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两会”拉开帷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提出,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城市。
姜涛 曹鹏 摄
税务工作人员走访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供图
在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按需施策、以税资政
NBD:今年“税收共治”成为热词,如何理解税收共治现代化?在税收共治上,成都税务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能为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哪些支持?
姜涛:税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税收治理的协同性,将能进一步发挥税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非税征管职责划转等重大改革深入推进,汇聚社会各界合力、构建税收共治格局业已成为成都坚持以共享发展理念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渠道方面,成都税务大力支持全省税收大数据“一平台、两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全市财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帮助税务部门及时有效获取全市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数据。在数据运用方面,组织开展信息数据比对分析,利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共享交互精准发现并防范经济运行风险。在社保非税上,成都税务持续优化税务、人社、医保和银行等部门常态化协调机制运转,顺利征收逾900万人城乡居民、40余万户企业、150余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顺利承接涉及成都3批次4项非税收入项目划转。在个税汇算方面,统筹推进数据交换,触及全市286.19万人的个人所得税首次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平稳实施。在优化执法方面,进一步加强税务、司法、财政、住建、经侦等部门的协作,探索开展涉税违法行为联合惩戒、涉税信用共享利用等工作。
税收共治离不开部门、数据、资源、政策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成都税务支持鼓励税务部门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总目标,在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按需施策、以税资政。用好税费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培植优质企业、完善供应体系,为提升税收执法水平、培育新增税源、充实地方财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收入规模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80亿 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NBD:近两年来,减税降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成都税务在减税降费的实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稳就业保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姜涛:成都落地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累计税收减免达4425亿元,2020年,成都市税务部门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80亿元,超过全省减税降费总量的60%,惠及纳税人、缴费人超53万户次,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经营负担,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成都税务部门一方面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提振发展信心、拉动创业就业、助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加速推进“非接触式”服务,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助力稳岗稳就业。目前,156个单项业务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电子税务局注册率达80%以上,网上办理率达98%以上。办税服务厅平均等候时间2分钟,单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5分钟,企业间存量非住宅登记办理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创新升级“减税云贷”银税互动产品及子产品“减税抗疫贷”,已在全国21个省市移植放贷,总体规模达218亿元。
远景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
NBD:“十四五”期间,成都税务有具体的目标吗?今年又有哪些重点工作来迈好开局之年的第一步?
姜涛:成都税务制定了《成都税务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并结合成都城市能级和发展方位,初步确定2035年远景目标是:率先在全国全省税务系统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具体目标是:实现与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相适应的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奋力实现“全省标杆、全国领先”。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总局、省局、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好强化精确执法、优化精细服务、推进税收共治、落实减税降费等七方面的重点工作,奋力推动新阶段成都税收现代化再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张强/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