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去吧2000年(回首2000年)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熟悉毛泽东诗词的人,应该都不会忘记他这首脍炙人口的《西江月·井冈山》,该词是毛泽东为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


最后两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更是显示出了对敌人的蔑视,对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褒扬。


而当时,在黄洋界上操炮轰击敌人的正是红军骁将陈毅安。


如果单从照片看,从清秀的面庞中,很难想象到陈毅安是名革命军人,反倒更像教书先生。但他确实是红军早期著名将领之一。



1905年,陈毅安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一个小山村。1920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入党,毕业后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汉阳兵工厂从事工人运动。


1925年秋,他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炮科学习,与林彪、张灵甫、刘志丹等是同期学员。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师第3团第3营第7连党代表兼连长。1927年6月,所在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辎重队队长兼供给主任,总管全团的后勤工作,团长是共产党员卢德铭。这是一支共产党掌握的正规军队,后来成了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力。


1927年9月,陈毅安随警卫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陈毅安任工农革命军1师1团1营副营长,并随部队到达井冈山。


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立刻遭到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陈毅安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1927年12月底,陈毅安跟随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向遂川县城挺进,守城的敌军闻风逃窜。正当主力在遂川发动群众之际,敌朱培德率部向根据地进犯,派一个营攻占了宁冈新城。后来,毛泽东率主力返回宁冈。在陈毅安指挥下,我军攻破了宁冈新城东门,占领新城,全歼敌一个正规营和一个靖卫团共500余人。


1928年4月底,朱毛胜利会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下辖28、29、31、32四个团。陈毅安任31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


朱毛会师,江西震动,南京震动。


5月2日,蒋介石电令湘粤赣三省政府,“克日会剿朱毛”。


5月中旬,赣敌27师从吉安向永新前进,占领永新城。为了调动敌人,陈毅安率领31团1营佯攻茶陵高陇,这里是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谭廷闿的老家,攻打这里主要是为了减轻反动势力对江西的压力。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已转向湖南,便对永新根据地发起进攻。陈毅安立刻率领31团1营返回,埋伏在草市坳袭击敌军,全歼敌军一个团,当场击毙敌团长刘胡子。


6月,湘敌吴尚,赣敌杨池生、杨如轩联合进攻井冈山。陈毅安率领红军31团1营和29团迎击由新七溪岭进攻之敌。陈毅安率领部队到达新七溪岭,同28团配合夹击敌人,取得龙源口大捷胜利,粉碎了湘赣两省敌人的联合“会剿”。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最有名的是黄洋界保卫战。陈毅安率二个连的兵力,打退了十倍于己的敌人,化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来最大的一次敌情。


黄洋界保卫战


那是1928年八月,“八月失败”消息传来后,毛泽东亲自率31团3营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毛泽东一走,赣军马上开始猛扑,永新、莲花、宁冈相继失守,井冈山危在旦夕……


此时,留守井冈山的除了32团外,仅剩31团1营。32团是王佐、袁文才的农军组成,战斗力相对较差。而31团1营战斗力则比较强,这个营好多干部后来都成为共和国赫赫有名的战将:


副营长谭希林,后来为开国中将;


营部组织干事邓华,开国上将;


营部秘书谭政,开国大将;


1连连长陈伯钧,开国上将;


1连党代表刘型,农垦部副部长;


2连连长张宗逊,开国上将;


2连副连长韩伟,开国中将;


3连连长陈士榘开国上将…


趁守备空虚,敌人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5大哨口,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其中黄洋界距红军总部机关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浚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


陈毅安让32团控制了井冈山的其他4个哨口,27日,带上一连、三连昼夜急行,赶到了黄洋界哨口。


看到敌人来势汹汹,袁文才心里没底,望着陈毅安沉声问道:“你们,顶得住吗?”


陈毅安语气坚定地回道:“有这么多的老表,大家齐心协力,怕不到哪儿去!”


上山后,他作了周密的准备,严阵以待,29日部署完毕:1连为左翼,3连为右翼。


8月30日上午,湘敌四个团陆续开上山,向黄洋界发起攻击。由于草丛里插了竹钉,敌人只能一个个地缓慢甸匐前进。敌兵力虽多,但无法展开,最多一次只能使用一个营的兵力。敌军进攻,红军开始不予理睬,等敌军进入有效的射程内,陈毅安一声令下:“打!”步枪、鸟铳一起发射,滚石、檑木同时向敌阵倾泻,大批敌人被打死打伤,活着的慌忙钻进树丛中,又掉进陷井和竹钉阵里。激战一上午,敌人连续发起了三次冲锋,都未能通过小山梁的一条隘路,就被红军击退了。


下午4时,得知修械所还有一门迫击炮。陈毅安立即让谭政传达命令,火速把正在那里修理的迫击炮送到阵地上来,向敌人发射了三颗炮弹,一发炮弹正中目标,将山下的一所不断有人进出的房屋炸毁了。


后经了解,这是吴尚湘军设在源头村廖家祠堂的指挥所。炮声过后,黄洋界上摇旗呐喊,欢声雷动,在山下担任扰敌任务的张宗逊、韩伟率2连突然出现在吴尚部队面前。敌人听到炮响,又看见附近出现红军,误认为是红军的主力打回来了,吓得仓皇向酃县退去。战斗结束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写了著名的《西江月· 井冈山》诗词,以此来纪念这次胜利。


1928年10月,陈毅安奉命率领部队向井冈山北面进军,迎接彭德怀等领导的红五军上井冈山。从此之后,陈毅安多次在彭德怀指挥下作战,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政府联合发起规模更大的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寻机歼敌,彭德怀率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此时因陈毅安枪伤还未痊愈,不能跟随红四军前行,便留在红五军任副参谋长。面对兵力超出十几倍的强敌,红五军军委和边界特委,组织守山军民尽最大努力做好了迎战准备。陈毅安指挥军民八百余人,于冰天雪地中英勇无比地抗击敌人,每天至少打退敌人的四五次进攻。


然而就在第四天下午,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敌人在宁冈斜源胁迫一个农民带路,攀上很少有人知道的悬崖,翻过人迹罕至的滚子坳,从金狮面插到了小井,在红军医院杀害了一百四十名红军伤员后,向黄洋界哨口背面袭来。


1月30日下午4时左右,黄洋界因敌人前后夹攻而失守,红军已经无法从五条小路中的任何一条下山。最后在井冈山主峰腹部的悬崖峭壁处,在猎人和野兽爬行过的小道上艰难突围,最后终于逃出了死神的魔爪。


突围之后,陈毅安因腿伤严重,需要担架抬着随军行动,实在无法适应频繁的艰苦转战。彭德怀特批陈毅安回家休养,并嘱咐他回家后好好养伤,待机再去找他归队。


由于伤口恶化,陈毅安于3月初才回到家乡。与当地组织联系上后,他一边养伤,一边与地方负责人商讨党的工作。同年10月底,身体康复后与未婚妻李志强结婚。


1930年6月,彭德怀派参谋长邓萍找到在家休养的陈毅安,要他尽快归队。陈毅安二话没说,告别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第三天就从湘阴赶到红三军团司令部。此时,部队已经扩编成红三军团,军团下辖五、八两个军,军下面设纵队(师级)。彭德怀任军团长,陈毅安为红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根据湘鄂赣特委紧急会议决定,7月25日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同时任命陈毅安为长沙战役总指挥。陈毅安协助彭德怀指挥红军在晋坑歼灭敌军一个团,在金井歼灭敌军两个团的大部,突破了敌人的金井防线。


27日,红军向长沙发起攻击,陈毅安率红一纵队奉命打头阵。


他率领一支300人的敢死队,绕到敌人侧面的杉木岗强渡浏阳河,在河上搭起了2座浮桥。傍晚时分,他与副政委彭雪枫率领先头部队首先攻入长沙市区,直捣伪省政府,革命的红旗在长沙上空迎风飘扬。 


此役消灭湘敌八千余人,俘虏团长以下官兵近三千人,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下的唯一一座省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政治影响。



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国民党当局大为恐慌,很快就开始反扑。武汉行营一面加强岳阳一线的防务,一面增兵,向长沙围拢。8月3日至4日,刘建绪、公秉藩、罗瀛藩三个师,在十余艘外国军舰的掩护下渡过湘江,成南北攻势向市区进逼。


 陈毅安接到军团司令部的紧急命令后,他亲率第二团赶往乌梅岭接受新的战斗任务,同时吩咐黄克诚指挥其余部队且战且退。部队走到半路上,遇见彭德怀带着小股队伍赶来,他告诉陈毅安:军团政治部尚在城中,滕代远、袁国平都不见出来,得赶紧去接应他们。


陈毅安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这就杀进城去!”


于是,第二团一分为二,由彭德怀、陈毅安各率一支队伍,乘势攻入城内。此时,城内被包围的红三军团政治部百余人,正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杀,情况万分危急。


敌人眼见红军援兵杀到,怕遭到围歼立即退走。接应军团政治部成功后,彭德怀对陈毅安说:“离天亮还有两个多小时,新河那儿的口子我放心不下,你带二团去挡一挡。”


陈毅安对彭德怀喊道:“子弹打得这么猛,你快离开吧,让我在这里指挥!”两人就此握手分别。


新河是红三军团全线撤出长沙的重要通道。陈毅安带着二团赶到时,敌人已冲破了头道防线,正向第二道防线猛攻,阵地岌岌可危。陈毅安赶到后,立即指挥部队在新河、经武门、浏阳门一线阻击敌军一昼夜,大部分红军安全撤离。


然而,7日拂晓,陈毅安在指挥部队转移中,不幸腰中四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


从1929年10月底结婚,到1930年6月返回部队,这对新婚夫妻在一起仅仅7个多月,就阴阳两隔,从此,李志强一个人再未改嫁,孤单生活53年,替陈毅安扶老携幼,将烈士子女培养成人。



虽然1929年才结婚,其实他们相识相知已久。


那是1923年暑假,正在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陈毅安,在拜访他的语文老师邹老先生时,遇上了师母的外甥女--18岁的李志强,其时,李志强还在湖南省稻田女子师范读书,一副学生模样,妆容清纯可人。初次见面,两人就互生情愫。当年8月中秋,由师母做媒,陈毅安与李志强订下了终身。


此后不久,陈毅安决意投身革命。在分别的日子里,书信成为他们之间的爱情纽带。从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开始,他就给李志强写信,7年里共写过54封信。这些信,既寄托了陈毅安对李志强的真挚情感,又记述了陈毅安投身革命的艰难历程。


在黄埔军校上学时,李志强舍不得他流血牺牲,希望他毕业后当教员,而不要上前线打仗。陈毅安总是耐心地开导她,袒露自己的情怀,他在信中写道:


我上次同你说的,爱情固然要好,但不要成为痴情。换句话说,不要牺牲一切来专讲爱情。如果人人不去流血牺牲,那中国就无药可救了。”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1926年10月8日陈毅安给李志强的信中写道:


莫名其妙的我,现在已正式毕业了,重大的军事工作就要担当起来,我是非常恐惧的,但是我们中国,受了帝国主义八十余年来的侵略,事实上是不许可我们求什么高深的学问,造博士的头衔的,所以我就毅然决然,把我所学的革命技能,不顾一切的实(际)的工作起来,不达我的目的地——烈士墓不止。亲爱的志强,你同来与我去吧。我们两千多的同学,都分发到前方,不日就要启程了。他们都抱了奋斗牺牲的决心,来与敌人冲锋肉搏。与他们表同情的我,独独留在后方教导师工作,不能发展我的技能,真是憾甚……”



小小的信笺,既承载着他们忠贞不贰的爱情,也传递着陈毅安的革命理想。陈毅安1927年6月6日在衡山县写给妻子:


“志强吾爱:我们的军队奉令定于明日开赴株洲,再乘火车直趋武汉”,“我时刻的挂念,单独的一个女子,经过枪林弹雨的当中,当然是十二分的危险。当然是我日夜不安地怀想着。我的天呀!求你平安!我的心碎了!不能再写。”


1927年,陈毅安参加秋收起义,并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官。他告诉她:“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心情非常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这年的11月27日,在他寄出的最后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心情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


红军占领长沙期间,陈毅安的爱人李志强因患有露胎病,要打安胎针,刚好也到了长沙城,有幸见了两次面。第一次是李志强去找陈毅安的,她来到经武门外的红军指挥部,见到了陈毅安,彭德怀把身边的一册《辞源》拿出来作为礼物送给她。


红军占领长沙的第九天,陈毅安抽空来看望妻子。得知妻子怀孕了,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好极了!将来生下来的不论是男是女,要和我一起干革命!”


临别前,陈毅安笑着温柔地握着妻子的手说:“如果今天晚上发生战斗,必定有军令要我上前线指挥作战,我要执行任务,为了达到革命成功的目的,只有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是共产党员应当自觉遵守的纪律”。


随后,他毅然跨上战马,消失在血色黄昏。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1931年正月,李志强回到老家,生下了陈毅安的遗腹子陈晃明,不久后带着婆婆和儿子在长沙谋生,费了很大劲,她才在长沙电信局找到一份工作。


眼看着儿子在一天天长大,李志强时刻担忧着,思念着,希望丈夫能够早点回来。


终于,1931年3月的一天,李志强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上是陈毅安的手书,看到这熟悉的字迹,李志强欣喜万分,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信纸——竟然是空白的!


她不甘心!把信纸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没有“志强吾爱”,没有“六妹爱鉴”,也没有来从未缺席的“见字如面”。顿时,她感到天旋地转,不禁失声恸哭……


原来,陈毅安曾和李志强相约:“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


收到“无字信”以后,每一天李志强都过得艰难。她心里明白,这是一个讣告。但她不相信丈夫已经牺牲,一边多方打听丈夫下落,一边在家中痴痴得等着。


在国共两党宣布合作的情况下,1937年9月23日她向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写了一封信,询问陈毅安的情况。这封信首先由朱德看后转交给毛泽东,因为他知道,陈毅安是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和最早上井冈山的。毛泽东看过信后又转交给彭德怀:陈毅安是和彭德怀一同打长沙时牺牲的。


很快,李志强收到了延安八路军总指挥部的一封信,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信,信的内容如下:


志强先生台鉴:
  来函敬悉。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一九三○年已阵亡,为民族解放中一大损失。当日寇大举进攻,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今日,只有继续毅安烈士精神,坚决奋斗,完成其未竟的遗志。尚望珍重。


此复康健


彭德怀


十月一日
  噩耗传来,李志强五脏俱裂,泣不成声。年幼的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拉着她的衣角叫喊:妈妈!别哭!别哭!


陈毅安真的走了,留给李志强的除了那短暂的甜美回忆,还有一个孩子,一个出生后就没了父亲的孩子。


陈毅安留下来的54封书信,就成了永久的寄托。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这些书信随身带着容易丢失,而且一旦被敌人发现,也会威胁到家人安全。1938年秋天,李志强带着七岁的儿子回到界头铺老家,将这些书信装进了一个坛子里,封上石灰,妥善保存在墙壁中,躲过了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和国民党特务的严密搜查。


如今,知道丈夫不在了,李志强也没有什么牵挂。她开始向往革命,向往延安,因为丈夫的战友兄弟都在那里,那里如同家一样安全温暖。1939年秋,李志强又向彭德怀写了一封信,请求到延安去。彭德怀回信表示欢迎,并寄了200元钱给做路费。这封信在路上耽搁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转到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


1940年春,就在母子二人准备启程赴延安,在去车站的路上,突然几个人拦住她说,“中央党部和省党部有请”,母子二人被捕了……随后还有一批国民党武装人员搜查了她的住所。由于她事先作了充分准备,敌人没有搜到什么。在威胁利诱与刑讯逼供面前,李志强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在陈毅安堂兄弟的帮助下保释出狱。母子二人在长沙顽强撑到了全国解放。



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了!李志强再次给彭德怀写信。彭德怀复信如下:


志强同志:
  你和晃明八月二十六日写来的信,已经收到了。你们母子熬过十多年艰苦生活,始终向往革命,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关于你们目前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问题,我已电告湖南省委黄克诚同志,请予关照,如有困难,可和他们面谈。


此复并致敬礼


彭德怀


十月三日
  在党的关怀下,李志强于1951年由长沙调到北京邮电部工作。


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亲笔签发了首批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陈毅安烈士的证书为第九号,由此他也被称作“共和国第九烈士”。



他们到北京后,彭德怀一直在忙于抗美援朝战争。直到1954年从朝鲜前线回来,才与李志强母子相见。


陈晃明记得清楚:那是12月7日早晨,彭总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同志来接他们母子,当汽车开进中南海“永福堂”门前时,看见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走上前来迎接。


彭德怀身着青色呢子中山服,穿一双老式棉鞋,面容很慈祥,一边握手,一边呼唤他和母亲的名字说:“是李志强和陈晃明同志吗?”


他们坐在一间客厅式的房屋里,彭总说,在抗日战争年代李志强写给他的信都收到了,他没有回信,是怕牵连他们母子;他的两个弟弟曾写过许多信给他,他没有回信,他们就写信来骂,他还是没有回信,最后弟弟们依然被盯梢的敌人杀害了。中午吃饭时,彭总说,1930年打长沙时,红军里没有好菜可吃,还是陈毅安在奇珍阁预备了一顿饭。


送别时,彭德怀和夫人要李志强不要悲伤,经常来作客。


为了整理陈毅安的革命事迹,李志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1956年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身为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收到信后,彭德怀说:“我现在要上李志强同志家去。”景希珍没来得及通知保卫部门,彭德怀扬扬手,就大踏步走了出去。


晚8时,彭德怀元帅来到李志强家。他在陈毅安的遗像之前肃穆看了约五分钟之久,接着对李志强说:“你不是要问清楚陈毅安同志阵亡的情形吗?”当他讲到陈毅安身中四弹身亡的经过时,李志强眼泪夺眶而出。看到这种情形,怕引起更大的悲伤,彭总就就没有继续往下说了。临走前,彭德怀再三嘱咐李志强:只要你不哭,关于陈毅安同志的情况,我再来谈十次、百次都是可以的。


1958年,彭德怀看完李志强呈递的54封陈毅安烈士的亲笔信时,十分感慨陈毅安在建党初期和革命时期的献身精神,安排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将这54封书信打印成册,命名《陈毅安烈士书信集》,并欣然挥毫题字:“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这既是题词,更寄托了彭德怀对这位爱将的无限哀悼之情。


多年来,彭德怀一直关心着李志强这个烈属的家庭生活。每逢佳节,他都会要警卫员送去一些珍贵的礼物,并在百忙之中,接见李志强、陈晃明母子,还资助了陈晃明上学费用。即使1959年庐山会议后,移居北京西郊,彭德怀不接见任何人,只有李志强一家仍是他的座上宾。


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赠送给彭德怀一台三用电视机,可做电视机、电唱机、收音机,电唱机的唱针为红宝石,坚固耐用。当时中央电视台刚建成开播,北京城内有电视机的人家凤毛麟角。彭德怀考虑到自己已有一台电视机,就把这台电视机送给了李志强母子。


他说:“无数战友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女,全靠他们的妻子照料和抚养,多么不容易啊!


毛主席也没有忘记这位井冈山骁将。1964年春节双拥联欢会上,毛泽东接见了李志强:“虽然我们在这里是初次见面,但是20年代井冈山时期,我就知道你了。因为你的照片,毅安同志从他的上衣口袋拿给我看过。你们恋爱的事情,我都知道。但是那个时候,战争关系,也不能让你们成家在一起。”


并宽慰她:“毅安同志已经牺牲了,你不要过于悲伤。”主席同她谈了近两个小时,讲到动情之处,在场所有人都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1965年底,彭德怀赴成都担任三线建设任副总指挥,李志强母子就再没有他的信息。直到1973年彭梅魁向周总理写信,才知道彭总的近况。李志强趁彭梅魁去看望的机会,托她带去两瓶果汁和一盒龙井茶。后来,彭梅魁捎回了彭德怀的话:“我一无纸,二无笔,无法写回信致谢。”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含冤逝世。李志强、陈晃明带领一家人,在他逝世的301医院门前马路上徘徊很久,最后找到一处离停放他遗体最近的地方默哀。


在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陈毅安烈士儿子陈晃明1949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陈晃明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留学前苏联,成为我国知名的工程光学专家。



他的三个孙辈,其中两个参军,一个从事外事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陈正烈少将。他1976年参军入伍,高考恢复后考上火箭军院校,退休前任火箭军某部副部长、副总工程师。


我的母亲是很伟大的,父亲离世后,她辛辛苦苦把我们两代人拉扯大。即使家里经济困难,她也总会去帮助那些更困难的人。”在陈晃明眼里,母亲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父亲的理想和信念。


1983 年,82岁的李志强老人病逝于北京,她的骨灰如愿和丈夫的遗骨合葬在陈毅安烈士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上。


青松翠柏之间,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终于团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