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区对口帮扶的澜沧县糯扎渡镇落水洞村,1991年出生的小伙润生一直不知道自己做什么能赚到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在劳务经纪人的推荐下,2020年底,他秉持着“不赚钱,不回家”的信念,与其他20多位老乡一起,通过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到上海某快递公司,成为一名“快递小哥”,骑上电动车,走街串巷,去到每家每户,将快件送达,成为了他的使命。刚接触工作时,他一下子就懵了,派送包裹需要记路名、记街道名还要记小区名,对于文化水平不高且第一次外出的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遇到取件超时或送件过晚影响绩效工资时,他一次次萌生了退堂鼓。但是,在人社局工作人员和劳务经纪人的耐心劝导、公司内部一帮一带教机制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坚持下来了。慢慢地,他从对上海一无所知,到路名都能背出来,还能匹配方位知道小区的具体位置,逐渐变成了快递站所辖小区周边居民的熟面孔,有些阿姨,见到他还会热情地打个招呼,“今天又是你啊”。就这样,润生开始融入上海的生活,薪资也由原来的5000多元升至12000多元,逐步迈向了致富之路。他说:“虽然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很辛苦,但付出都是值得的,再努力一点,就能在老家建房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了。”像这样的润生还有很多……
抓引领,主动对接“稳就业”。澜沧县成立了161个村级劳务合作社,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劳务合作社理事长。通过搭建“党建+人社+村级劳务合作社+企业 金融”的效益共享劳务输出平台,进一步明确岗位对接、信息发布、劳务输出、稳定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切实拧紧了劳务输出稳岗就业的“安全阀”。截至目前,已有52个村级劳务合作社与各类大型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作协议,有117名劳务经纪人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作协议。
强培训,提升服务“保质量”。通过沪滇劳务协作平台引进人力资源公司举办劳务经纪人专题培训班,为劳务经纪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劳务经纪人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劳务输出合作模式,不断壮大劳务输出的队伍和力量;开展乡(镇)社保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邀请上海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专家进行交流,为人力资源公司与乡(镇)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使用对口帮扶资金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班,举办通用求职能力培训4期,参加培训193人,为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牢基础。
建机制,沟通衔接“达共识”。为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了“乡镇和村级劳务合作社负责宣传动员,人社负责审核、发布岗位及组织输送,卫健负责体检和疫情防控,交警和交运部门负责道路保通,团委、妇联等其他部门负责维权等岗前引导性培训”的多部门参与,共同发力促进成建制输出的机制;于2021年1月引进上海企业,在澜沧县投资成立麦知人力资源(云南)有限公司,在劳务输出中建立“人社 村级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 人力资源公司”的输出机制,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到东部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通过该公司,共输出农村劳动力89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77人。
沪滇劳务协作不仅给澜沧县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对澜沧县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转变,产生了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有效解决了劳务输出人员“留不下、稳不住、不持久”的问,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全方位、多领域支援合作格局。2021年共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193人,通过举办通用求职能力培训班,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实现稳定就业打下了基础;2021年举办各类招聘会32场,发布岗位信息68187条,发放宣传材料21000余份,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定期邀请各地企业代表开展岗位推荐活动,根据人岗匹配的原则,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2021年累计帮助全县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115人(脱贫劳动力962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稳岗服务,让脱贫劳动力吃了“定心丸”,鼓励不敢出去,不想出去的老百姓勇敢走出去,为已经在外务工的老百姓提供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脱贫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有收入、寄得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