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青岛国税网上申报系统密码不对(青岛国税局网上申报系统税税通)

图源网络



可以看到,宁波和无锡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均比青岛高出1000多亿元,产业占比方面,青岛的二产占比,也是三个城市中最低的。


在青岛2018年GDP修订减少的1052.12亿元中,第二产业减少了817.27亿元(修订后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33.33亿元,修订前为4850.6亿元)。


数据之外,面上的情况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宁波和无锡都是制造业起家,这两个城市前几年虽然都走过弯路,但都及时转型,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经济底盘稳活力足。


宁波是万亿GDP城市中二产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工业长期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在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宁波全市近95%规上企业实现了智能化,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60%以上。


同样,回到制造业原点的无锡,也通过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的脱胎换骨。


更重要的是,无锡花大力气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10多年的新兴产业保持江苏乃至全国领跑地位。


以物联网、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无锡已聚集物联网相关企业2000多家,2019年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800亿元,约占江苏省的一半、全国的四分之一;集成电路产值超11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相比之下,青岛制造的底牌,还留存于10年前。


青岛拥有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知名企业,曾在全国叫响“青岛制造”,但近年来,伴随着产业发展提速,青岛的传统产业优势已不再突出。


以家电业为例,青岛虽然是国内传统的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但智能家电核心关键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青岛家电上游产业链配套率、配套水平不够高,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受限。数据显示,青岛本地配套大约只有40%,而合肥是70%。


在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上,虽然2014年青岛就出台《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十大新兴产业;且近两年,青岛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对标借鉴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经验,布局了一批高端制造 人工智能重点产业。


但遗憾的是,这些新产业布局尚未充分展开,新动能还不足以支撑整体发展,激发实体经济活力还需要时间。


3 归根结底,还是人才


制造业的状况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缘由,还是人才要素。


经济活则城市活,人才活则经济活。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人才资源,是青岛的主要短板,也是制约近年来青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宁波、无锡、青岛和郑州人才总量分别是230万(2018年)、175万、208万和147万(2018年),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8.1%、26.6%、22.1%和15%。青岛优势并不突出。


而与青岛相比,这两年,其他几个主要城市在“抢人”方面,动手更早,力气也下得很足。


早在2017年,长沙就发布“人才新政22条”,提出未来五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到长沙就业创业。


同年,郑州提出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提出等一系列相当实在的“抢人”政策。


宁波于2019年4月推出了新的人才政策,也很简单粗暴,给各类人才发放几十、数百万元不等的安家补助和购房补助,等等。


青岛呢?


在开放落户、吸引人才政策上,青岛2018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提出利用5年时间,集聚100万名优秀人才。但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地,更多是在2019年。


2019年青岛发布最新户籍政策,放开对专科生的落户限制,这也比宁波等城市要晚一些。


同时,青岛为吸引青年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出台两项新政,其中也包括为青年人才发放安家费等措施,但政策力度并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此外,工资低房价高,一直是青岛的痛点,也直接影响了外地人和本地人对这座城市共有的好感。


即使在山东省内,青岛对省内人才的吸引力也低于济南。山东本土求职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发布的统计显示,2019年,山东省人才流动量最大的城市为济南,济南的人才吸引指数全年领先于青岛。


不久前,青岛当地媒体发表一篇评论文章《根在产业结构》,分析了青岛工资水平低经常被抱怨的问题:


“工资不高,实质是产业结构老化问题,传统产业比重太大,引领性创新产业太少、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传统产业依赖资本和要素投入,依靠扩大规模、压缩人力成本获取利润微薄,企业员工的工资自然就提不上去。”


产业上不来,人才难留住,双重因素叠加,一些人说,这两年,青岛这座城市的活力似乎不如以前了。


4 实在一点,彻底一点


事实上,这两年,青岛一直站在聚光灯下,光彩耀人: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让青岛有底气喊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的诱人口号。


青岛也一直很努力,尤其是去年以来,“学深圳 赶深圳”、举办200多场国际盛会、招揽近17万青年人才和近6万名技能型人才就业创业……


青岛的问题,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快则退。


目前,青岛与宁波、无锡、郑州、长沙同处一个梯队,几个城市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几百亿元。在通往1.5万亿的路上,它们是青岛有力的竞争者。


对这几个城市来说,谁更快几步实现目标,城市就迈向了一个新台阶,拿到跻身更高层级的入场券。谁稍微慢了一点,面临的不仅是被超越,更是掉队。


在这场新维度的竞争中,青岛手握一把好牌,仍有挽回局势的实力:


高铁是青岛制造的新名片,这座城市诞生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青岛5G基站建设和网络试点已获国家批复并全面展开,已经建成5G基站6000多个;全国投建和运营充电桩数量最多的企业在青岛;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青岛……


不过,实力归实力,要打赢这把牌,青岛还需要做出改变,来一场洗心革面的自我革命,这是青岛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重新起跳的机遇。


这场自我革命的核心只有一点:真正让实绩成为标尺,让实干成为风尚。


以举办各类盛会为例,当地媒体报道,青岛去年举办了200多场国际性盛会,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人参会。


不可否认,“国际客厅”是一个对外连接资源的平台,对推介青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往细算,举办这些大会,起到了什么效果?花了多少钱?反映到双招双引上,最终又落地了多少企业?实效几何?


再比如,作为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投资仍然被青岛视为重要任务。2019年青岛工业投资增长20.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均居全国前列,成为一大亮点。


但往里看,引进来、投下去的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了多少?多少真正见了成效?靠投资增长如果到天花板,又如何在创新上有所突破?


这些关键问题,不下一番硬功夫是肯定不行的。


庆幸的是,对于这些问题,青岛城市治理者也有了集体认识和自觉行动。


近期在几个关于青岛工作的座谈会上,青岛相关领导班子成员意见一致,认为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狠抓落实。


最近一段时间,在多次会议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拧螺丝’‘钉钉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开放倒逼改革”“要以‘打铁’的实效检验‘自身硬’”等。


除了狠抓实干,青岛也可以向兄弟城市济南学习,多点“铁腕”少点柔情。针对济南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济南曾一次问责30起“不担当不作为”,问责155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赶超深圳的路还很长,其中的关键,还是个老道理,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走好脚下的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