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市学校惠城区教育局公布了惠城区内128家正规合法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并郑重提醒广大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法(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以免上当受骗。
近年来,邦德华纳、星火教育、新起点教育、学而思等多家大型连锁培训机构扎堆进入惠州,与此同时,海博文化艺术城、金点文化广场、新华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也都陆陆续续进驻了知识类、艺术类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如今,沿着金山河绿道一路走,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更是打得铺天盖地。
才艺类培训班最受家长青睐
去年底,在2017ACE素质教育行业峰会上,《2017年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孩子的情商、逻辑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是目前家长最为关注的核心素养能力,家长对于孩子体能健康方面正日益关注,在已选素质组织机构教育课程中,艺术类占最大比重,其次是体育。接送方便是家长选择素质教育机构的关键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综合体尤受欢迎。家长们在选择机构时,更多考虑师资与内容,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小。此外,根据调研数据,0—6岁儿童启蒙阶段的素质教育市场空间仍然较大,近七成家长认为,孩子在3—6岁应接受艺术教育。
该报告所显示的调研结果和数据与此前惠州教育类自媒体“大米与小米”所发起的“惠州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情况的调查问卷”所得到的问卷结论大体相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4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其中家长问卷200份,学生问卷200份),超过九成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都给自己小孩报读了校外培训班,这些参加参加校外培训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最受家长欢迎的是各种才艺培训班。
眼下各种培训备受追捧,也引起了不少教育相关人士的担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甚至将自己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惠州市青少年宫发展部老师张建炜建议,家长在选择培训课程时还是要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意见,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来适当安学校排课外辅导,不要强迫孩子。否则孩子上兴趣班也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严重的还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不少于5人
目前,惠城区共有128家正规合法的教育培训机构。记者从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获悉,惠城区教育局依照《广东省社会力量办学年度检查办法(试行)》,通过听、查、看等方式,从依法办学、安全管理、师资管理、组织管理、办学条件、财务管理、办学效益等方面,对全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年度工作检查。针对年检中发现的问题,惠城区教育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采取五大措施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吗管理和监督。
为规范培训机构办学和管理的乱象,惠城区出台教育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暂行规定,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和管理等作了相关要求。规定要求培训教师上岗要有教师资格证,要具备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和学历要求。教育培训机构要有与办学层次、办学范围、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教师,教师总数不少于5人,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聘请外籍教师应有外事及公安部门的资格认定证件;严禁聘请公办学校在职在编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
对于租赁办学场地的培训机构,要求租期不得少于8年。同时,要求租赁地不能是违规建筑、临时性简易建筑、危房、厂房、居民住宅、转租的场所,也严禁租赁从事正常教学活动的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的教学用校舍。另外还要求校舍建筑总面积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教学面积不少于70%。
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提醒,按照相关规定,民办非学历培吗训机构和自学考试辅导学校、辅导站(中学)由地级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文化教单位育类非学历培训机构(中心)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所以,正规合法的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有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惠州市惠城区培训行业协会会长李敏剑告诉记者,正规的培训中心必须具备“四证”,即办学经营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按相关规定,这四证要挂在培训机构显要位置,帮助家长识别,并且每年还要进行年检审核。家长在单位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可通过是否具有四证来进行辨别。家长可拨打惠城区教育局成教股电话,直接查询培训机构是否有资质。
此外,惠州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学校或培训机构未能达到基本教学质量代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应及时向消协投诉。依照“消法”规定,培训机构应承担相应的退赔责任。
■观点
校外培训是有效补充
“去不去校外机构参加培训,主要看孩子的情况。”家长王女士表示,对于各个科目学习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证吗说,仅仅靠学校内的教学可能无法满足他们,送到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学习不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家长该反思自身焦虑
家长张先生认为,这几年,焦虑似乎成了中国家长的群体特组织机构征。校外培训机构里的许多孩子,很多是因为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自己跟风要求去学或被家长送去学的。张先生认为,不少70后、80后的家长们,他们自己曾经经历公办过的升学压力还在记忆中,为此,他们会考虑让孩子做更多的知识储备。同时,面对庞杂的信息,由于不具备理性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被牵引和误导。“家长们在诟病教育部门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身上的焦虑,把握好尺度。”
■相关
广东校有外培训机构
专项治理方案出炉
13日上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下称《方案》),决定通过开展排查摸底、全面整改、督促检查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根据《方案》,治理对象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校、教研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由教育、民政、人社、工商等行政部门审批的以及无照无证面向中小学生举办教育类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含托管机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包括普通高有中、义务教育学校及学校管理层、教职员工,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研究机构。
《方案》明确,专项治理将通过拉网式排查,摸清每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师资聘任、招生对象、收费标准等信息,重点排查安全隐患、教学内容、竞赛组织、招生宣传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登记,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数据库。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收费标准等进行备案,向社会公布。
对存在消防、食品、公共卫生等重大代码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办整改。严禁“无证无照”和“无证有照”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若符合办学资质条件,限期办理审批手续,依法依规办理办学许可证;对不符合办学资质条件的,责令其停止办学,不得举办面向中证吗小学生的培训;对拒不补办手续的,坚决依法取缔。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或变相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测试、竞赛或排位赛等,严禁将培训成绩以各种形式提供给中小学校,严禁开展有关参加培训学生升学情况的宣传,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此外,《方案》还提出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公办阶段为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阶段,于2018年5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集中整改,于2018年11月底前完成;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于2019年6月15日前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