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近日,由海淀区西山创新设计联合会举办的西山创新设计论坛,以“数字经济助推经济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各行各业嘉宾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产业发展。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戴有山提出,目前,我国数字文旅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智慧旅游和乡村文旅的“高光时刻”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新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数字正推动文旅公共服务与行业监督更加高效。戴有山强调:“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VR和AR、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系列数字科技在文旅场景的运用,将更深度挖掘分众市场的文旅需求,倒逼数字文旅服务和产品的迭代升级和拓展延伸。这不仅需要数字技术在空间维度上抽象聚集,也需要数字技术在时间维度上穿越凝练;不仅需要创新型数字技术的产品供给,也需要品质化服务管理。”
数字文化产业迎来机遇期
除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迎来大力发展外,当前,数字文化产业也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论是文旅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都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在活动现场,千界创意(北京)品牌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健带来了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的实际应用案例,从如何用数字化应用赋能中华古代优秀璀璨文明历史讲述,到中国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角度,讲述了数字应用场景下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城市的会客厅、文化的传承站,也成了民众学习文化、浏览历史的首要选择。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每年增长1亿人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