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拖拉机、犁地机、播种机、育秧机、自走式植保机在田野中穿梭作业,一座座水稻机械育秧大棚拔地而起,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为春小麦精准施转让肥。如今,现代农机装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依托北斗导航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网络,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春耕图。
江西崇仁县种粮大户吴志泉今年计划种植400多亩水稻,现在正忙着用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行工厂化育秧。他说,采用江西这种技术育秧是为机插量身定制秧苗,能有效缩短插秧后秧苗缓苗期,延长适宜机插秧龄,解决双季稻区水稻适宜生育期不足难题。水稻种与与植机械化水平低是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短板。当地政府为推广早稻机械化种植,为农民提供每亩水稻机插补贴80元。“现在我们水稻生产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种田变得更轻松了。”吴志泉说。
当前小麦正处于起身期过户,是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河北柏乡县金谷源江西优质小麦专业合作电子社出动自走式打药机20台,移动式喷灌机16台,植保无人机1智能化0智能化架,为周边300多户种粮大户及小农户提供喷施工程小资质麦营养套餐、除草剂及灌溉服务,服务面积达资质到4万多亩。合作社理事长常清介绍,该合作社是全等级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为广大中小农户提供强筋小麦耕、种、管、收、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目前,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春季农业生产的主力,为今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预计,今春全国将有超过2200万台(套)各型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以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预计有19.5万个农机服务组织、1000多万持证农机手和90多万农机维修人员活跃在生产一线。
随着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我国春耕生电子产正大等级步迈入智能化时代。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60万台,其中安装有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超10万台。在春耕春播作业中,北转让斗辅助驾驶拖拉机可以全天候24小时作业、自动操作农具、自动调头对行,工程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减轻机手劳动负担。在新疆使用自动驾驶拖拉机播种棉花,每天可作业600亩以上,过户提升土地使用效率10%,棉花按照全程机械化模式种植还极大促进了采棉机推广应用,去年全疆棉花机采率已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