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济南市国税局吴长庆(济南市税务局刘耀林)

清朝新军最大的军事单位是镇,一个镇的标配是12,512人。北洋新军作为清朝新军之一,自然也是12,512人。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北洋六镇中,除第1镇第5镇外,不是超编就是缺编。



第一、新军的成立及编制。


从1840年以来,清朝就一直挨打,打着打着就醒了。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欧美的科学;后是学习欧美的体制,不过戊戌变法、立宪运动都失败了。




清朝虽然有同光中兴,但依然没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窘况。尤其在1894年甲午海战时,清朝大败,李鸿章弄得灰头土脸。新军的设立是李鸿章的副官完全靠自学成才的德国人康斯坦丁.冯.汉纳根的功劳。汉纳根真是个人才,创造了三个第一。清朝第一座军港、清朝第一家军队医院、东北第一条铁路都是在他的筹划主持中成立的。



在黄海大战中战功赫赫,清朝又是勋章又是表彰,这让他很飘。很飘的他遇到很灰的李中堂就出事了,汉纳根要黄马褂要官,李合肥不同意,汉纳根就炒了李鸿章的鱿鱼,向李鸿章的死对头翁同龢找门路。他给翁同龢的见面礼就是《谨拟整顿水师刍言》,其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海军衙门直接管理海军事务,建十万人新军!




翁同龢深表同意,敲定汉纳根总理此事,但考虑他是一个老外就让胡燏棻(yufen)协理。老胡是李鸿章的人,军事外行,不太愿意被老外领导十万新军,于是朝廷允许在在天津马场搞个试点。汉纳根和胡燏棻招募了4750人,全西式装备、西式训练,这支新军就是定武军。马场地方太小,营房太少的,也就搬迁到涝水套。



涝水套也就是小站,小站之所以叫小站是因为1874,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高速公路”,路途间有驿站,大的20公里一个,小的5公里一个。小驿站共11个,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小驿站。




1895年从朝鲜练兵归来在甲午战争中口口声声要亲自练兵的军事专家袁世凯,被大佬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联名保荐。为此,袁世凯受到了光绪皇帝的接见,光绪帝对袁世凯练新兵的主张大力点赞。从此,小站的老大不再是老外和老胡而是老袁了。定武军也改名武卫右军了。



1901年袁世凯接班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进一步扩编武卫右军并改名为北洋常备军。当时有北洋三军,分别是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还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其实北洋可不是三军而是五军,分别是武卫前、后、左、右、中军。




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




后来袁世凯逐渐组建北洋六镇,这六镇就是清朝的精锐。其实清朝新军可不只是只有六镇,他们计划三十六镇,可截止到辛亥革命前夕,总共组建了十六(一说十四)个镇,总兵力达到168544人,每镇平均10,534(一说12038)人。



查看《新军营制饷章》,我们得出的结论如下。镇大抵源自藩镇,其建制等同当时欧美和现在的师,那时候的师长不叫镇长而叫统制(镇统)。




一个镇管两个协,协与今天的旅相当,新军的旅长不叫协长而叫协统,最有名的协统就是黎元洪黎协统。在绿(lu)营的编制中标是协的上级,标下都是提督,又称提标。




这里的标就是团,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团长也不是标长而是标统。和绿营一样标下是三个营,这营就是今天的营,不过营长不叫营长也不叫营统而叫管带,管带这个词大家也应该熟悉。营下有四队(前后左右),队就是连,不叫队长而叫队官。队管有三排,排和今天的排一样,也叫排长。排不是班而是三个棚,棚的老大叫长目,长目的兵有十四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马队、炮队最大的军事单位只是标,其具体编制是一标3营,一营4马队、3炮队,下面都是“二进制了,”1队辖两排,1排管两棚。




工程队、辎重队最大的单位是营,每营4队,每队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2排,每排3棚。各兵种每棚正副目2名,正兵4名,副兵8名。




全镇拥有军官及司事人员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夫役1328人,共12512人。最后还是军乐一队哦。



第二、北洋六镇的具体兵力。


北洋六镇是清朝的主力,但清朝的灭亡却是北洋六镇和南洋新军的功劳,其中南洋新军功劳最大,但也离不开北洋六镇平叛不作为,主要是袁世凯有想法。民国成立后,北洋六镇以其强大的实力控制国家,这就是北洋政府时期。




截止到辛亥革命前夕,北洋六镇兵力共计74525人,占整个清朝新军168544总人数的43.8%,无怪乎北洋六镇无敌于天下了。其中北洋第一镇兵力12512人,第二镇兵力12468人,第三镇12636人,第四镇11804人,第五镇12512人,第六镇12593人。



第一镇镇守保定,1905年换防到北京北苑,全部由满蒙汉旗人组成,首任统制是汉军镶白旗人凤山,后来由袁世凯的人何宗莲接任。这个阿莲却是实实在在的纯爷们大丈夫。他有两个老弟,第一协统是曹锟曹协统,就是后来的那个贿选总统。第二个就是朱泮藻朱协统。




第二镇驻守直隶迁安,老大是王胖子王英楷,他在甲午战争有战功,是个难得的将才,他的妹夫就是孙传芳。其手下有张怀芝、吴凤岭、王占元、卢永祥、 鲍贵卿、王怀庆、 田中玉等人。有意思的是孙传芳也担任过该镇(师)的老大。




第三镇在第一镇移防京师后,就进驻直隶保定府,这镇的一哥就是三造共和的老段段祺瑞。段芝贵、曹锟、吴佩孚也先后担任过带头大哥。段祺瑞的手下兄弟有雷震春、张永成、徐占凤、王振畿、张殿如、张国泰等人。




第四镇统制官吴长纯,段祺瑞、吴凤岭、陈光远、杨散德、陈乐山先后管理这支军队,担任主要将领有马龙标 马克、杨善德、叶长盛、陈光远、谭振德、李瑞、徐万鑫、孟恩远。孟恩远的名气比较大一些。




第五镇驻山东济南,其长官还是吴长纯,他哥是怀军名将吴长庆。吴长纯是个人才,爱学习有谋略,打仗以弱胜强,在甲午战争中面对日军来犯他做到了七战七捷。他虽有谋略但人微言轻,独木难支,袁世凯非常器重他,对他重用。他的部下有马良、叶长盛。



第六镇驻京师南苑,“镇长”是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此后段祺瑞、赵国贤、吴禄贞、李纯、齐变元先后统领该部。




陆建章、李纯、马继曾先后为第十一协步队统领,周麟符、吴鸿昌、张敬尧先后为第十二协步队统领。




1903成立了一镇、二镇、三镇,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改为第3镇;1905年抽调并扩编了第5镇、6镇。 这就是北洋六镇的那点事儿,希望您能够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