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个税是税局今年稽查监控的重点!我们结合税务局培训课件,梳理了个税信息填报、扣缴、申报面临的风险点。企业和会计一定要重视,及时自查,防范风险。
企业偷逃个税被罚40万!这8点不注意,等着挨罚!
近期,广东省某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举报信息,对某制造企业实施税收检查,通过核查“账实”差异、细审工资费用数据,查实该企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采取虚列人员、分解工资的方式逃避代扣代缴义务,偷逃个人所得税20多万元。
结果该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40多万元的处理决定。企业带来名誉和纳税信用评级等多方面的损失。
案例启示:
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员工信息,将引发后果严重的涉税风险。这方面的风险点主要有8项,梳理总结如下:
1、扣缴义务人存在虚列人数(虚列名册、假发工资现象),同时个税申报的人员数跟缴纳社保的人员数差距较大,以分解高工资来少缴个税。
2、个税申报系统申报的工资薪金,跟企业所得税年报中申报的工资薪金差距较大,少缴企业所得税。
3、为了达到小微企业标准,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而隐藏人数。
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优惠政策:
重要提醒: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目前有部分单位始终申报老板一个人或者长期只给1、2个员工申报个税情况存在。
4、入职、离职时间填报错误,导致个税申报异常。
案例1:
某单位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发现部分人员没有扣除5000元/月的基本扣除,导致个人多缴个人所得税,经仔细查询个人信息时发现该部分人员的入职时间在申报期之后,系统比对默认无基本扣除。
案例2:
某单位7月新入职员工,由于系统中设置入职时间为1月1日,会导致该员工多扣6个月5000元基本扣除,导致少缴税款。
5、员工电话号码填写错误
目前部分单位申报表中个人电话号码为11111111111或者电话号码与本人真实电话号码不一致的现象比较严重。
影响:
在汇算清缴、核实事项过程中税局无法联系到纳税人,会影响纳税人汇算清缴甚至可能会导致纳税人多缴税款或者产生涉税风险。
6、任职受雇类型填写错误
证券保险行业的劳务关系要特别注意,关系到基本扣除等项目的连续性。
一般的雇佣关系就选择雇员,一般性劳务选择其他。
7、退休人员等特殊人群个税处理情况
退休金不属于劳务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退休金以外的收入,需要申报交纳个人所得税;
退休后返聘所得的劳务收入,每年超过六万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8、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写有误
我们强烈建议:
单位安排员工自行下载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样,单位的风险较小,同时有利于以后纳税人的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注意要点:
(1)本人任职单位要准确,否则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不能推送到正确的任职单位。
如发现有自己未工作过的单位,可以在APP中进行申诉,以防止自己的信息被冒用。
通过系统导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是不能发现信息被冒用的情况。
(2)个人、配偶、子女、父母身份信息在后台会进行交叉比对。
通过公安、民政、教育和填报人之间信息匹配,发现疑点会推送核实,纳税人在填报时的身份证号码和各种关系不能随便乱填,不匹配的数据会被校验出来。
给企业的4个提醒,小心被罚款、被判刑!
一、企业在申报过程中注意这4点
1、尽量签订三方协议,做到申报、扣款及时。
2、申报前在系统设置里的税款计算一般设置为在线算税模式,防止申报软件内数据不全导致计税错误。
3、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建议由纳税人在APP自行填报,扣缴义务人在计算税款时要切记下载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每次都要),防止漏扣专项附加扣除导致税款计算不准确。
4、申报完成后的备份数据在第三方介质内保存,防止硬盘损坏导致数据丢失,后续数据恢复补充很困难。
二、企业不按规定扣缴个税,罚款、判刑!
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需要承担履行法定义务并接受处罚。扣缴义务人责任的类型可以分为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经济责任:
扣缴义务人未按期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解缴外,从应解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行政责任: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计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