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事无小事,万家忧乐就体现在点滴日常。聚焦群众最关心关切的“住房”关键事,普陀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居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三旧”换“三新”、住房保障、物业服务提升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做好民生文章,为普陀居民群众着力交付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更新哪些改造,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不成套的住房“洗浴厕”生活不方便,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停车困难、绿化覆盖少、生命通道开辟难、加装电梯难等,这些“急难愁盼”的居住类民生问题,曾经成为制约普陀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核心短板。
普陀区认真落实“老小旧远”民生工作,全力打响“三旧”换“三新”攻坚战。这涉及到每一户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把工作做实、做深,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普陀区因地制宜,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精细化原则,制定改造方案;因人施策,将居民需求当作“头等大事”,梳理居民个性化需求清单,力求在综合修缮过程中同步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全面推进,让二级以个人下旧里换新颜,老旧住房“穿新衣”,不成套房屋居民过上厨卫独用的新生活。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20.4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8316户,全面完成了区内二级旧里以下成片旧改地块和零星旧改地块的征收,区旧区改造事业完美收官,切实兑现了不让老百姓拎着马桶“奔小康”的庄严承诺。今年初,针对剩余8幅旧改结转地块,普陀区重点抓好结转地块扫尾工作,目前已完成新渡口、耕射里、西张家宅3幅地块收尾。旧住房成套改造方面,截至2018年,全区有55.5万平方米不成套住房,涉及40个地块、约1.6万户居民。目前,已累计开工26万平方米。
曹杨一村成套改造
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新开工1032万平方米,完工904万平方米,已基本实现对所有老旧小区“基础记账性修缮”的全覆盖。同步完成了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39万平方米,雨污混接改造88个小区,环境整治亮点项目45个,公房、售后公房、高层消防设施改造42栋,非机动车库充电设施设备智能化改业务造281个车库。此外,二次代办供水设施改造已完成全部963万平方米的改造,“光明工程”已完成全部32.6万户的改造,这两项工作均提前、超额完成了全部指标任务。
曹杨一村成套改造
当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房管局正在围绕“安居、宜居、乐居”的总体工作导向,采取“修、拆、建、管”多措并举的方式,在老旧小区基础性修缮已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以老旧小区再提升为重点的宜居专项行动,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实施精准施策型“专项提升”修缮1000万平方米,让普陀百姓居住生活更安心、舒心和开代理心。其中,今年计划实施5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排出15个小区清单,其中有4个小区、约13万平方米已开工。
房屋修缮一新、小区道路拓宽、消防通道打通、电梯加装落成、适老性改造、社区花园亮化……普陀更多普陀的老旧小区经过更新改造与提升,实现了“逆生长”,也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群众有了深切体会。“改造让我眼前一亮。”家住在甘泉路街道南泉苑的居民陈老伯说,小区代理先后经历了三次改造,这次是最全面也是最好业务的。
全面开花,“上下”生活溢出幸福感
上下楼,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尤其是不少老人随着年岁增长,腿脚不便、疾病缠身等身体原因,上下楼出行难,学会“不出门”,成为了“悬空老人”。近年来,随着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推进实施,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方便上下楼的希望,而每一部为老旧小区加装的电梯,都牵动着楼里居民的心,或喜或盼。
普陀区聚焦既有多层住宅“加梯”这件事,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力度,已完成加梯地图2.0版本的制作,推行了区级层面加梯小程序App,并发文《普陀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实施细则(试行)》《普陀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手册》。对接居民需求,普陀区在小区修缮改造前期对有加梯需求的小区预留了空间,还将加梯工程与个别小区的综合修缮改造工程同步推进。
南泉苑加梯
加梯工作是一项典型的居民自治工作,最终代办受益者是居民群众,因此在加可以梯过程中,区房管局与各街镇聚焦群众需求,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着力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加强部门、街镇之间条块联动与协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新加梯工作新路径、新方法,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加梯工作法”。并针对加装电梯后期运营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引入了记账专业办理化力量,让加梯居民无“后顾之忧”。
长风新村街道风荷苑小区成为上海整体加装电梯数量最多的小区;宜川路街道赵家花园10台电可以梯同时开工;长征镇25个楼栋加梯,成为镇里首个集中签约的规模化加梯项目……如今,“加装电梯”在普陀区已经全面开花,使居民享受到真正的“便利”,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长征居民现场咨询加梯
截至目前,今年共启动征询4947台,新签约加装电梯510台,新开工251台,当年完工74台;全区累计签约加装电梯项目622台,累计完工122台。
提升能级,破解难题群众真“满意”
小区物业毫无预告地撤离,导致小区内管理一片混乱;业主之间因为抢占地下车位冲突不断;小区环境问题凸显、安全隐患频发,业主物业矛盾重重……近年来,群众反反复复投诉的问题多集中在物业矛盾纠纷上。
截至2021年9月,普陀区共有685个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3741万平方米,174家在管物业企业,约10083名物业从业人员。面临物业管理“一地鸡毛”,普陀区积极推进“满意物业”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从政府监管、小区哪些治理、行业发展三个方面,想方设法提升区物业服务能级,也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
聚焦政府监管,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物业行业信用信息预警机制”,深入开展“创城巩卫”工作,进一步优化“公房和售后房小区物业一体化服务达标奖励”考核标准,并积极开展“美丽家园”示范点创建,从而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升物业行业监管水平。
聚焦小区治理,探索建立了“物业顾问进小区”“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信息预警”“商品住宅小区推广实施代理记账”“业委会运作平台普陀区业委会事务通”等一系列小区自治管理制度,提升小区自治共治能级。针对不少街道镇还存在着建筑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普陀这些小区因为建筑面积小,带来了物业管理成本高,空间规划不合理,缺乏停车位的问题,居住环境整体较差。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普陀区积极推进相邻小微型小区合并改造和小区全封闭改造,从硬件建设上为解决小区管理难题创造条件。如从2020年开始,石泉路街道将25个小微型小区合并为10个小区;今年9月,宜川路街道农林路101弄三个沿街开放小区合并,将进一步开展新一届业委会的组建、办理物业公司选聘等。“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有27个小微型小区合并为10个小区,105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改造,为小区一体化、规模化管理创造条件。
宜川农林小区合并
聚焦行业发展,积极推动物业费调价。“十三五”期间,已有63个小区形成业主大会决议,完成物业费调价工作。建立维修资金“回血”机制,指导街个人镇积极推进小区维修资金续筹工作,共有283个商品房小区通过收益补充维修资金的形式,续筹维修资金共计5483.40万元,为小区良性长效管理建立“蓄水池”。同时,推动物业企业“量减质提”,按照每年不低于10的比例劝退或淘汰一批不作为的物业企业,通过数量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密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