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由北京市信鸽协会征集的10万羽鸽子展翅飞翔,稍作盘旋后,向家中奔去。
李猛的信鸽。实习生 许琳迪 摄
李猛赛鸽获得的部分奖杯。实习生 许琳迪 摄
位于郊区的鸽舍。实习生 许琳迪 摄
向平房和郊区飞去
随着在养鸽上投入的心力增多,范轩养信鸽的规模不断扩大,后来,他索性把鸽舍迁到了郊区。李猛起初就在大兴皮各庄的平房里养鸽,从前院到屋顶摆满鸽棚,还能享受鸽子围着小院盘飞的景致。
养鸽人李凡的鸽舍还在市区,必须控制鸽子的数量,早晚两次清理、消毒鸽舍。一方面为了鸽子健康、成绩好,另一方面,也是要考虑周围居民的意见。
北京市海淀区信鸽协会会长张辉从1984年开始养鸽子。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海淀区平房居多,存在楼房养鸽的现象,但“街坊邻居都是一个单位的,说一声就算了”,因鸽子而起的摩擦很少。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楼房里养信鸽越来越“不好弄”。要想进入信鸽协会,养鸽人必须持入会申请表,去所在居委会和物业盖章,获得社区的许可。
加入信鸽协会的“门槛”只是个开始。《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房的顶部、阳台外和窗外搭建鸽舍。饲养鸽子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和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可以责令拆除鸽舍。
在日常生活中,鸽子天不亮就“叫唤”扰民、每年秋季鸽毛飘飞、平日窗户上飞溅的排泄污渍,都可能成为矛盾的来源,遭到邻居投诉,“找城管、闹上法院的也有”。
大量的养鸽户向郊区转移,海淀区的养鸽户从顶峰时期的近三千户,缩减到了如今的七八百户,这其中,还有八十多户位于净空区,只能圈养。郊区的拆迁改造也在进行中,搬进商品楼之后,“养鸽子的更少了”。
2020年初,家住大兴区的周海因拆迁搬进了楼房。自知不再具备养鸽子的条件,他痛下决心“清舍拍卖”,告别了几十年的养鸽生活。卖鸽子的钱拿到手里,却怎么也填不满那些坐在鸽舍里的时光。周海跑到鸽友家盯着鸽子看,觉得那总归是别人家的孩子,“到不了手”。空落落地挨到年底,他忍不住抽出一笔钱,在家附近的平房里,再次置办起新的鸽舍。
“想放弃这东西,放弃不了。”周海说。
(文中白胜、范轩、周海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