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朝阳区税务局南磨房税务所电话(北京朝阳区税务局电话号码)




6月9日,西城区建功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工作人员为老人送餐。今年以来,北京将居家养老保障列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从“有一办一”到“主动治理”


哪些问题是北京市民最关注、最亟待解决的?北京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找答案。


基于“接诉即办”年度体检报告和12345市税务局民服务热线群众来电,北京今年首次推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旨在从“有一办一”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打包”解决一类民生痛点。


今年的“每月一题”涉及12个方面27个问题,包括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长期解决不好但能推动解决的普遍性顽疾问题,以及适合在市级层面制定新政策统筹解决的问题。其中,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成为2021年接南磨房诉即办“每月一题”的第一议题。


今年6月,家住金蝉南里1号楼的李先生领到等了15年的房产证,成为“每月一题”的受益者。


据了解,李先生原是南磨房乡村民,2005年回迁入住金蝉南里1号楼,看着同批其他13栋楼的居民陆续办理房产证,1号楼456套房屋的居民却始终无法办理。


2019年,1号楼的居民拨通12345反映问题后,北京市规自委朝阳分局排查发现,1号楼无法办理登记,是因为存在地下自行车库有改建、代征道路用地未完成移交等问题。在“无错优先”的前提下,朝阳区相关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南磨房乡政府、建设单位共同探索,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北京市规自委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处副处长潘家文表示,从2020年以来,北京市规自委在12345热线反映问题基础上摸排梳理,截至目前,发现北京有60多万套房产存在办证难问题。


2021年,北京共解决了16.8万套无证房问题,涉及197个小区,全市16区均有分布。加上2020年已解决的88个项目、5.1万套,至今共解决了21.9朝阳区万电话套。20电话22年,北京市拟解决10万套房产的办证难问题。


解决房产办证难问题,是北京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工作的缩影。


今年年初,北京对“每月一题”的27个具体问题均制定“一方案三清单”,即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明确量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27个问题全年共设定603项工作任务,拟出台116项政税务局策。


记者从北京市政务服务局获悉,截至11月20日,各市级单位已完成570项任务,占全年任务的94.52%。“每月一题”27个问题出台105项政策,占全年拟出台政策法规的90.52%。剩余任务预计在年底前能够全部完成。


从市民诉求看,10月20日-11月20日,27个问题的诉求派单量环比全面下降。从4-11月诉求派单量看,大部分问题呈波动下降趋势。


“每月一题”推进近一年,部分经验得以沉淀,如解决房产办证难采取的“无错优先”原则,正逐步推广到其他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改革领域。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2021年度市民诉求高频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目前2022年“每月一题”工作计划已北京经明确,将进一步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物业服务不规范、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等17个痛点难点问题。


“城市治理痛点”纳入市级督导


在接诉即办改革中,具有人口多、面积大、城乡问题交织等发展特征的治理类街乡镇成为改革重点和城市治理痛点,其南磨房整治提升工作对全市接诉即办改革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和支撑作用。


今年9月18日朝阳区,沙阳路北侧两条进出京新高速收费站的匝道开通。


“开通之后,上班就不用再绕行京藏辅路和沿线村庄了,能节省将近一刻钟。”在附近上班的市民刘先生表示,自己和同事近几年一直在盼望匝道开通。


京新高速沙阳路出入口曾是昌平区沙河镇居民投诉的焦点问题,拖延7年没能建成通车,直接影响周边4万多居民和企业员工出行。但出入口所占土地属于海淀区上庄镇,公路施工涉及多北京方主体,是典型的跨区、跨层级问题,仅靠沙河镇难以解决。


2019年5月,北京市发改委疏整促专项办承担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督导工作,将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全面梳理市民诉求集中的事电话号码项清单,以及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项目清单。沙阳路出入口打通问题列入市级事项清单后,市区两级多次实地调研、协调调度,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分步骤、分阶段推动腾退拆迁、建筑垃圾运输、工程排水、管线迁移等问题解决,终于实现沙阳路出入口建成通车。

税务所

治理类街乡镇由北京市委主要领导在2019年5月份区委书记点评会上首次提出,指每月接诉量前十位的街乡镇,由市疏整促工作专班加强具体督导,督导到退出前十为止。近三年来,北京累计30个治理类街乡镇纳入市级督导范围,涉及10个区,常住人口532万人,占全市24.3%。


对治理类街乡镇,北京市建立“事前有约谈、事中有跟进、事后有帮扶”的闭环管理机制。


通过督导治理,昌平回龙观街道、大兴西红门镇、海淀北太平庄街道等16个居民诉求多、治理难度大的街乡镇实现了诉求量降低、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目标,退出了市级督导。


以西城区广外街道为例,该街道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诉求量大。纳入市级督导后,市、区两级部门牵头“认领”55个项目,解决了高压电塔拆除、老楼加装电梯、绿化公园建设等难题,2020年9月成为首批“摘帽”的治理类街乡镇。


用改革破解难题,也是推进整治提升工作的重要方法。30个治理类街乡镇中,有一半以上的街乡镇常住人口超15万,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北京市注重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服务群众的资源和力量。截至目前,回龙观镇、永顺镇、梨园镇、大红门街道等7个街乡镇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增设社区50余个,优化机构配置,夯实了基层管理基础。


同时,也聚焦共性问题,做好政策优化。比如针对老旧小区管线问题这一诉求难点,梳理情况税务所,针对朝阳、通州、昌平共11个小区现场踏勘,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原则,编制完成改造初步方案,明确改造内容、工程投资、资金来源。下一步将统筹开展前期工作,有序组织施工。


今年9月施行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聚焦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次、共性问题,开展重点领域和区域治理”,进一步明确将重点区域治理纳入主动治理范围,为深入推进治理类街乡镇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转型民生大数据平台、城市治理平台


成为接诉服务平台并不是12345热线的终点,目前,北京接诉即办改革正在推动其向民生大数据平台、城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


首都之窗网站开通“12345网上接诉即办”平台,上线运行“北京12345”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微信、电话号码微博、“北京通”APP、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17个渠道的互联网接诉即办工作平台。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通过网络渠道共受理市民诉求248万件。


在此基础上,各区、各街乡进一步拓展了接诉即办网络渠道,如顺义区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发“随手拍”“顺手提”等诉求建议模块;丰台区方庄街道利用微信群打造“掌上四合院”,群众可线上反映诉求。


在运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方面,北京建立统一的民意诉求数据库,汇集入库3400多万件群众反映记录、240余万条企业法人数据和7000多个社区(村)点位信息。同时,建设以诉求量分析、类别分析、地域分析、考核排名、城市问题台账为主的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诉求热力图、分布类型、高频事项一目了然。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过去开展工作多凭经验感觉,现在有了民意诉求数据,“心中有底、心中有数”。


12月17日,北京12345服务导图上线,不仅可查全市8.4万余个公共服务点位,还可一键“政务咨询”,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等116个事项可预约登记服务。此举引导政府部门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实现民生数据共建、共管、共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