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陕西2020年文化事业建设费申报(2022年陕西文化事业建设费减免吗)

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出的何尊铭文拓片(2020年4月24日摄) 刘潇摄/本刊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9年11月13日摄) 张博文摄/本刊


2017年5月15日,千年“鎏金铜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出 罗晓光摄/本刊


西安城墙永宁门(2020年3月4日摄) 刘潇摄/本刊


2022年4月10日,一名孩童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前骑行 刘潇摄/本刊


“走出去”打开对外交往新窗口


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以千年“鎏金铜蚕”为佐证,讲述祖先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壮举。


鎏金铜蚕为西汉的文物,1984年在陕西石泉县池河镇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考古“走出去”探源文明互鉴。2000多年前,汉王朝为联合月氏、抗击匈奴,派遣张骞两次从古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寻找古代月氏的文化遗存,从1999年起,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带领考古团队,从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东天山地区,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开展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了数百处不同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


“我们持续十余年的考古工作,填补了当地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发现空白,有助于以东方的视角揭示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不同人群沟通融合的进程,唤醒丝路沿线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王建新告诉记者。


文物“走出去”当好“外交使者”。近年来,陕西文物持续走出去,以秦兵马俑等为代表的文物资源优势不断发挥,先后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主题鲜明的文物外展50余个,陕西文物逐渐成为配合国家外事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外交使者”。


今年3月25日,《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在日本京都举办,这次展览共展出来自陕西省16家和湖南1家文博单位共121件(组)文物,展品年代上启西周下至东汉,涉及石器、青铜器、金器、玉器、秦简等各类型重量级文物瑰宝。首展当天,距离正式开展还有一个小时,日本民众便早早在展厅外排队等待入场。


在这次展览中,日本观众不仅看到了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立射武士俑、跽坐俑等形态各异的秦兵马俑,还能够见到秦代之前以及秦之后汉代的小尺寸兵马俑,了解到兵马俑的历史变迁。


历史文化遗产,像饱经风霜的老人,娓娓讲述着“我从哪里来”的故事;像变幻玄妙的魔术师,百宝箱里总是惊喜连连;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外交使者,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金色名片”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技术“走出去”展现责任担当。近年来,陕西的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才积极“走出去”,中国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日益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曾以志愿者身份远赴美国参与修复昭陵“二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她说:“我们专门从昭陵六骏的家乡取来石材,把石粉加入黏合剂中,使修复完的石骏无论是颜色,还是质感,都更接近本来面目。”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说,陕西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推动文物资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积极力量。


从国宝中,寻源溯根,唤醒共同的记忆与情感;从国宝中,触摸未来,用文明之钥开启美好生活之门。发掘、保护、传承中华文明之美,陕西护“宝”,已经踏上新征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