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江苏省工商局注册分局(江苏省工商局注册分局制度便利化排头兵)

《人民日报排头兵》2015年6月15日2版 版面截图


“政策补丁”怎么补


“住改商”遭遇地方法规限制,如何灵活突破


原因是,2010年江苏省出台的《城乡规划条例》,第五十条明确提出,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擅自工商局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条例对确需改变的情况也做出了具体要求。“尽管做了住改商的规定,可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江苏省工商局副局长杨卫东坦言,“首先是部门认识不一致,工商部门想要放宽限制,然而却给国土、规划、公安等部门带来了管理压力;其次是地方认识不一致,有些地方坚持‘创业第一’,有些却认为应‘重质胜过量’;同时,社会看法也不一致,创业者希望政策宽松,但居民希望不要扰民。”


去年2月,注册国务院出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对住宅楼中能否建公司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意见:“既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又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可以自行或者授权下级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


为落实简化住所登记要求,江苏省政府明确了“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的具体条件由各市政府在上位法框架下自主确定”的原则,例如吴女士所在的宿迁市,规定“从事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无污染、不扰民、无安全隐患经营项目的,可以依法将住宅作为市场主体的住所或经营场所登记”,小刘所在的常州市也对文化创意、翻译服务、股权投资等11类无污染、无安全隐患的市场主体进行放宽。


“要打上‘政策补丁’制度,就要区分地区、区分行业,不能搞一刀切。”杨卫东说。


“三证合一”后,各部门如何协调并轨


“三证合一”后,会计钱女士办证不用再一家一家跑,只用了三天,提交材料少了一半,效率之高得到了领导表扬。不过,领证后去银行开户,却遇到了难题:银行系统不认可化这样“三个号在一起”的新证件。


“银行说,按照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的规定,需要企业法人提供营业执照正本原件、税务登记证正本原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等。我只能又回去办理。”钱女士说。


无独有偶,南京一家律所的蒋律师拿着一家本省企业“三证合一”执照出省办理相关业务,也是不被认可,因为有的省份还没有改革。“办理容易,办事却难了。”蒋律师说。


杨卫东告诉记者,随着申办企业越来越多,还可能产生江苏省更多的类似问题。目前,江苏已要求全省范围内的部门都要对新证予以认可,对于跨省,只能暂时采取“双轨制”,即领取了“三证合一”的企业,如果需要单独的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窗口可为其免费再打印出原件。


在“三证合一”改革前,江苏就进行了并联审批改革,即4个部门共同审批,然后在一个窗口统发三证。从“三证统发”到“三证合一”,并非易事,最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哪个证照为基础。经过工商、质检、国税和地税部门的反复沟通商议,江苏现有的做法是,在工商执照上加载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


虽制度然三证变一证,可一个证上还是有三个号码,要进一步到“一照一码”,难度更大。江苏宿迁率先试点,企业可获得18位的统工商局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即“商事登记号”。但是,目前来说,企业获得登记号后,还会获得一江苏省个提示卡,载明原有的三个号码。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能在江苏省企业并联审批平台查询原号,出市或者出省也可以凭借便利此“商事登记号”打印原来的三个号。


“国家目前出台的政策意见,是鼓励各地自己出台关于‘一照一码’的具体实施办法。顶层设计没有出台之前,需要发挥地方主动性,暂行双便利轨制。”业内人士指出,但是,对先行先试的地方来说,由于涉及的各部门属于自上到下的条线管理,而改革突破了地方法规,难免造成了部门之间认识不统一、协调性有待提高的问题。长远来看,改排头兵革还是需要立法修法尽快跟上。


先照后证,后续监管如何衔接同步


商事制度改革涉及全局,尽管省政府已经明确了许可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自的责任分工,但目前仍有不衔接、不同步的问题。


比如,对酒店行业来说,涉及住宿、餐饮多个领域,“先照后证”改革将卫生、餐饮等许可改为后置,但办理卫生证还是要凭环保、消防许可,而环保、消防仍是前置许可。拿到执照前,企业仍需花时间申请各项许可,且不少事项为重复审查。


杨卫东说,在许可审批环节,江苏省首批78项前置改后置的审批事项共涉及省级机关部门24个,但目前仅有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出台了放宽行政许可条件的文件。与此同时,尽管江苏注册开展了并联审批改革,但参与部门仅限于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少数部门,多数审批部门并未纳入,重化复审批大量存在,改革还需一步步往前推进。


而对有的行业来说,“先照后证”带来了便利,可以早投资、早筹建、早开工。“却也有‘办了照提前抢跑’甚至‘只办照不办证’的情况”,一位从事餐饮行业的经营者说。


对此,业内人分局士坦言分局,部分审批部门仍停留于旧的监管思维,还是想依赖工商部门对“照”监管来实现对“证”的监管。归根到底,改革先行了,管理模式却没有及时跟上。


《人民日报》2015年6月15日2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