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琦
一下班,我就赶紧赶到公交站,已有不少人在此等候。天暗得发灰,加上凛冽的寒风阵阵吹来,没人想多说一句话。
年轻人高个子,小平头,一身笔直的西装,一双锃光瓦亮的皮鞋,一看就不像是穷人,倒像是暴发户。
年轻人又向旁边的一个小姑娘问好,说可否用微信和支付宝倒一下零钱。小姑娘戴着耳机,低头看着手机,头也没抬地说:“没有。”
年轻人似乎有些着急了,不时地看着手表,又不时地望着公交车开来的方向。突然,他看到马路对面有家小超市,有些兴奋。他向前刚走几步,发现要穿过马路,就得跨过护栏,可要绕过护栏,要走近百米的距离才有人行横道。
年轻人有些迟疑,这一来回太浪费时间。他又返回原处,哈着手,观望着、盼望着,希望有好心人能解他一时之难。
天暗得像是被泼了墨汁,街上的车辆都早已开启灯光。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时地朝着左方,期盼公交车能早点到来。风好像更冰冷了,有人把衣服裹得更紧了,有些人跺着脚,有些人笑谈着,有些人看着手机,还有些人左看看右盼盼。
年轻人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所有人应该都知道他要找零钱了。年轻人在失望中终于有些气愤,大声地自言自语道:“谁有一块钱?我给他100元!”
现场有了短暂的安静,随后又沸腾起来。有人小声说:“天上掉馅饼,哪有这好事?”也有人说:“这年头,少管闲事。”
年轻人见没人理会,又愤愤不平地说:“不就是一块钱嘛,怎么就没有人相信我?”
这时,一个小男孩松开母亲的手,跑到年轻人旁边:“叔叔,我有一块钱。”话刚说完,小男孩就被她母亲拉了回去,母亲生气地说:“你这孩子,乱跑什么呢?”
年轻人刚刚欣喜的心,又跌落到了低谷。
公交车到了,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挤着上车。我看见年轻人退出人群,走到小男孩旁边,半蹲下,将手中的100元钱放在小男孩的手中,为他竖了一个大拇指。
随后,年轻人拦一了辆出租车,消失了黑暗与灯光交错的夜色中。
王琦,山西临猗人,运城市作协会员。在《燕赵都市报》《中老年时报》《黄山日报》《半岛都市报》《厦门晚报》《松江报》《福州晚报》《东南早报》《山西农民报》《银川日报》等全国报纸副刊发表文章上百篇。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