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尊崇,摸得着的荣光
——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提升军人尊崇感的3个维度
多年之后,“军娃”崔沐彦一定会记得那个洒满阳光的下午:今年9月1日,他从河北省保定市爱民小学,转学到河南洛阳市最好的学校之一、洛龙区实验小学就读。
这个下午,他的父亲、驻洛某部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崔丙进印象犹深。11月9日,他在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中,以《我眼中的军人尊崇感》为题讲述了这件暖心事。
打下烙印的不只这对父子。去年以来,洛阳市把部队改革战场作为拥军考场,着力提升驻军官兵社会尊崇度,打造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迎考成绩令人欣喜,拥军新路给人启示。
支持国防的站位,是一座城市的品位
政策杠杆激发职业荣誉感
善弈者谋局,善治者谋策。
11月1日,洛阳市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部队改革提升军人尊崇感的实施意见》,从军人优待、军嫂就业、“军娃”就学,到入伍激励、在伍服务、退伍保障等14项具体内容,实施体系优化和政策升级。
这一天,该市市委领导进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讨论交流,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围绕“军事篇”谈了个人见地:“国防建设是城市的精神脊梁。新时代没有对国防事业的高站位,就没有城市发展的高品位!”
这一天,退役大学生士兵刘贝迎着初冬晨曦,步履轻盈地迈进汝阳县付店镇人民政府。这是她上班的第2天。她的人生新征程与一项政策息息相关。
这项政策是去年“八一”期间,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意见》,从“入口”到“出口”出台12条硬性措施,推行“优待套餐”,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拿出20%的管理、工勤岗位和专武干部空缺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
“地方领导没有责任感,军人军属就难有尊崇感。”该市换防转隶部队多,后路、后院、后代等现实问题“井喷”式上升,他们探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拥军格局,先后出台《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普通中学招收军人子女优先办法》等10余项相关政策。
夫行千里妻担心。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千里移防洛阳,官兵们心里没底,军嫂更忐忑不安:驻地怎么样?老公在他乡还好吗?
今年“八一”期间,该市龙门石窟管委会把120名家属接过来,组织“军嫂看洛阳”活动,游新区、逛白马寺、观牡丹园,请政府领导、专家教授讲历史文化、建设成就、发展前景和拥军政策。3天下来,军嫂们忧心而来,放心而归。
理解将士的情怀,是一座城市的胸怀
行业矩阵提升军人获得感
起床号响了,军营醒了。
11月6日,初冬晨雾中的驻军某部训练场上热火朝天;营区外另一个“战场”上,市政、热力公司的员工正紧张作业,他们要赶在寒流到来之前,把暖气送进营区。
在河洛大地,这样的热流处处涌动。
部队改革启动后,屯兵重地洛阳压力骤增:营区调整、设施升级、住房保障、家属随调和遗留问题处理等20多个棘手矛盾蜂拥而至,人财物岗需求倍增,个别部门感到畏难。
“驻军是经济建设参与者、保卫者,最有资格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洛阳市市长刘宛康态度鲜明:“对待军人的炽热情怀,是一座城市应有的胸怀!”
该市成立由交通、人社、民政、教育等16个局委和市政、电力、热力等14个行业组成“保障联盟”,为转隶换防的部队组建“善后办”,为移防洛阳的部队立下“责任状”,解决难题46个。
驻军某团扩编为旅,重型装备大增,营区进出道路难以满足机动需求。今年7月,驻地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建议县政府并获批:修改城市规划,为战斗力铺路提速。目前,双向双车道高等级快车道已投入使用。该旅有处空闲营区,扩编后官兵将要入住。一墙之隔有座大型养猪场,臭气熏天。县环保、卫生、农牧等部门联合行动,一周内完成搬迁。
好岗位不忘军转干部、好单位不忘随军家属、好学校不忘军人子女、好福利不忘军人家庭。洛阳军分区政委黄为忠告诉记者,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种尊崇和光荣要让官兵看得见、摸得着。两年来,该市军转干部80%左右进入公务员队伍,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官70%安置到事业单位,30%安置到重点企业单位,安置随军家属135人,420多名军人子女落实择校政策。
关爱军人的热度,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社会热能提振官兵幸福感
还记得“铁军来了”那面大旗吗?
9年前,汶川大地震废墟上,这幅鲜红旗帜震撼人心;9年后,在洛阳驻扎48年的某红军师奉命转隶换防,军民难舍难分。
铁军走了,根却扎在了洛阳。
今年“八一”期间,洛阳军地慰问团赶赴该部新驻地,带去的是洛阳百姓的款款深情,带回的是需要家乡解决的“问题清单”。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兵心在柳营。”临行之际,部队领导捎来的这两句话,令人动容。
1948年3月,解放洛阳战斗中,吴素珍等八姐妹为华中野战军某营火线救治伤员。两年后,该营驻防浙江舟山。数十年来,“八姐妹”的传承者迢迢慰问路从不曾阻断。
民间“草根拥军”浪花一朵,社会网络化拥军汇浪成海。
去年以来,“三级双拥优抚服务网络”花开城乡:县(市)区成立18个双拥优抚服务中心,乡(镇、办事处)和村(社区)两级成立538个基层双拥优抚工作站,社区、乡村成立890个双拥优抚志愿者服务队。这一拥军新模式情暖数万优抚对象。
崇军尚武河洛地,英雄花开牡丹城。今年第35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在一些寸土寸金的花卉景区内,英模人物、精武标兵和优秀复转军人的大幅照片和训练视频随处可见。当地媒体聚焦万花丛中这道亮丽风景时,如此解读:“军人越有尊崇感,群众越有安全感。”
光荣之花不仅盛开在繁华街市,还绽放在忠勇之家的庭院门楣。今年7月,该市对悬挂烈(军)属光荣牌和送达军人立功喜报中的仪式组织、领导参与、慰问品赠送等做出刚性规范。
全社会聚力军人尊崇度带来“热传递”效应,激发了群众爱党爱国爱军热情,带来良好政治、社会和军事效益。洛阳军分区司令员董建亚介绍,该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七连冠”,持续出现入党热、入伍热、报考军校热。
(赵国辉、谷巍峰、魏联军)
刊于2017年11月20日《中国国防报》1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