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未成年退款(王者荣耀100%退款教程)

1月24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指出,2021年,未成年人消费纠纷争议频现。


中消协指出,一方面,未成年人花费数万元给网络游戏账号充值、给主播打赏礼物,家长申请退款遭平台拒绝等事件仍不时出现。另一方面,多起未成年人瞒着家长花数千元购买手机、宠物、游戏卡牌,家长发现后要求退货与商户产生纠纷争议等事件也受到舆论关注。此外,个别商家还涉嫌“饭圈”营销,鼓动未成年人高额花费为偶像“打投”。


中消协认为,多起事件表明,未成年人大额消费、过度消费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仍值得各方重视。


未成年人大额消费时有发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普及,未成年人在玩游戏时进行数万元充值,或者在看直播时动辄为主播打赏大量金钱的事时有发生。媒体报道一些未成年人挥霍父母的存款、刷爆信用卡,有的被发现后甚至走上了不归之路,种种消息令人触目惊心,也为大众敲响了警钟。


据新浪科技报道,2020年5月6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年仅14岁的初三学生刘歌(化名),选择在家中跳楼自杀。


此前她曾用母亲的账户,在腾讯游戏代理的“龙族幻想”中充值了6万余元,用于购买游戏中100%的“点券”,为了把游戏角色装扮成住在教程别墅的小女孩。5月5日,父母发现刘歌的游戏消费记录,但也就此酿成了悲剧。


另据半岛晨报消息,在2021年一年间,安徽省马鞍山市一名初二学生小张在手机上给三款游戏充值,花了差不多3500元。对小张和他最亲的奶奶来说,收入支出都是计算好的。当77岁的奶奶得知孙子的这笔医疗费没了,还是孩子玩游戏花掉的,急得流下了眼泪。


不仅仅是刘歌、小张事件,未成年人在游戏里充值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财经网科技梳理发现,在全国多地都出现过未成年人高额充值网游的事件,涉及的金额荣耀几十至上万不等。


2020年4月2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报告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江苏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42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0%。


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3月发布信息指出,2020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类投诉580余件。


除了网游APP之外,直播类APP以及游戏社交类APP也是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直播打赏退款”,搜索到266个匹配结果,涉及多个平台,其中有多个案例涉及未成年人打赏。


中消协指出,舆论认为,在网络消费发达、支付方式多样的当下,未成年人消费更应被谨慎对待。舆论呼吁,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监护人和经营者都能为保护未成年人切实负责。


政策、平台对此均有规定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蒙遗善指出,当前手机、网络电子设备使用普遍,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有可能会导致盲目充值。“不排除某些企业为了追究经济效益,忽略社会责任,故意诱导未成年人充值的可能,这对未成年人来说,也是一种隐患。”


针对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的事件,相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介入。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才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网荣耀络游戏企业付费服务方面,《通知》要求,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人民币、每日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人王者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人民币、每日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2020年4月28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还公开约谈网易、未成年腾讯、抖音、虎牙等16家企业,就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问题,要求相关企业开展自查。


2021年9月8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未成年行约谈,强调各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要严格落实限教程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间,加强网络游戏内容审核把关,强化“氪金”管控等措施。


对于各类平台本身,事实上也有相关规定。近日,腾讯游戏表示,对“人脸识别”进行加强,凡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账号,登录游戏、充值异常、多设备登录会触发退款人脸识别。此外,腾讯成长守护公众号上线“近期登录游戏账号”查询入口,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账号设为“未成年人模式”。


网易则称,“网易家长关爱平台”100%将与家长退款共筑守护屏障,为处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等问题提供专属绿色通道。春节假期期间,将保持未成年充值退款反馈及处理渠道畅通,也欢迎各位家长朋友通过“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对孩子的游戏情况实现更为清晰的了解和王者管理。


在直播打赏领域,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网络表演经纪机构(即行业内俗称的“MCN机构”、“主播公会”)不得以虚假消费、带头打赏等方式诱导用户消费,不得以打赏排名、虚假宣传等方式炒作网络表演者收入。


抖音也曾发布消息称,为加强未成年人正向引导、保护未成年群体权益,抖音直播将开展针对“诱导未成年用户充值打赏”违规行为的重点治理,进一步加大对诱导未成年人用户进行充值打赏行为的处置力度。


不过,尽管当前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加强对未成年人充值、打赏乱象的整治力度,但在未成年人退款这件事上,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是家长抱怨退款时间长、退款难,另一方面则是游戏公司要避免成年人以“未成年”之名恶意申诉。


退款难该如何防范与解决?


2022年1月10日,四川资阳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1年当地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进行大额游戏充值消费的案件备受关注。


据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克洪介绍,该案被告福建网龙公司未履行相应社会责任,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未成年人以成年人名义在其平台进行网络游戏注册并大额消费,存在一定过错。而原告张某某未能妥善保管其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信息,且未对其子尽到必要的教育、管束义务,对造成该合同无效具有重大过错,应承担相应责任。


最终,该案判决,确认张小某以原告张某某名义与被告福建网龙公司订立的网络游戏服务合同无效,由被告福建网龙公司退还原告游戏充值款6014元。


尽管也有赔偿先例,但财经网科技也留意到,在网络投诉平台上,关于未成年人退款慢、退款难的投诉并不少见,尤其是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亲属账号作出的打赏、购买等行为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也引起了关注。


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流程复杂,除了要求家长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出生证明、账号等证据外,甚至有游戏方要求提供未成年人充值时的监控视频等证据,同时很多家长遭遇游戏企业拖延等问题。


腾讯游戏称,对于疑似未成年人的充值行为,他们有一套完善的受理渠道,一般情况下家长需要提供未成年人充值的证据。


对于未成年人私下充值打赏,家长要求退款难,是否有好的防止或者解决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将直播打赏分为赠与、服务协议、附条件的赠与、特殊要求类打赏等不同类型。针对直播打赏乱象整治,可以区别出不同类型的打赏行为;同时在直播打赏完成后可以设置一个冷静期,就是消费者可以有后悔权。


针对游戏领域,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曾指出,为了防沉迷,大家都在尽洪荒之力,但漏洞一直都存在。“尽管有身份证登记、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防范,但总有破解的办法。因此不能以有漏洞来否定游戏厂商的努力。”


张书乐指出, 据江苏消保委要求,任何注册用户进行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环节前,由系统弹出人脸识别界面进行用户比对和认证,只有注册用户信息和人脸识别相匹配时,方可进入游戏充值或支付消费程序,否则不予通过。


他认为,在人民币玩家的模式下,人脸识别等功能,能够达成意料之外的防沉迷利好。一来技术上可以封堵,二来由于支付难度加大,且国内游戏大多为“免费畅游、道具付费”模式,不氪金的状态下,很多游戏的体验都会让玩家寸步难行,这自然也会让没有实际支付能力的未成年人在体验差的状态下,减少甚至放弃游戏。


“更重要的还是在游戏的系统设定层面,真正进行防范。而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以及更多支付保护体系在技术加持下,逐步健全的大背景下,应该越来越不是问题。”他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