十力遺靈,閟於萬里之外。”○[唐][王維]《西方變畫贊序》:“唯茲十力所護,豈與百身之贖。”○[趙殿成]注:“僧[肇]《維摩詰經》注:‘十力是[如來]的別稱耳。十力備,故即以為名。’”


十經(十经),◆1.十部儒家經典。○《宋書‧百官志上》:“國子祭酒一人,國子博士二人,國子助教十人。○《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周官》、《儀禮》、《春秋左氏傳》、《公羊》、《穀梁》各為一經,《論語》、《孝經》為一經,合十經。助教分掌。”◆2.指五經五緯,即《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及《詩緯》、《書緯》、《禮緯》、《易緯》、《春秋緯》五緯。○《南史‧隱逸傳上‧周續之》:“[續之]年十二,詣[甯]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五緯,號曰十經,名冠同門,稱為[顏子]。”


十家,◆1.指先[秦]十個學術派別。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2.指[荀卿]、[宋玉]、[枚乘]、[司馬相如]、[賈誼]、[王褒]、[班固]、[張衡]、[揚雄]、[王延壽]等辭賦家十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觀夫[荀]結隱語,事數自環;[宋]發巧談,實始淫麗;[枚乘]《兔園》,舉要以會新;[相如]《上林》,繁類以成豔;[賈誼]《鵩鳥》,致辨於情理;[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孟堅]《兩都》,明絢以雅贍;[張衡]《二京》,迅發以宏富;[子雲]《甘泉》,構深瑋之風;[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凡此十家,並辭賦之英傑也。”◆3.指[唐][開元]中十王宅諸王。○[唐][鄭嵎]《津陽門》詩:“上皇寬容易承事,十家三國爭光輝。”參見“十王宅”。◆4.指唐宮中得到皇帝寵幸的女伎藝人。○[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教坊內人》:“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頭也。其家在教坊內,謂之內人家,四季給米。得幸者,謂之十家。”


十行本,◆指[南宋]時的《十三經注疏》木板刻本。每面十行,故稱。○[清][阮元]《重刻宋板注疏總目錄》:“右《十三經注疏》共四百十六卷……有[宋]十行本注疏者,即[南宋][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所載建本附《釋音注疏》也。其書刻於[宋]南渡之後,由[元]入[明],遞有修補。至[明][正德]中,其板猶存,是以十行本為諸本最古之冊也。”


十行,◆《後漢書‧循吏傳序》:“其([光武帝])以手跡賜方國者,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後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詔書。○[明][張居正]《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伏以聖主中興,九譯戴同文之治;名王內附,十行承賜札之恩。”


十過(十过),◆1.指將領的十種過失。○《六韜‧龍韜》:“[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將有五材十過。’[武王]曰:‘敢問其目。’太公曰:‘……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2.指國君的十種過失。○《韓非子‧十過》:“十過:一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三曰,行僻自用,無禮諸侯,則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五曰,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七曰,離內遠遊而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八曰,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九曰,內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十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絕世之勢也。”


十國(十国),◆指[五代]時的[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北漢]、[閩]、[楚]、[荊南](即[南平])十個割據政權。


十夫,◆1.十人。○《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於敉寧武圖功。”○《吳子‧論將》:“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譬如有人,雖有十夫之力,自朝及夕,常自大呼跳躍,初雖可畏,其勢不久必自委頓,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2.千畝田。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畝,故以“夫”借指百畝田。○《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溝上有畛。”○[鄭玄]注:“十夫,二鄰之田。”○[孫詒讓]正義:“五家為鄰,二鄰為聯,則有十家。”


十分,◆1.按十等分劃分。○《周禮‧考工記‧鳧氏》:“鍾已厚則石,已薄則播……是故大鍾十分其鼓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鍾十分其鉦間,以其一為之厚。”◆2.猶十成。○[漢][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跡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舉也。”○《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見他又走不動,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3.充分,十足。○[唐][白居易]《和<春深>》詩之十四:“何處春深好?春深痛飲家。十分杯裏物,五色眼前花。”○[宋][蘇轍]《書傳燈錄後》:“若執斧問之而縮頸畏避,則十分凡夫,無足取矣!”[元][黃庚]《江村》詩:“十分春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4.副詞。猶全部。○《詩‧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唐][孔穎達]疏:“又,卒章‘頃筐塈之’,謂梅十分皆落,梅實既盡。”○[明][劉基]《絕句》之四:“一樹穠華半夜風,平明枝上十分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陳秀才]自此恢復了莊,便將餘財十分作家,竟成富室。”◆5.副詞。非常,極,很。表示程度高。○[宋][蘇軾]《橄欖》詩:“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明][李贄]《與楊鳳里書》:“世間人有家小、田宅、祿位、名壽……性命非一,自宜十分穩當。”○[丁玲]《母親》:“不過[曼貞]她們終不十分和她接近。”◆补义条目■唐宋时期俗语,专指酒斟得很满的样子。○《敦煌曲子词失调名》:“下水船盞酌十分,令籌更打江神。”○唐白居易《醉吟》之二:“兩鬢千莖新似雪,十分一醆欲如泥。”○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十分瀲灧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十方,◆佛教謂東南西北及四維上下。○《宋書‧夷蠻傳‧呵羅單國》:“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間白豪,普照十方。”○[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菩薩之化行於十方,仁壽之功霑於萬國。”○[唐][韓偓]《僧影》詩:“智燈已滅餘空燼,猶自光明照十方。”


十二子,◆1.指[它囂]、[魏牟]、[陳仲]、[史鰍]、[墨翟]、[宋鈃]、[慎到]、[田駢]、[惠施]、[鄧析]、[子思]、[孟軻]等十二人。○《荀子‧非十二子》:“今夫仁人也,將何務哉?上則法[舜][禹]之制,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以務息十二子之說。”○[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全盛時代‧先秦學派之所短》:“[荀子]之非十二子,動斥人為賤儒,指其無廉恥而嗜飲食……毫無士君子從容論道之風。”參見“十子”。2.指自子至亥十二支。○《史記‧律書論》:“十母,十二子,鍾律調自上古。”○[張守節]正義:“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唐][韓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


十二物,◆即十二獸。○[清][趙翼]《陔餘叢考‧十二相屬》:“是則十二辰之說紛紛不定……古人但取以紀年月而已。○[陸深]《春風堂隨筆》謂本起於北俗。此說較為得之。○《唐書》[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參見“十二相屬”。


十二時神(十二时神),◆亦稱“十二辰神”。◆古代相傳為掌管時辰的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崑崙]山上[無外之山],在[崑崙]東南萬二千里,五龍天皇皆出此中,為十二時神也。”○《宋史‧輿服志一》:“十二神輿,赤質,四門旁刻十二辰神,緋繡輪衣,絡帶。”


十二時(十二时),◆1.古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以干支為記。○《左傳‧昭公五年》[杜預]注有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映、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名目,雖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時。至以十二支記時,《南齊書‧天文志》始有之。參閱[清][趙翼]《陔餘叢考‧一日十二時始於漢》、[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昭公五年》“十時”注。2.猶言一晝夜,全天。○[唐][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詩:“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宋史‧葛邲傳》:“十二時中,莫欺自己。”◆3.詞牌名。亦稱“十二時慢”。○[宋]鼓吹四曲之一,雙調或三段,有平韻、仄韻兩調,四體。又為《憶少年》的別名,雙調四六或四七字兩體。◆4.曲牌名。屬南曲商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聲》一般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時》之稱。


十二神,◆古代相傳與十二支相應的十坝美镇二個神。所主不同,神名各異。(1)分主十二方位的神。○[漢][王充]《論衡‧難歲》:“式上十二神[登明]、[從魁]之輩,工伎家謂之皆天神也,常立子、丑之位,俱有沖抵之氣。”○[唐][韓愈]《毛穎傳》:“其先[明視],佐[禹]治東方土,養萬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為十二神。”此指十二神之一。亦指宅中十二主神。○[漢][王充]《論衡‧解除》:“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龍白虎列十二位……宅主驅逐,名為去十二神之客,恨十二神之意,安能得吉?”(2)驅逐疫鬼的十二個神。○《後漢書‧禮儀志中》:“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幹,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3)分主十二月之神。○[宋][高承]《事物紀原‧輿駕羽衛‧十二神》:“《大饗明堂記》曰:‘十二神輿載十二月之神象,自鉦鼓漏鐘及神輿、舊禮令無文,[開寶]通禮新加。’”


十二門(十二门),◆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門,總計有十二門。○《周禮‧考工記‧匠人》“旁三門”[漢][鄭玄]注:“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賈公彥]疏:“子丑寅卯等十二辰為子,故王城面各三門,以通十二子也。”○《後漢書‧百官志四》:“[雒陽]城十二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三輔決錄》曰:‘[長安]城,面三門,四面十二門,皆通達九逵,以相經緯,衢路平正,可並列車軌。’”[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此指[長安]。


十二經(十二经),◆1.指《春秋》。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稱。一說,指六經,六緯,或《易》上、下經加十翼。○《莊子‧天道》:“[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說。”○[陸德明]釋文:“說者云:《詩》、《書》、《禮》、《樂》、《易》、《春秋》之經,又加六緯合為十二經也。一說云:《易》上、下經並十翼為十二。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經也。”按:[陸]引前二說,恐非。因先[秦]無緯書;《易》之十翼成書於[漢]代。2.指儒家的十二部經書。○[唐文宗]時在國子學立石,刻《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十二經。參閱[清][成瓘]《篛園日札》卷五。3.即十二經脈。○《素問‧診要經終論》:“此十二經之所敗也。”○[王冰]注:“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則十二經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唐][張守節]正義:“《八十一難》云:‘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輸為原也。’”


十二國(十二国),◆1.指[戰國]時的十二國。○《漢書‧東方朔傳》:“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建筑材料朝,力政爭權,相禽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顏師古]注:“十二國,謂[魯]、[衛]、[齊]、[楚]、[宋]、[鄭]、[魏]、[燕]、[趙]、[中山]、[秦]、[韓]也。”◆2.星官名。屬女宿。○《宋史‧天文志三》:“十二國十六星,在牛女南,近九坎,各分土居列國之象。九坎之東一星曰齊,齊北二星曰趙,趙北一星曰鄭,鄭北一星曰越,越東二星曰周,周東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晉,晉北一星曰韓,韓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有變動各以其國占之。”


十二公,◆指《春秋》所載[魯國]的十二個國君,即[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漢書‧儒林傳序》:“﹝[孔子]﹞因[魯]《春秋》,舉十二公行事,繩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獲麟而止。”○《莊子‧天道》“﹝[孔子]﹞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說”[唐][陸德明]釋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經也。”


十二分,◆形容程度極深。比用“十分”的語氣更強。○[魯迅]《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我們看了,總覺得十二分的不舒服,可是我們還得氣也不透地看下去。”○[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他們一家男女老小心裏十二分的高興歡喜,那是不用說的。”○[許杰]《鄰居》:“雨更加下得大了,他的醉意也到了十二分。”


十二道,◆[唐][武德]初,[關中]之地分為十二道。○[武德]三年改為十二軍。○《新唐書‧兵志》:“[武德]初……析[關中]為十二道,曰:[萬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華州道]、[寧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涇州道]、[宜州道]、皆置府。”


十二,◆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裴駰]集解引[蘇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賈公彥]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顏師古]注:“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南朝][齊][王融]《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裏。”參見“十二分。”


十地,◆梵語的意譯。或譯為“十住”。佛家謂菩薩修行所經歷的十個境界。大乘菩薩十地為: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另有三乘共十地,四乘十地,真言十地等,名目各有不同。○[南朝][宋][謝靈運]《辨宗論附答問》:“一合於道場,非十地之所階,[釋]家之唱也。”○[唐高宗]《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詩:“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清][吳偉業]《庚戌梅信日雨過鄧尉哭剖石和尚遇大雪夜宿還元閣》詩:“自居十地莊嚴上,道出三峰玄要間。”○[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二講:“《華嚴經》的思想,後來又有所開展,所謂‘十地’本是由之達到成佛的思想。”參閱《華嚴經》卷二三、《成唯識論》卷九。


十道,◆1.指儒家提倡的倫理道德的十個方面。○《尚書大傳》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為右。”○[鄭玄]注:“十道,謂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婦聽者也。”◆2.十個行政區域。○[唐][貞觀]初,分全國為[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隴右]、[劍南]、[嶺南]等十道。3.十個行政區域。○[元]代[江南]行臺所轄十道:[江東][建康道]、[江西][湖東道]、[江南][浙西道]、[浙東][海右道]、[江南][湖北道]、[嶺北][湖南道]、[嶺南][廣西道]、[海北][廣東道]、[海北][海南道]、[福建][閩海道]。參閱《元史‧百官志二》。◆4.即十善。不犯十惡。見《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六。


十大家,◆指[唐][宋]時期的十大散文家。即[唐][韓愈]、[柳宗元]、[李翱]、[孫樵]、[宋][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參閱[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十成十,◆指百分之一百的真实可靠。成,十分之一叫一成。○张恨水《夜深沉》:“这日子快了,我是打算有了十成十的消息才告诉你。”


十成,◆1.十層。○《楚辭‧天問》:“璜臺十成,誰所極焉?”[洪興祖]補注:“[郭璞]注《爾雅》云:‘成,猶重也。’”◆2.十分。謂達到完滿程度。○[宋][許月卿]《多謝》詩:“園林富貴何千萬,花柳功勳已十成。”◆3.猶完全。○[宋][洪邁]《夷堅支志癸‧李大哥》:“妹久昏眩不醒,是销售夜頓蘇。今十成無事,但未敢出風耳。”


十才子,◆同時以文才著稱的十人。(1)[唐][大曆]間[盧綸]等十人。○《新唐書‧文藝傳下‧盧綸》:“[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參見“大曆十才子-大曆十才子”。(2)[明]初[高啟]等十人。○《明史‧文苑傳一‧王行》:“初,[高啟]家北郭,與[行]比鄰,[徐賁]、[高遜志]、[唐肅]、[宋克]、[余堯臣]、[張羽]、[呂敏]、[陳則]皆卜居相近,號北郭十友,又稱十才子。”(3)[明]初[林鴻]等十人。○《明史‧文苑傳二‧林鴻》:“[閩]中有限公司善詩者,稱十才子,[鴻]為之冠。十才子者,[閩][鄭定],[侯官][王裒]、[唐泰],[長樂][高柄]、[王恭]、[陳亮],[永福][王偁]及[鴻]弟子[周玄]、[黃玄],時人目為二[玄]者也。”(4)[明][景泰]間[劉溥]等十人。○《明史‧文苑傳二‧劉溥》:“﹝[劉溥]﹞[宣德]時以文學徵……其詩初學‘西崑’,後更奇縱,與[湯胤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忠]、[王貞慶]號[景泰]十才子,[溥]為主盟。”(5)[明][弘治]間[李夢陽]等十人。○《明史‧文苑傳二‧李夢陽》:“[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等號十才子。”


十不全,◆指有多种残疾或疾病的人。○张斌《老万》:“我快成‘十不全’了,什么肩背纤维质炎,眶上神经痛,虹膜睫状体炎。”


十不當一(十不当一),◆十個不抵一個。謂人雖多但不頂用。○[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也,步兵十不當一。”○《新唐書‧唐休璟傳》:“后誚[楊再思]、[李嶠]、[姚元崇]等曰:‘[休璟]練知邊事,卿輩十不當一。’”


十不,◆《宋史‧選舉志一》:“是年,諸州所薦士數益多,乃約[周][顯德]之制,定諸州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士‘文理紕繆’者殿五舉,諸科初場十‘不’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不’殿三舉,第一至第三場九‘不’並殿一舉。”此謂考官於經義不通的試卷上批一“不”字,積批語之數,而有“十不”、“九不”的說法。


十半,◆十分之五,一半。○《漢書‧枚乘傳》:“今大王還兵疾歸,尚得十半。不然……大王雖欲反都,亦不得已。”○[顏師古]注:“十分之中可冀五分無患,故云尚得十半。”


十八子兒(十八子儿),◆舊時身邊佩帶的一種飾物。用十八顆圓珠串成,珠子的質料不一,大多用香木或香料製成。如:他挂着坝美镇伽藍香的十八子兒,搖着一把[潮州]扇兒。


十八子,◆指李姓。李字拆開則為十、八、子三字,故稱。○《魏書‧賨李勢傳》:“[建國]十年,[司馬聃]將[桓溫]伐之,[勢]降於[溫]。先是頻有怪異……童謠曰:‘[江]橋頭,闕下市,[成都]北門十八子。’”此指[李勢]。○[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三:“[慧化]尼歌詞曰:‘[東海]十八子,八井喚三軍。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此指[李淵]。○[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七:“[衍]([王衍])在[蜀]時,童謠曰:‘我有一帖藥,其名為阿魏,賣與十八子。’其後[衍]兄[宗弼]果賣國歸[唐]。”此指[後唐][莊宗][李存勗]。


十八事,◆即十八般。○[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兵器》:“武藝十八事:一弓、二弩、三鎗、四刃、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明][馬愈]《馬氏日抄‧十八藝》:“較其試藝,十八事皆能。”


十八路,◆[宋]代行政區劃。○[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內為十五路,到[仁宗]時,又增三路,共為十八路:[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東]、[江南西]、[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廣南東]、[廣南西]。到[神宗][元豐]末,又分為二十三路。參閱《文獻通考‧輿地》、《宋史‧藝文志三》、《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


十八公,◆指松。松字拆開則為十、八、公三字,故稱。○《藝文類聚》卷八八引[晉][張勃]《吳錄》:“[丁固]夢松樹生其腹上。人謂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年,其為公乎!’”[宋][蘇軾]《夜燒松明火》詩:“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燼殘。”○[元][方回]《七月三日朱用和羅弘道同訪南山無竭師》詩:“臨軒十八公,老壽藤蘿纏。”


三一三十一,◆三一三十一◆珠算口訣之一。俗用以表示三者平均分配之意。○《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也只得‘三一三十一’,合那兩個人,每人‘六百六十六’的平分。”○[黃谷柳]《蝦球傳‧觸鬚》:“空額的餉銀,三一三十一,跟團長、營長三份分。”


三十子,◆《梁書‧元帝紀》:“[大寶]元年正月辛亥朔,左衛將軍[王僧辯]獲橘三十子共蔕以獻。”後因以“三十子”為橘的別稱。○[唐][陸龜蒙]《襲美以春橘見惠因次韻酬謝》:“珍重更過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邊。”


三十三天,◆梵語忉利天的意譯。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認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於手天,二名持華鬘,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樂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論》卷九:“[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稱極高處為三十三天。○《西游記》第三回:“﹝[悟空]﹞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你在三十三天之上,他在九十九地之下。”○[朱自清]《論且顧眼前》:“於是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貧的貧到十八層地獄之下。”


三十二相,◆佛教語。謂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種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徵,與微細特徵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纖長、金色、丈光、身如師子、廣長舌、紺青眼、頂成肉髻和眉間白毫等相。各經所舉略有出入。詳見《大智度論》卷四。○[唐][歐陽詹]《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亭亭厥心,隱出真像三十二相。”○[唐][黃滔]《丈六金身碑》:“獨殿以居之,翼二菩薩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種好具。”○[清][趙翼]《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詩:“惜哉丈六身,縮作三寸小,難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種好。”


三十二天,◆1.佛教小乘有部稱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建筑材料天,無色界四天,為三十二天。○《法苑珠林》卷五:“如《婆沙論》中說,天有三十二種,欲界有十,色界有十八,無色界有四,合有三十二天也。”◆2.道教稱東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二天。


三十,◆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梁簡文帝]《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唐][崔灝]《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3.指三十年。○[唐][權德輿]《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年三十,◆農曆年最後的一天。○[張天翼]《包氏父子》五:“幫個忙,大家客客氣氣,年三十鬧到警察那裏去也沒意思,對卜居不對?”[柳青]《狠透鐵》四:“我記得你解放前連粗米淡飯也吃不飽,年三十也不見其有豆油吃。”


目下十行,◆形容看書速度極快。○《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此人目下十行,書窮萬卷。”


歸十歸一(归十归一),◆謂有條有理。○[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


二十一經(二十一经),◆[清]人於“十三經”外,加《國語》《大戴禮》《史記》《漢書》《資治通鑒》《說文解字》《九章算術》《周髀算經》,合稱“二十一經”。見[清][劉恭冕]《廣經室記》。參見“十三經”。


二十五老,◆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長者。典出[漢][劉向]《說苑‧尊賢》:“[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湯][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唐][李白]《贈潘侍御論錢少陽》詩:“雖無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錢少陽]。”


二十八天,◆佛教對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的統稱。○[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若乃沉沉夜壑,浩浩世塵,莫不以茲玄符,承彼慧日,超於三千大千之世,遊乎二十八天者哉!”參見“三界”。


當十錢(当十钱),◆古代錢幣的一種。幣值以一當十。始於[南朝][梁元帝][承聖]元年(552年),一枚銅錢當十枚鐵錢。○[北周]鑄五行大布錢,以一當十。○[唐][第五琦]鑄[乾元]重寶,亦以一當十。其後除[元]代用鈔外,其他各代均鑄錢幣,但重量、成色各不相同。○[宋广南][朱翌]《猗覺寮雜記》:“[崇寧]鑄當十錢,始於[陝西]運判[許天啟]自[長安]進樣,烏背赤仄,請自禁中行用。自此盜鑄南县遍天下不可禁,物價踊貴,商賈不行。”○[宋][王鞏]《甲申雜記》:“[陳刑部][縝]云:‘[荊公]作相時,嘗欲作當十錢。’”參閱《文獻通考‧錢幣一》。


大年三十,◆指陰曆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楊朔]《“閱微草堂”的真面目》:“大致是個叫[張思義]的佃戶,受了[紀]家的迫害,大年三十拿着刀闖上[紀]家樓,想要報仇。”


打十三,◆[宋]代刑法從輕發落的杖數。後亦泛稱責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輕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輕為杖六十,臀杖十三。參閱《宋广南史‧刑法志一》。○[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齣:“末:‘推得沒巴臂。’生:‘門子打十三!’”[元][孟漢卿]《魔合羅》楔子:“你若無事到他家裏去,我一准拏來打十三。”○[明][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燒香。”


八文十二,◆谓钱财少;薄利。○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故都里巷間言利之小者,曰八文十二。”○宋史浩《南浦四月八日》词:“若還未晤,且管令師僧,八文十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