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江苏省省会是多少(江苏省的省会是哪?)

安徽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并非自古有之,安徽省的出现,是清初的江南行省分省,今安徽地域属江南行省西部地区。



江南行省从行政区划上看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浙江省嵊泗县。 顺治十八年,江南行省仅被分为左、右两布政使司, 总督仍驻南京。


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而安徽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而来,安徽正式成为清朝18个行省之一。



安庆府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特别是在文化方面可以说是清代的一朵奇葩,著名的桐城派在文坛独树一帜,徽剧又以其古雅的韵律而称誉菊部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几百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取此二字为省名, 可以很好地概括安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安庆成为省会的原因


安庆据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出于军事角度考虑, 不论是对南京的门户作用, 还是对安徽各府州的辖制作用,安庆都成为安徽省会选址的首选。 “南滨大江,北界清淮。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冲……安庆者,金陵之门户也。安徽一省跨乎大江,江北以北四府四州,江南以南四府一州,安庆府处滨江适中之地,实为形势所必争。”


再次,具有相对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在近代新式运输工具 ( 如火车) 出现之前,水运是唯一廉价的运输。安庆依托长江天然的航运,较其他省会选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清末时期省会的变迁


在省会定于安庆后, 长期没有变动,这与清中前期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是分不开的。可到了清末民初之际,清廷面临的内忧外患也波及到了安徽,安庆的省会地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851年,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最为壮丽的一篇——太平天国运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迅速从中国的南端攻到京城,虽然没有最终成功,但给腐朽的清政府还是敲响了警钟。为了消灭心腹大患,双方打起了拉锯战,战火始终控制在长江沿线一带,安庆成为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



1853年三四月间, 太平军攻下安庆后不久, 又开始沿长江北岸攻下桐城、庐江、无为等地。在安庆暂时收回无望的情况下, 清政府将省会移治于庐州府治 ( 今合肥) , 从1853年到1862年,合肥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安徽的省会。



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成功后,并没有将省治继续置于合肥。当时的地方大员、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在总结镇压太平天国经验的过程中,认识到安庆重要的军事地位,上书建议将省城复建于安庆, 得到清政府的认同。从同治元年开始,安庆悉复旧制, 全省一切事务仍由安庆督、抚奏报,并且增设长江水师提督,增强其军事职能。



民国时期的省会知多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全国共分为22个省。 安徽省会仍定于安庆, 但省会地位并不明确, 有几届省政府一级行政驻地并不在安庆,这与当时军阀统治、战争频繁、较为混乱的政治局面有关。



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


随着津浦路的开通,位于南北通衢、水陆枢纽的显要位置,成为时代新宠,由一个古代采珠的小渔村迅速成为 “淮上明珠”, 一度成为安徽的临时省会。1913 年10月,倪嗣冲在蚌埠建立督军公署 ( 省级军政、行政长官的官邸) ,从而将安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由安庆转移到蚌埠,直至1920年9月16日; 1925年7月17日到1927年春以及1929年先后有几届省级政府设治于此; 在抗战时期,蚌埠又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从1938年至1945年成为伪安徽省政府驻地。


在抗战时期, 安徽省政府驻地经过几次大的变迁。


1938年, 日军沿长江口西进, 国民政府安徽省政府匆忙于当年元月13日迁驻六安县 ( 今六安市) , 致使6月12日安庆陷入日军之手。临时省会在六安的时间并不长, 仅半年左右。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宗仁,从军事防御角度出发,力主将省会迁到易守难攻的立煌县金家寨 ( 今已没入梅山水库) 。立煌县即今天的金寨县,1932年,国民党为了加强对皖西地区的统治,围剿皖西革命根据地,打破省界,从鄂豫皖三省划出3667平方公里的区域,组建一个新县,始名为立煌县 ( 在1947年改名为金寨县) , 县治在金家寨。



安徽省与驻军等各级党政军机关疏散在各山丘之间,包括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党部、农民银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安徽省参议会及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经过几年的建设,“立煌县交通情况渐次改善,商业活跃,山区夜间灯火通明,竟然成为繁华世界”。整个抗战时期,除了1943年因日军进犯,安徽省政府在六安叶集、霍邱县李家圩短期逗留外,立煌 一直为安徽省政府驻地,也是抗战时期安徽的军政中枢。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将省会迁移到合肥。1945年12月5日, 安徽省政府在合肥成立,合肥历史上第二次成为省会的选址。但解放战争期间,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安徽省会经历了由此向南的数次转移: 1948年8月, 省会迁于安庆, 1949年2月迁驻芜湖, 3月迁往屯溪,直至1949年屯溪解放。


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现的 “无省无会”及新安徽、新合肥的诞生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徽地域先后得到解放,但因为解放先后的关系,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行政区域出现了短暂的中断,由一省变成两个行署,即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出现了一 段 “既无省又无会的时期”。


1949年4月21日,皖北全境解放,在合肥设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行署),范围为安徽省长江以北的地区。1949年5月7日在徽州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设立皖南行署区,同年7月行署驻地迁往芜湖市。这种 “无省无会”状况持续了3年多时间。



1952年1月2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两行署仍合署办公,行使省的权力;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两行署正式结束。合肥成了新安徽的新省会,自从这次选址后安徽省会没有再次发生变更。



纵观安徽建省以来的省会选址,有8个城市先后成为安徽的省会,但主要在安庆和合肥两地。


安庆作为安徽省内最早的省会选址,连同早期的临时省会,有近270年的历史;合肥作为现在的省会,也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合肥已经由建国初期四五万人口、残破不堪的小城发展成为将近千万人的现代化大城市。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合肥在引导安徽经济向纵深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