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报告:一季度银行业风险状况持续改善 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 6月22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运行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银行业资产规模平稳增长,贷款、存款增速有所分化;净利润同比增长7.4%,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总体增长平稳,净息差受多因素影响有所下降;风险状况持续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保持低增长态势,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下降,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

资产规模平稳增长,贷款、存款增速有所分化

资产规模方面,一季度,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57.9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46万亿元,占比40.8%,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9%;股份制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64万亿元,占比17.9%,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3%。

报告表示,总体来看,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和增速仍处于相对较快的增长阶段。资产结构方面,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方面加强引导,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得到支持。

不过,贷款增速和存款增速出现一定程度分化,一季度各项存款余额共计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高于贷款。报告指出,这反映了当前银行业传统信贷业务发生一定变化:一方面,新冠疫情反复仍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部分行业的复苏态势,有效贷款需求有所降低;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发展取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间接融资业务。而存款业务的反弹则反映了当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储蓄意愿仍然处于高位。

净利润同比增长7.4%,净息差下降

盈利水平方面,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595亿元,同比增长7.4%,较2021年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分机构类型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利润增速同比分别为8.4%、9.8%和8.3%,总体增长比较平稳,但城商行利润增速为-4.1%,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此外,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之间的盈利也在进一步分化。

报告分析,城商行表现较弱与部分非上市城商行息差收窄和信用成本较高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分析部分上市银行的季度报告可以发现,一季度城商行净利润负增长,但江浙等优质区域上市银行盈利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一季度上市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16%,季环比仅下降1.1个百分点,而推算的非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增速为-24%,高质量的上市城商行和一般城商行业绩形成鲜明对比。除此之外,区域、结构分化加剧也进一步拉大银行间经营差异,经济更具活力、高净值客户集中的江浙地区以及具有国家战略政策优势的成渝地区随经济回暖业绩迅速回暖,而处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较慢的城商行仍面临不良资产出清的挑战。

从净息差来看,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7%,较去年同期下降11BP,2020年以来首次低于2%。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同比变动-5BP、-17BP、-16BP和-14BP。

报告分析,一季度净息差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受贷款重定价、让利实体经济、企业信贷需求持续走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受疫情和国外政治、贸易环境影响,宏观经济面临压力,企业有效信贷不足,同时政策驱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供需两方面影响压缩了银行贷款定价空间。二是监管和货币政策也强化了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一方面LPR下调带来的累积效应引导银行贷款定价进一步下行,压缩了息差空间,另一方面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中小企业的利息、本金延期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明显。三是负债端成本下降,受到信贷需求不足拖累存款派生速度、一般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存款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制约,成本刚性、定期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对中小银行而言,受制于融资渠道和管理水平,其负债成本下降难度更大。

风险状况持续改善,不良率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风险状况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53亿元,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69%,同比下降11个BP,连续六个季度出现下降。

报告指出,最近几年不良资产余额上升趋势已经得到遏制,资产质量改善明显,不良资产上升幅度持续低于资产增速。近年来整体不良率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银行经营业绩改善与信贷投放逆周期扩张,但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总体来看,大型银行和股份行的不良率持续改善,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率依然较高且存在较高反复性。

此外,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00.7%,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连续六个季度上升。贷款拨备率为3.4%,与上季末基本持平。

报告认为,拨备覆盖率连续上升,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加强,当前总体拨备情况依然高于监管要求,且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稳健水平,风险抵补能力仍处于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疫情以来,为了应对实体经济下行可能带来的违约风险,银行业大幅提高了风险抵御能力。当前,虽然新冠疫情仍然呈现局部暴发态势,但整体上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优质商业银行可以适当降低拨备计提,回归常态化发展战略,在释放盈利的同时适度增加信贷投放,从而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对于不良率高企,同时风险抵补能力较为欠缺的农商行,出于对未来风险因素的考虑,要高度关注这些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