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各行业增值税税负率道客(2021爛跪俴珛崝硉阭阭蛹薹)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


孔子说:“只考虑到恭敬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徒劳无益;只考虑到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只考虑到勇猛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犯上作乱;只考虑到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尖刻伤人。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人,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安乐放纵了。”


本章还是在讲“礼”的重要性。生僻词比较多,按照字面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孔子教导我们说,虽然“恭”、“慎”、“勇”、“直”四种德行都很好,我们在修行中努力去追求并没有错。如果“不以礼节之”,就会导致“劳”、“葸”、“乱”、“绞”四种不好的结果。朱熹说:“无礼则无节文,故有四者之弊。”出现这四种弊端,不但不利于我们修行,甚至可能让我们离仁越来越远,而不是“近仁”。这就是孔子的辩证思维,是很原始的“辩证法”的表述。


恭而无礼则劳

恭:恭敬、恭顺。劳:劳苦,辛劳。为人处世太过恭顺,超出了礼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劳苦,还会给人留下谄媚、巴结的印象。对人恭敬要有一个度,在礼的范围内的对人恭敬就是舒适、得体的礼节。不会出现“过”或“不及”的情况。举个例子,你的领导比你年轻很多,你在工作上对他尊重是“合礼”的行为。如果不分工作之时或工作之外,都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反而就失礼了。比如单位的人集体春游,或者搞个娱乐活动,你也鞍前马后地伺候他,就非常不合适。对方这时接受你的恭敬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搞得领导很难堪,下不来台。待人接物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不仅是活得辛苦了,也会失去人格。


慎而无礼则葸

慎:谨慎。这个字多次碰到,我们一直在强调跟“谨”的区分。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说话做事太过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比如,我们去见一个大人物,因为你内心里对他很崇拜,所以你很谨慎小心。如果谨慎小心过头了,显得紧张而胆小,该说的话不敢说,该提的要求也不敢提。不只是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还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见大人物,该表达到的礼节表达到位,该表示的尊重表示清楚就可以了。从容大度,真实自然地表现出自己的形象和能力,无需瞻前顾后,畏畏缩缩,贻误时机。孔子在《季氏》篇里告诉我们见大人物时不该有的三种表现:“侍于君子有三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话没到该说的时候就说,叫做急躁;到了该说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没有察言观色就贸然开口,叫做瞎啊!孔老夫子总在教导我们把握好度。


勇而无礼则乱

孔子非常推崇“勇”。“仁智勇”是君子三达德,如果只讲究勇敢,没有礼法,就会做事过分,变得粗野、莽撞。甚至会犯上作乱。比如,三国中的张飞就经常因为“勇而无礼”而犯下大错。比如我们身边的有勇而不知礼的人,他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言未及之而言”,就是孔子说的“躁”。因为这一急躁的性格,往往就把事情办砸了。


关于“勇”的话题,在《阳货》篇中孔子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不只是说勇要用礼加以节制,还要符合义德。孔子提倡的是尊义守礼的勇。孔子与子贡讨论各自厌恶的事情时,孔子说他“恶勇而不礼者。”子贡说他“恶不孙以为勇者。”“不逊”也是“无礼”,孔子和子贡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勇必须以礼和义加以节制。


直而无礼则绞

直:直率、率真。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直也是孔子非常推崇的德行之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任命官员上,孔子提倡“举直错诸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孔子还说交朋友要交性格直率的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季氏》)子贡在回答孔子自己厌恶什么的时候还说“恶讦以为直者。”子贡说他厌恶的那些背后说别人坏话,揭发别人行为,还以为自己是直爽的行为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直而无礼则绞”。非常无礼,伤了别人,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对,是直率。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人不会以为自己无知无礼,反而会以为自己具有良好的直率的品德。


修行的最佳方法是“中庸”

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修行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孔子在教育我们修行君子的时候要“恭、慎、勇、直”,又马上警告我们说,心中如果没有“仁义礼智”,特别是不能“以礼节之”的话,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四大恶果。世界上万事万物有其好的一面就一定有其不好的一面。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孔子的“中庸”之德,牢记物极必反的道理。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我前面讲过,孔子的意思是说,中庸之法是行德之道,人们日常行事做到中庸了吗?我见民众能行之一时,未见民众能行之长久。我见民众过或不及,未见民众能得中和之道。如果我们能够“以礼节之”,用中庸的修行方法,就能做到恭而不劳、慎而不葸、勇而不乱、直而不绞。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特别是在培养小孩“恭、慎、勇、直”这些优良品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的节制。否则我们可能费尽心思得到一个“谄媚、胆怯、鲁莽、”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朱熹说“偷,薄也”。于是大家像得到了指令似的都用“薄”去解释偷。并且《论语》中也只有这一个地方用到了“偷”字。我觉得有些不解,就去查询其他文献,发现《诗经》里没有“偷”字,同时期的《左传》没有“偷”字,《道德经》中没有“偷”字,甚至连《大学》、《中庸》、《孟子》中都没有“偷”字。所以我很怀疑这个地方的“偷”是个错字。很可能是个“喻”字。这只是我的怀疑而已,一家之言。暂且存疑吧,就算是个“偷”字,也很难跟“薄”的意思联系起来。《礼记·表记第三十二》里有个“偷”“子曰:君子庄敬曰强,安肆曰偷。”这里安肆是安乐放纵的意思。那么“不偷” 如果解释成“不再享乐放纵”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是个“喻”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明了,热衷于,投身其中。君子如果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热衷于追求这些东西。与需要追求啊,该得到的就会得到。这样解释也好像蛮好的。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人,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安乐放纵了。你有没有发现这四句话跟本章前面的内容没有什么关联性?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吴氏(吴浩)的话:“君子以下,当自为一章,乃曾子之言也。”接着自己也说:“此一节与上文不相蒙,而与首篇慎终追远之意相类,吴说近是。”所以,有些版本就把这几句话另做一章。内容上确实不关联,但因为分与合并不影响阅读和理解,我们就还是尊重原文的板式吧。


孔子生活在一个分封制的年代,“僭越”已经成为残酷的社会现实。像阳货、公山不狃之类的下层“士”阶层逐渐掌握了实权而纷纷崛起。被孔子所尊崇的天子、国君、卿大夫的后代由于养尊处优而一代不如一代,其地位越来越难保。孔子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重用自己的宗亲血亲。《学而》篇中提出“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是说依靠自己的那些有德行的亲人的支持,才能成为宗主。《微子》篇中用周公对鲁公说的话进一步说明重用亲人故旧的重要性:“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重用宗亲血亲故旧,对统治者保有自己的地位固然重要,但如果要说因为厚待亲人,百姓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因为君子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所以老百姓就不会待人冷漠无情。孔老夫子这就有些书生意气和想当然了。这个因果关系太过牵强。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证明,这个因果关系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普通百姓不但不会关心谁在上位,谁抢了谁的位子,更不会在意你是不是厚待你的亲人和故旧,你只要能少征收些税赋,能做到“使民以时”,百姓就知足了。孔子经常会说到上位者的行为会感化民众,每一次说出的这种话,我都觉得是故意说给统治者听的,属于官样文章和投其所好而已。国民是否能“兴于仁”,是否能“不偷”的关键在于生活富裕和接受教育。在没有富裕为基础,教育为支撑的情况下,榜样的力量也是微弱无力的。


道客村曰:


恭慎勇直本德科,


劳葸乱绞四恶果;


若无仁义礼智节,


终身修行半蹉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