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北京中道嘉和税务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市中道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如果疫情反复不可避免,而疫苗研发困难重重,如何尽快搭建起现代化疫情防控监测体系,也许才是真正的“防疫”之道。


▼ 本期观点集锦 ▼


刘易(国泰君安中小盘首席分析师):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一些反思,相信是非常值得去总结的。就新冠疫情对医疗信息化这块的影响,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杨文健(和国泰君安中小盘分析师):


新冠疫情,肯定会促进大众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认知,也会侧面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影响最大的两块,我觉得一个是公共卫生信息化,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医疗。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非典。非典之后,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在疾控、妇幼、养老、还有一些慢性病等等领域开始起步。


但因为这些行业盈利性相对较差,后来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基层医疗,包括医共体、医联体,还有分级诊疗体系等等。


今年的疫情,应该说再次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信息化里面的短板。我们疾控板块的一些预警系统,并没有起广州市到应有的作用,这也是社会讨论比较多的地方。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已经吃过两堑了,非典是一次,这次又一次。我们觉得接下来,国家和政府肯定会在医疗和疾控方面加大投入,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二块,互联网诊疗。这块在疫情之后也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站在预防的角度,如果疫情期间大家都去医院,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交叉感染。而线上诊疗,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


目前来看,国家卫健委、医保局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刘易:信息化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有教育信息化、工业信息化,那么医疗信息化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


杨文健:


医疗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一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共享,用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医疗信息化应该是以医院为核心,以医保、医药、卫生管理机构为延伸,呈现出不断融合联动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以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创新业务,也有非常积极的发展势头。


刘易:从09年新医改拉开大幕,到现在10年的时间,医疗信息化经历了哪些发展,当下又处在什么阶段?


杨文健: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医疗信息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医院信息化 临床管理信息化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1、医院信息化,主要围绕医院的流程管理做优化,比如挂号、收费、以及医疗机构的财力、人力、物力如何进行更好地配置。目前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化系统。


2、临床管理信息化,主要围绕患者为中心,以临床医生的诊疗行为为导向,围绕患者的诊疗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比如电子病历。目前我国的大型医院,基本上也都建立了临床信息化系统。


3、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以连接院内院外为手段,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的整合。最后一个信息化,是建立在前两者——医院信息化和临床管理信息化比较成熟的基础上。目前我国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刘易: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


杨文健:


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驱动力有两个。


第一个是政策催化;


第二个是技术进步。


政策催化,例子非常多。


比如18年出台的电子病历政策,要求到2019年所有的中道三级医院电子病历评级要达到三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的三级医院的电子病历评级要达到四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三级以上。这是一个有力促进电子病历子行业景气度的政策。


再比如19年8月出台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改革,把线上的一些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解决了老百姓付费的问题。


第二个,技术进步。


医疗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还有赖于技术的进步。早期的医疗信息化,主要是解决收费、登记、挂号中道的问题,现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信息行业也有一个不断渗透的过程。比如现在有一些云HIS,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机有限公司构的硬件投入。大数据在辅助精准医疗方面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北京。


刘易:从整个行业格局上来看,目前医疗信息化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杨文健:


从行业主体来看,目前主要参与者可以分为三类。


1、原来做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逐渐拓展到新的领域。


比如创业慧康、卫宁健康、东华软件、东软集团等等。这些企业从做医院管理系统起家,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往临床医疗系统发展,现在又开始拓展到新的领域。


这类企业相对偏大,同时实力也较强。


2、以电子病历为特色产品,积极扩展到全税务师院级别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医疗信息平台。比如嘉和美康、和仁科技等等。


3、子细分领域公司。比如以医学影像为代表的麦迪科技、以医保为特色的久远银海。


刘易:根据全国医疗信息化联盟的统计,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前十的公司合计占比在30%,还处在一个比较分散的状态,未来这个行业的走势能和我们介绍一下吗?


杨文健:其实这个行业过去几年各方面的外延并购,动作还蛮多的。


比如13年到16年,其实是一个并购重组的高峰期,主要的并购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类:


1、医疗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对未上市的广州市医疗信息化公司进行一个并购重组。


包括像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万税务师达信息,都做过类似的资本运作。


2、跨界并购。一些非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市公司,出于多元化,或者业务协同的目的,并购了一些未上市的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


比如建筑智能化的达实智能、延华智能、医疗器械厂商阳普医疗、做AIDC的中瑞思创,都做了一些跨界并购。


到了18、19、20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些一些互联网巨头、保险巨头,都在寻找税务咨询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头部企业进行强强联合。


比如说,2018年阿里和卫宁健康的合作,2019年万达信息和中国人寿有限公司的合作,2020年,腾讯和东华软件的合作,以及中国平安和创业慧康的合作。


这种强强联手,一般是通过股权参与,加上业务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所以,在行业不断兼并的情况,整体行业格局,正处在一个从分散向集中走的一个过程。并且由于行业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对研发、服务网络和销售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现在的区域医疗系统,往往政府也会找一些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


因此有财力、有技术的大企业在这里面,会越来越占优势。


杨文健:医疗信息和化作为我们最近比较热的“主题投资”,它和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价值投资、逆向投资,有事务所什么不同


刘易:主题投资,和我们大家熟悉的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都属于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投资策略。


主题投资,指的是以某一时间的核心发展趋势为基础,去寻找甚至制造一些预期,从而挖掘出具有共通性的一批股票,最终形成一个主题投资。


比如19年的特斯拉主题、今年的疫情主题,都属于我们主题投资的讨论范畴。


一个成功的主题,主要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是前瞻性。主题策划要新颖,因为一个主题如果持续不断地炒第二波和第三波,它的边际效应就会大大递减。


第二个是灵活度。可北京以跨行业、跨市场地去寻找一些受益标的,不局限某个行业的嘉配置限制。比如电子烟这个主题,可能涉及到轻工、电子、高端制造、甚至消费行业;再比如自动驾驶,可能涉及到汽车、计算机、电子、机械等等。


第三个影响力。一是要有龙头股。一个有影响力的主题,至少要有3-4只龙头股作为引领。比如这次新冠疫情主题的龙头股,就是道恩股份、泰达股份等等。雄安主题,是当时的冀东装备、京汉股份。二是后续要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才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大的主题。


但我想再解释一下的是,主题投资,并不是单纯的大家心目中理解的跟风、追热点,从DDM模型来看,其实也能解释主题投资的逻辑和依据。


DDM里面任何一个模型指标的变化,都能够带来一些主题性投资机会。比如分子端现金流大小的变化,或者分母端投资者风险偏税务咨询好的上升,都会带来相应的主题投资机会。


很多主题投资机会,其实核心在于分母端,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带来风险补偿率的快速下行,引发了主题投资的剧烈爆发。


杨文健:我们在研究主题投资的时候,有哪些研究框架可供我们使用?


刘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主题投资分成两块。嘉


1、自上而下的体系性主题;


2、自下而上的事件性主题。


体系性主题,我们关注宏观驱动因素、以及宏观结构的边际变化带来的一些机会。


比如18年的“金融去杠杆”,19年的“全面降准、普惠金融、减税降费”,19年5月份的“中美摩擦的反复”,这些宏观因素,对整个市场带来的改变是根本性的,也是我们主题投资重点要关注的领域。


大范围内的体系性主题还包事务所括,通货膨胀、人口结构、城镇化、消费升级等等,都属于宏观层面上的一些主题催化因素。


体系性主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国务院层面到各个部级,至上而下推动意愿有多大。如果政策力度出现削弱的话,那么整个主题的贯穿力度,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削弱,这是决定体系性主题影响力很核心的一点。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