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解除异常状态理由(支付宝账号状态异常)

最近世界上发生着很多不安宁的事情,我每天见到的每个人都很低落账号。也包括我自己宝。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的复发,让我真的产生了一种“灰心”的感受。已经在我们世界中徘徊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每好不容易感觉生活即将恢复正轨,状态它就又会卷土重来,对它的防范也似乎永无止境。




我们为了适应它而养成的本是“异常”的生活方式(包括无法旅行),竟然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更不用说突发的灾难,让个体强烈地意识到在“世事无常”面前脆弱不安的生命。




世界,迟迟没有恢复到我们过往认知中的“正轨”。甚至,我们会开始担忧:或许它已经再也没有办法回到我们记忆中的过去了,或许它再也无法恢复“常态”了。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和负面情绪的阶段,我们可能会面临着哪些特殊困境和心理挑战,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以前通讯不发达时,我们很难了解到远方世界发生的事;但如今,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我们几乎可以实时走近任何一个重大的“现场”。




无论是过去两年多在疫情中积累下来的,还是最近正在发生的,在这样的不安宁的世界,都足以给浏览信息的我们,造成创伤。




研究者们状态发现,经历了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事故并幸存下来的人,并不像一些人想象中那样,从此健康快乐地生活了下去,反而一直持续地被痛苦折磨着,为自己的幸运感到内疚,甚至不断自责(Maguen, 2016)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幸存者内疚”




而现在,社交媒体大大拉近了我们与灾难的距离,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甚至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即使与我们无关,我们也会感觉自己是解除事件的“幸存者”,也体会着“幸存者内疚”。




但当这种内疚感被放大,并完全存在于主观想象中时,人们在精神上会感到巨大的痛苦,为明明“与自身无关”的灾难和困难悲伤无法自已。












我们异常都希望自己和重要的人都能拥有安定、幸福的生活,安稳的状态带给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感。




然而,当我们预期的人生道路开始充满不确定,似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和错误,我们很有可能会被突然的悲伤、愤怒、无力感等负面情绪淹没。




这时我们感受到的痛苦,来源于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拒绝。因为人类的安全感,来源于对确定性的追求。我们希望事物保持原样,希望当下和未来的事事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但当下这个不断变化的动荡世界,打破了确定性带给我们的安全感。比起生活在“正轨”时代的人们,也许经历了被疫情左右人生的我们,必须要更早地学会接受和应对世事无常。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认知就越复杂,三观因此也变得更丰富灵活,有更大的概率能在“世事无常“发生的时候,让这个事件被自己的三观容纳和理解,这时一个人就不太容易被这次无常打倒。




这和人们自身的经历有关。经历复杂,尤其是经历过重大挫折的人,会更早被迫接受世事无常,然后提前找到自己去理解这种无常的方式。人生顺遂的人,则容易缺乏足够解释“无常”的认知体系和生活哲学,以至于应对时措手不及。




除去过往经验,影响着个体对不确定性/世事无常的忍受程度的,还有以下两点:




1)总体的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决定了我们是否能稳稳地“接住”自己的情绪起伏。当面对一个难以预期的结果时,一个情绪稳定性较高的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里结束焦虑,着手进行相应的计划或者准备。




2)先在(pre-existing)的忧虑水平。有一些人是长期的忧支付虑者(chronic high worriers),ta们理由在长期的人生中都比其他人更容易担心,也更容易将一个不明确的情境或事件定义为负面的、有威胁的。




还有一些人在遭遇世事无常前,本身遭遇了压力和焦虑事件,对不确定的负面感受也会急剧放大。









账号



1)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对不确定的担忧,也会提高人们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而研究也表明,女性更容易因社会性遭遇的影响而遭受更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是因此而患上PTSD(Qiu, 2020)。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焦虑和抑郁,不仅仅是出于对他人的关怀,更掺杂着对自身的担忧。正因为面对困境的是社会集体而不是个人,我们会开始把他人的命运和自己的也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条件反射式的不安与焦灼,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仍旧是安全的。




2)持续暴露于悲伤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共解除情疲劳”




在阅读疫情中的负面事件和其他负面新闻时,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感同身受,甚至情绪比当事人还强烈,久久不能从别人的故事和异常情感中脱离出来。




在平时,这样强大的共情能力当然是一种温暖的品质,但在特殊时期,这样的特质,可能会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负担。




同理心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过度沉浸于对他人遭遇的共情,很有可能陷入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这会导致难以集中注意力、过度专注于创伤事件、感到焦虑、内疚、愤怒、恐惧、悲伤、无助,也有可能会感觉自己筋疲力尽,开始变得喜怒无常、易怒、不耐烦和孤僻(Harr, 2014)。












在巨大的时代的烟雾笼罩下,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似乎显得格外渺小和无力理由。



支付

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其实仍有能力去改变自身和我们周围的小环境,让自己和亲友们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更加平静和顺利地度过。




为此,我们找心理咨询师莫楠聊了聊,她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实操性建议:




  • 理解和接纳自己正常的感受



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了解有许多人正在共同经历这样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与灾难中的人们感同身受,是我们的正常反应。这样的共情能力能让我们作为一个群体更好地存活,但这并不是全部。




见到了他人不幸的遭遇,我们难免开始焦虑,担忧自己未来是否也会有同样的经历。如果你也有了这样的想法,你可以试试和自己的内心开展一场理智的对话,厘清想象与现实——那些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假象,并不一定会真实地发生,而你现下的反应,不论是情绪上的还是肢体上的,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在我们仍可以好好生活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将目光拉回自身,关注自己的需求和问题。




  • 你可以尝试这些方法,调整自己的身心



如果你感到焦虑:




1. 深呼吸。身体直立,感受到肩膀放松,深、长、并缓慢地吸气和呼气,仿佛水母在水里有张有弛。


2. 搜索自己的回忆,寻找一个能带给你积极感受的事物或状态。可以是图画、书籍、音乐,或一段回忆,尝试身临其境地感受它带来的积极情绪。


3. 宣泄。可以和重要的家人或朋友倾诉自己的感受,或者用大喊、运动、写日记等方式抒发自己积压的情绪。


4. 投入做一件事情,让自己进入心流的状态。比如画画,弹琴,烹饪,全身心地投入当下。


5. 冥想练习。可以尝试正念练习,也可以做想象式放松(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的安全地方)和肌肉渐进式放松(让身体努力地锁紧和放松,感受肌肉的变化)。




如果你感到抑郁:




1. 尽宝可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节律。吃饭、睡觉、叠被子,每完成一件小事都给自己鼓励。


2. 与他人建立连接。比如定期和家人通话。


3. 做好自我关怀。做和想一些能够让自己舒适和愉悦的事,不给自己增加情绪负担。







KY作者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身在其中的我们,必须学会相互依靠。




我们已经真正走到了一个“除了彼此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刻。尽管我们似乎也已经走到了一个没有共识的时代,在推荐算法的加持下,有同样观点的人被更加密集地聚合在一起,不同观点的人群之间的争锋似乎空前强烈。




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我们面对着同样的困境。我们如同同情自己一样,同情他人——我们都已经与“灾难”共处了太长的时间。




最终,这种“共同存在”的陪伴感,能带给我们许多希望与抚慰,能让我们在困难的时刻也有乐观的笑容和幽默的精神。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