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标库商标注册查询(商标注册查询标库官网)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春天的田野里,播种机播撒着种子,也播种着一年的好收成。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种业创新这个命题。



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但有这样一组数据,让人喜忧参半——


  • 水稻、小麦能够100%自给自足;
  • 玉米种植面积超过90%,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 大豆有进口依赖;
  • 大部分蔬菜、水果以及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国产品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仍然标库存在差距;
  • 一些常见的蔬菜品种,如番茄、西兰花,种子进口比重较高。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实官网施种业振商标注册兴行动做出具体部署……


把种子比喻为“芯片”,多次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足见中央对种业的重视以及种业“破卡”的决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四川彭州市全新打造的蔬菜“种子银行”储存着2000余种蔬菜种子,参观者可通过二维码查看种子详情,感受种子生长奇迹。


中国农科院内有一座小楼——国家作物种质库,这里存放着数以万计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从全国甚至全世界收集而来,虽然有些已沉睡了数十年,但仍保持90%以上的发芽率,蓄势待发。


之所以如此精心珍藏这些种子,是因为它们是农官网作物育种的宝库。我国是物种资源大国,这些有着地域特色的物种是一个国家的长期战略资源。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容量150万份,保存寿命50年以上,保存能力世界第一;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2021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畜禽种质库已经立项,农业微生物种质库建设查询工作也在积极谋划中……这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拥有强大的种质库,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月17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满五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150天的新纪录。五个月时间里,航天员进行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其中有一项就是航天育种。


1987年以来,我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经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粮食总产增长的80%依赖单产提高,单产提高的60%——80%源于良种贡献。商标注册


培育良种,并不容易——


从时间上看,科学家的育种要历经至少五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形势上看,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竞争加剧。


如何破解?


“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这样强调。



△在河北省隆尧县大张庄村大棚内,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种植槽里,空心菜、蒜苗、芹菜、香菜等各类蔬菜青翠芳香、长势喜人。


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玉米、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


“亩产1586.86公斤!”在海南三亚,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在山东渤海之滨,曾经弱土薄收的“盐碱地”,已变身高产田。从杂交水稻到耐查询盐碱小麦,科技让种子能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天气转暖,春回大地,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关键时期。


重庆永川,一项“打印”水稻术正在田间上演——


在生产育秧前,稻种先通过胶点粘附被固定在成卷的纸张上;之后,印好稻种的纸张被均匀铺到秧田里,纸张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在露水的作标库用下,被“印”在纸上的种子就发芽生长,而“印”有种子的纸张也可以在泥水中自动降解。


相比传统播种,这种印刷播种技术能实现稻种的匀播、精播,节省30%以上的稻种。


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孜孜不倦的创新——



△2021年11月3日,在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人正操控机械开镰收割东航D11号航天大豆。


2021年5月12日,海南正式成立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如今,种子实验室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性、开放性科研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1158名、博士后56名;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种集团等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中国种业菁英班”“玉米、小麦育种学校”,培育企业实践型人才;北京致力打造“农业中关村”,计划培育一大批能自主创新、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种业企业……


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日复一日的钻研和坚守,是中国种业无惧挑战的不屈宣言。



就在这个月初,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施行,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底气。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一粒粒好种子,才能破解“卡脖子”,才能“长”出富裕富足的好日子。依靠自力更生,我们自己养活自己!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程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