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列表:
(1)核销前不良率
(2)不良关注率
(3)90天逾期率
(4)信用减值
(5)拨备覆盖
(6)债权投资
计算公式:
贷款净核销金额 = 当期贷款减值损失 - (期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 期初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
贷款净核销率 = 贷款净核销金额 ÷ 期末贷款总额
注:贷款净核销考虑到了核销的收回的部分。
图1-贷款净核销率趋势图
图1-贷款净核销率趋势图
如图1所示,到2021年底,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四大行的贷款的净核销率均处于低位,平安银行也在快速下降,浦发、中信、民生、光大等股份行依然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核销处置的贷款金额减少不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营收遇到问题)导致用于核销处置的资金不足。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综合研判。
更详细的数据参见下面表1。
表1-贷款净核销率
表1-贷款净核销率
从核销率来看,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在2021年底处置的不良贷款较多。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余额 ÷ 期末贷款总额
注:由于银行财报中公布的不良率具有快照属性,只能反映财报公布日的状态,不能反映出银行当期的不良水平的变化情况。
图2-不良贷款率趋势图
图2-不良贷款率趋势图
如图2所示,到2021年底,几乎所有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都呈现出2016年以来下降趋势,并且到2022年Q1依然如此。更详细的数据参见下面表2。需要注意的是,前所说的快照属性是指,2021年公布的不良率,仅表示2021年12月31日这一天的不良贷款率,并不代表整个2021全年的情况。
表2-不良贷款率
表2-不良贷款率
截至2022年Q1,民生银行与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依然处于高位。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生成率 = ( 期末不良贷款余额 - 期初不良贷款余额 贷款净核销金额 ) ÷ 期末贷款总额
图3-不良贷款生成率趋势图
图3-不良贷款生成率趋势图
如图3所示,到2021年底,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率均处于低位,但平安、浦发、中信、民生、光大等股份行依然较高。
不良生成率代表了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的速度,相较于不良率来说更加能够反映出银行贷款的不良情况。但如同前文所述,当银行遇到某些问题(如营收问题)时,可能导致用于核销处置的资金不足,此时银行可能会被动减缓确认不良的速度。所以不良生成率这个指标还需要结合营收数据做校验。更多讨论详见《深度探索银行财报(1)贷款的不良率及不良生成率为何失真?》。
更详细的数据参见下面表3。
表3-不良贷款生成率
表3-不良贷款生成率
截至2021年底,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的不良生成率仍处于高位,显示这两家银行资产质量依然不够理想。
计算公式:
核销前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率 贷款净核销率 = (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净核销金额 ) ÷ 期末贷款总额
由于银行财报中公布的不良率具有快照属性,只能反映财报公布日的状态,不能反映出银行当期的不良水平的变化情况,所以核销前不良贷款率参考意义更大。详细解释参见《深度探索银行财报(1)贷款的不良率及不良生成率为何失真?》
图4-核销前不良贷款率趋势图
图4-核销前不良贷款率趋势图
如图4所示,到2021年底,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和四大行的核销前不良贷款率均处于低位,浦发、中信、民生、光大等股份行依然较高。更详细的数据参见下面表4。
表4-核销前不良贷款率
表4-核销前不良贷款率
比较表2与表4,截至2021年底,尽管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不良率看上去较低,但其核销前的不良率其实还是很高的,均超过了2.5%,另外华夏银行依然有2.79%,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更是超过了3%,如果按照最低2.5%的贷款拨备率(拨贷比)要求看,这5家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够理想。
未完待续。。。
【本文为原创,您的点赞、分享与评论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欢迎您关注“考拉大叔滚雪球”,及时发现我的分享!】
参考文章:
《深度探索银行财报(1)贷款的不良率及不良生成率为何失真?》
本系列文章列表:
(1)核销前不良率
(2)不良关注率
(3)90天逾期率
(4)信用减值
(5)拨备覆盖
(6)债权投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