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大幅度增加,国家大力推动核酸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因此近几年我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又称‘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极大提升。”
近日,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39.SZ,以下简称“凯普生物”)在公告中称,出于上述理由,拟在重庆、南昌、武汉、杭州扩建新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此计划隶属定增募投项目,基于该变动,将项目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延长一年,投资总金额保持不变。
在业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运营逻辑有“规模经济”之称。
自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营业规模最大”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882.SH,以下简称“金域医学”),近年来正加速“出海”的步伐,服务半径覆盖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和地区。
不过,规模扩张的同时,在实际落地运营中也不乏调整。
2021年上半年,金域医学对旗下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普通合伙)、常州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进行清算注销。
跑马圈地做大规模
根据公告,此次凯普生物增加实施地点并延期的募投项目包括核酸分子诊断产品产业化项目、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升级项目,是凯普生物于2020年发行定增的募投项目,分别拟投入1.32亿元、1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述两个项目分别累计投入2119.2万元、3507.1万元。
其中,针对核酸分子诊断产品产业化项目,凯普生物拟增加“广东省潮州市经济开发试验区兴利路与创业北路交界处东北侧(地块编号D5-2-1、D5-2-3)”作为实施地点。公司称,这有利于扩大生产场地面积,补充完善生产配套和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扩大公司分子诊断产品整体产能,更好地促进募投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升级项目方面,此次变更后,其实施地点将在各省市医学检验所(不含兰州所、南京所及香港所)的基础上,新增重庆、南昌、武汉、杭州医学检验所。
上述两个项目的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均从2022年3月实验室延期至2023年3月。
记者注意到,对于作出上述两项措施的原因,凯普生物均提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
凯普生物称,疫情带动分子诊断试剂及相关配套仪器耗材等需求的增加,公司分子诊断产品收入迎来较快的增长,原募投项目实施的场地空间已不能满足公司持续提升分子诊断产品生产能力的需要。
另外,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是近年来凯普生物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司正加快相关实验室建设等,以满足当前市场上复杂多样的检测需求。
凯普生物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拟进一步扩大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业务在全国范围的覆盖,逐步形成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医学检验服务网络。
对于经营模式,凯普生物方面称,公司已逐步打造形成“核酸检测产品 医学检验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该项业务的收入来源以分子诊断检测服务为郑州主。同时,因各地实验室积极参与新冠核酸检测,收入也取得咨询公司快速增长。
2021年上半年,凯普生物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超1500万人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检验服务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251.98%。
在扩张方向上,凯普生物以辐射全国重点城市为主,而金域医学则是进行市场下沉,同时铺设物流网点。
根据披露,截至20实验室21年6月30日,金域医学已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建立38家中心实验室,并建立区域中心实验室、快速反应实验室,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其中,合作共建实验室600余家,物流网点超过2500个。
金域医学称,为进一步提升郑州合作医疗机构的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体验,公司从多方面进行全流程分析,通过物流信息化等手段,并结合实验室的专业化管理管控体系,为客户提供临床诊疗信息与解决方案,满足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需求。同时,大力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切实把优质资源下沉到广阔的市、县及乡镇、社区一级等基层医疗机构。
2021年上半年,金域医学的医学诊断服务业务实现合同收入52.02亿元,占比96%。
对于当前资质的市场格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报告,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有四大龙头(按营收计算),分别为金域医学、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244.SZ)、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002030.SZ,以下简称“达安基因”),市场份额分别为26.2%、15.1%、8%及7.8%,合计占比过半。
检测需求能否持久?
正如凯普生物所言,新冠疫情推动下,核酸检测需求增加。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13日,全国已有8437个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是2020年3月底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医疗卫生机构的4倍。
公立医疗机构面临一定程度的核酸检测压力下,国家政策的扶持及广阔的市场需求给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带来了发咨询公司展机遇。
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提及,各省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检资质测。截至2020年三季度,在全国提供核酸检测的机构中,二、三级医院共3470家,疾控机构有916家,ICL有418家。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报告指出,中国ICL市场规模一直维持显著增长,由2016年的117亿元增至2020年的1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预计于2025年达到4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4%。
巨大的市场前景面前,布局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也具有一定的门槛。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从事医学检验或病理诊断服务,能独立承担相应医疗责任的医疗机构。其开设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需通过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7025及ISO15189实验室认可等。
凯普生物方面对记者表示,其认为,近几年因疫情防控需要,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数量大幅增加,相关部门后续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将会有更高要求。
而在自身运营方面,金域医学及其子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增加3笔实验室投资的同时,清算注销了另外3家公司,包含1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间接持股100%公司,均未提及具体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