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最高,并按照均匀的半径向城市外围递减。
——城市经济学"同心圆理论"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多重资源的聚合,各项政策的因势利导,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景明,只有全面有序的精准发力,才能成就一座城市的全面优化升级。
而在中国城市化不断进行深化的当下,则意味着城市资源正在以物以类聚的聚合本能形成更为强效的"向心力",而在此过程中,一个足以主导城市格局,呈现一城底蕴,序写城市文明的"城芯"区块正在形成,且无法撼动。
这便是一座城的——城市中心,它是城市永恒不变的价值焦点,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象征;是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城市生活的典范样本。
在长春,这座久负盛名的"北国春城",它是长春城市群核心城市、东北的地理中心、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级的城市定位使得长春这座城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心之城"!
再加上长春以"规划立市",基本已经形成以南北中心轴线为构图中心,方格网兼放射状的组合格局,结构严谨并富于变化。
随着长春的发展,城市化版图亦在不断的扩张,而这也导致人们会产生一个疑问:"长春城市的市中心,究竟该如何界定?"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长春的城市是遵循着"单中心 放射线 环状"这一结构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同心圆式"规划,是一种极为经济且高效的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的优势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发挥。
如:在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下,势必会使得城市交通规划路网形成"环状 放射线",这必然使得城芯到各区域的物理半径更短,通行更快速,有效提升城市运作效率,成为助推城市发展的大动脉。
在此之上衍生规划的城市高标准便民配套设施,周边的教育配套,金融商业服务圈……等地标性的城市圈域,都无可争议的是从城心出发,经过时间的沉淀,生活在城心的人们,必然有着优于外区域无法比拟的便利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长春市经开区的定位。
作为老牌国家级开发区,可以说是长春市发展史上的拓荒者。20多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省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因时间的沉淀积累,政策的偏倚辅助,成就了经开区的土地优势:原始积累的丰厚、人口流入工作生活、经济发展成熟、施政效率高效等。
从交通上来说,经开区具有百年历史的自由大路是链接城市的重大交通动脉之一,向西连接文体活动区,长春动物园、南岭体育场、东北师范大学等长春市主要经济脉络,跨越经开、二道、南关、朝阳四个长春主城区,向东紧邻世纪大街快速路,通过世纪大街快速路可连接吉林、东部、南部快速路,无论是通往全城何处,基本可以实现无缝衔接,瞬时速达长春市各个角落。
从商业氛围来讲,亚洲单体室内大卖场之一——中东大市场,就在经开区,更有赛德广场、万豪国际等等各大商业综合体,这对生活于此的人们所辐射产生的商业能量是无可估量的。
从教育医疗来说,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资质医院——吉大三院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大医院分院等,完全可以满足区域医疗所需;区域内的长春市52中,长春市108学校,长春市中海第一实验学校,多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华学院等,是的,经开区不只是城市工业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人文气息的氤氲。
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商务部近日公布的2019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榜单上,长春经开区在219户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28位,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全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4463户,累计生产总值上万亿元;其中外资企业556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西门子、丰田、江森等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已达29家。
以上,无论是经济发展、城市配套、教育人文、商业繁荣等各个方面来说,经开区都无愧于城市中心的城市定位。
每座城市,都在不断拓展扩张自己的发展版图,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目不接暇;而唯一不变的,是城市中心。
我们都知道城市中心在一座城市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身份象征?或是精神归依?又或者是生活便捷?更或者其实是这些的全部综合!每个人的心里已有了答案。而"城市中心"依然以更繁华的姿态,演绎着自己的风华璀璨,不曾为了谁停驻不断进阶的脚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