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百科 >

新语境下的“三古三新”,流行音乐的“中国风”浪潮漫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作为非遗“十大类”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除了对原有音乐的保护,如何实现新时代语境下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回顾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史,优秀的音乐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停止在此基础上的探索。本文将分上下两篇,展开给大家介绍新时代下,传统音乐的“中国风”创作。

提起流行音乐的“中国风”,大部分朋友会想到周杰伦陶喆或者王力宏

不可否认,新世纪初,席卷整个中国的三位音乐才子互相角力,带动整个华语乐坛掀起了一阵“中国风”的创作狂潮,为我们贡献了无数流行乐经典。

R&B也好,chinked-out(中国嘻哈)也罢,中国元素在流行乐中各自组合,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忆。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选周杰伦的《东风破》、陶喆的《susan说》和王力宏的《花田错》,这三首歌各有各的特点,甚至音乐中的“中国风”,也是在这三首歌的基础上被系统化定义。

1《东风破》: 词作上的新探索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东风破》方文山

新世纪中国风的兴起,来源于周杰伦《叶惠美》专辑的数首R&B音乐,其中《东风破》最具有代表性。在原有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进行编曲创作,以传统辞赋的模式进行歌词写作,漂亮地与传统民歌、小调、戏曲分割,诞生出新的流行“中国风”标志。

现今来看,方文山的词作尤为出彩,不同于林夕,黄霑等词作人的古风创作,方文山这种文白混合,古今参夹的创作方式,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你走之后”“那年我们都很年幼”这样的歌词,明显不是传统的古风词。但无论是《东风破》,还是之后的《青花瓷》、《兰亭序》等歌,都保留了传统辞赋的韵味,更加符合当下时代语境。

在此之前,香港乐坛曾经风靡过一阵古风词。黄霑创作的《沧海一声笑》,林夕《难念的经》都是其中翘楚,但其模式还是在传统辞赋之下进行创作。方文山的创作却打破了这一格局,引领了新一轮的创作风潮,定义了“中国风”的歌词创作模式。

吞风吻雨 葬落日

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 践雪径

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 偏折煞

世人情狂

——《难念的经》林夕

2花田错》:唱腔新概念来袭

花田里犯了错

说好 破晓前忘掉

花田里犯了错

拥抱 变成了煎熬

花田里犯了错 犯错...

像迷恋镜花水月的无聊

花田里犯了错

请 原谅我多情的打扰

——《花田错》陈镇川

戏曲和流行乐,似乎一直是格格不入的两极。但新世纪初R&B音乐的流行,却带来了戏曲与流行乐的一次“和解”。在《花田错》中,我们发现,本来和流行乐极不搭调的戏曲长转音,却意外地十分适合R&B这一音乐风格。听过这首歌的朋友,对这首歌副歌部分的大量长转音绝对印象深刻。

将R&B和戏曲唱腔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实戏曲转变成流行音乐,大家都不陌生。在《花田错》之前,《刘海砍樵》《天仙配》等音乐相信朋友们都不陌生。拿《刘海砍樵》来说,它脱胎于湖南花鼓戏的比古调,经过春晚播出,也曾风靡大江南北。但这一阶段的歌曲创作,大多是脱胎于花鼓戏、黄梅戏、二人转这样的戏曲。这些戏曲都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而且发展期都不长,民众接受基础高,谁都能来一两段。本就十分符合流行乐的特征。

而对于京剧、昆曲这样的戏曲,唱腔繁琐,听众模仿程度就比较大了。王力宏的《花田错》,也在传统与现代结合中,走出了一条新的概念。

在新世纪的“中国风”浪潮席卷过后,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提出:“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也至此定了调性,之后流行乐坛音乐人频出不穷,但似乎都逃离不了周陶王三人的影子。无论是词作十分出彩,甚至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千百度》,还是语句离奇,不堪入目,被大学老师痛批的《盗将行》,其实还是在这三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

但这不代表着传统音乐只有R&B的再创作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音乐市场和其它文化艺术形式一样,从“供给”走向了“选择”市场。而“中国风”在这不同的细分市场中,散发出不同的魅力。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不同音乐形式来做介绍。

1

民谣:饱受质疑中前行

提起民谣中的“中国风”,近段时间名声可不太好,无论是所谓的“古风民谣”还是上文提到过的《盗将行》,似乎都让“中国风”这一音乐形式增添了一层阴影。

其实民谣这一音乐形式,包含内容十分广泛。而与传统音乐结合诞生的作品,王洛宾老先生是最具有发言权的。无论是脱胎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花儿”的《青春舞曲》还是哈萨克民歌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都是民谣中的巅峰之作。

除了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外,新世纪在“中国风”民谣的探索中,也有不少佳作。尧十三的《瞎子》,就在结合传统乐器之下,诞生出的一首贵州织金县民谣。

拉们讲是那家嘞

离别是最难在嘞

更其表讲现在是秋天嘞

我一哈酒醒来 我在哪点

杨柳嘞岸边风吹一个小月亮嘞

——《瞎子》再瞎毕明

这首贵州民谣,通篇采用贵州话演唱,奇怪的是却没有受到地域局限的束缚,14年时曾风靡民谣圈。与其说是一个瞎子的自言自语,更像是作者对于柳永《雨霖铃》的自我认知。尧十三另外一首《雨霖铃》,也是在柳永的词作上,融入了佛教音乐、戏曲和传统音乐,可以说,也是“中国风”的代表之一了。

而刚刚不久还在抖音上爆火的《探清水河》,却引向了“中国风”的另一个面。相比尧十三,张云雷和晓月老板的改编相对简单。在北京小调《探清水河》的原版上,增加了民谣元素,一段悲凉的爱情故事在两人不同的演唱中,娓娓道来。

《探清水河》的原曲可以追溯到无锡民歌《无锡景》,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也有根据此曲改编的小调《秦淮景》,虽不是民谣,但吴侬软语真的把人听酥了。

而小编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来自野孩子的《流浪汉》,这首民谣来自新疆民歌,极具新疆特色。

由于民谣创作门槛较低,目前仍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存在。但对于传统音乐来说,民谣这一音乐形式本就有很多共同性,可以说民谣本就是民间小调、地方戏曲、地方民歌一脉相承下来的音乐形式。除开北京小调、苏州弹词、新疆民歌、贵州民歌,其实还有很多好的传统音乐通过民谣的形式进行新的重生。束于篇幅,也就不一一介绍。

这周三,非遗与文创将继续连载《新语境下的“三古三新”,“中国风”的新浪潮时代即将来临。(下)》,展开介绍摇滚、说唱、电音中的“中国风”,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传统音乐的“中国风”的不同面。

非遗与文创

联系我们

电话:13520769768(同微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莱锦产业园邮箱:rjwh@rjwh.com.cn

图片转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