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受益所有人是否是股东(好几个股东为什么最终受益人一个)

新能源有多火?又一个独角兽诞生了。




1958年,郑永刚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农村家庭,在18岁那年选择了参军入伍。几年之后,他从部队转业归来,成为了县外贸部门的一名货车司机。由于工作表现突出,郑永刚在1985年被派到了鄞县棉纺厂当厂长,这一年他才27岁。也正是这段经历,为郑永刚日后大放异彩的商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随后在1989年5月,郑永刚赴任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信心满满的他在厂里拉出横幅——“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却被外界认为是天方夜谭。因为他接手的这家工厂当时已经资不抵债,三年换了三个厂长都不行。


但郑永刚不信邪,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经济条件变好,对穿着也有了新要求、高要求,因此西服市场一定大有可为。于是,他以厂子里三颗杉树为灵感,创立了“杉杉西服”品牌,并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十家专卖店借柜上架。正如他预想的一样,杉杉西服一经推出,便引发了购买热潮。


为了保证名牌战略顺利实施,郑永刚又在1992年将服装厂改制为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他还借来6万元,做电视广告,从此一句“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响彻大江南北。短短几年时间,杉杉股份就在全国拥有了2200多家专卖厅,多年位居中国服装百强之首。


1996年1月,杉杉股份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同时也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最新市值高达539亿元。但郑永刚此时发现,欧美国家对于设计师创新、鼓励的包容度更高,国产服装品牌做成世界品牌依然存在困难。因此,他决定开始着手转型,进入锂电池赛道。


杉杉股份1999年的年报曾这样写道,“积极寻找机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向高科技的朝阳行业进行渗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当时,锂电池中的负极材料CMS只有日本大阪煤气、川崎制铁等极少数公司才能够生产。郑永刚发觉这是一个商机,便与拥有此项技术的鞍山热能研究院合作,在同年7月成立了上海杉杉科技,正式进军新能源行业。


此后,郑永刚在新能源行业加速跑马圈地——先是在2003年成立了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后又在2005年收购了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并组建了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紧接着又在2010年与航天科技集团合资成立宁波航天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他最重磅的一笔出手,当属2020年以55亿元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谈及这笔收购,郑永刚曾坦言这并非心血来潮,“过去中国企业只有山寨,没有原创,没有并购,而上市公司的核心功能是打开资本通道,通过并购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从0到1的创新。眼下,偏光片国产化顺应了国家战略需求,也是杉杉股份的重要机遇。收购偏光片是杉杉的再一次跨界,也是我60岁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创业。”


如今,历经三十余年风雨,杉杉股份已从一家服装厂发展成为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医疗健康、贸易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更是国内锂电池材料、光电显示材料的行业龙头。


值得一提的是,杉杉股份在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拟筹划境外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一旦成功上市,64岁的郑永刚又将斩获一个IPO。


产业资本“四大金刚”


他们把整个新能源投了一遍


而宁德时代、比亚迪豪情万丈的投资动作背后,一个新赛道呼之欲出——新能源材料。


今年以来,至少有20家上市公司官宣了百亿级规模的投资项目,其中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以及基础化工行业成为最主要的投资领域。整体来看,产销两旺的行情、利好政策的释放,以及预期前景的广阔,都构成了这些公司押宝这一隐秘赛道的底气。


其中,万亿市值宁王来势汹汹,堪称新能源赛道最活跃的捕手,沿着产业链上下游精准落子。以动力电池为起点,宁德时代对外投资及合资成立的企业超过数十家,分布在动力电池、储能、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充换电、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乃至芯片、半导体等多个领域。粗略算下来,宁德时代投资帝国已砸入超千亿元。


我们先看看上游——宁德时代投资了自家最大的锂电生产设备的供应商之一“先导智能”、控股了动力电池回收公司广东邦普,并与星云股份合资组建了储能公司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而在电池原材料领域,宁王则早早入股了加拿大著名的锂矿公司NeoLithium、北美锂业、北美镍业、天华超净、天宜锂业等公司。


从铜、钴、锂、镍等矿石资源,再到锂盐材料到正极材料等电池材料,宁德时代几乎投了个遍。


再看看下游——为了将来不受制于人,宁王直接开始投造车了。2018年,宁德时代投资了首个造车新势力——拜腾。时任拜腾CEO毕福康曾表示,宁德时代的投资是希望找一个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电池和车型。后来,拜腾虽走向破产清算,宁德时代的投资热情却丝毫未减。


2021年,宁德时代投资了爱驰汽车、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极氪汽车、阿维塔科技等造车新势力和自动驾驶公司赢彻科技。此外,宁德时代还在2021年投资了车规级芯片企业地平线、间接投资了MCU新秀芯驰科技等芯片公司。


而刚刚宣告停产燃油汽车的比亚迪,同样在新能源赛道所向披靡。今年3月,比亚迪投了一家充电桩公司——挚达科技。成立于2010年的挚达科技,自主研发并制造的智能充电产品和社区充电服务平台——“桩到家”,已经在全国超过360个城市、10多万个社区,为50万多位车主提供家庭及社区充电服务。


目睹着新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比亚迪同样将触角向上游延伸。2021年,比亚迪参股成立了蜀能矿产,计划综合开发马边县磷矿资源及磷酸铁锂项目。对此,比亚迪方面曾回应:“公司的投资均有战略和产业的考虑。”今年,比亚迪入手了光伏设备制造公司金石能源、材料公司先导薄膜,还与一汽投资成立了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计划生产一汽旗下新能源车型所需的比亚迪“刀片电池”。


还有投身造车的小米,也出手了蜂巢能源、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等电池公司、商用车能源供应商能链集团、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配件提供商苏州智绿;而宣称“不造车”的华为在新能源赛道异常活跃,不久前投了卫蓝新能源、中科海钠等电池公司。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华为决定投资中科海钠后,后者便成为了创投圈的热门项目,各路VC/PE纷纷来争抢份额。毫不夸张地说,产业资本已经成为了硬科技投资战场的风向标。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四大金刚”雏形——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小米。他们沿着产业链投了一家家公司,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帝国,气势惊人。


本文源自投资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