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互联网 >

色彩搭配很重要,快进来看如何在前期进行正确的色彩搭配

正所谓,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影片不调色,导演要挨饿。短短一行文字就足以证明调色在整个影片制作流程中的重要性了,而这篇文章我们给大家讲讲影响我们后期调色的重要一环——色彩搭配。需要注意的是色彩搭配并不是后期工作,而是前期对整个拍摄场景的色彩把控,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色彩的搭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影片。


彩色电影发展史


在了解色彩搭配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彩色电影的发展史,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发明了照相法,可以将现实物体以照片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时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论题,就是马在奔跑时四肢是否都会离地;英国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为了论证这个论题,就通过当时的拍照技术,拍摄了奔跑的马,最终也证实了马在奔跑时始终会有一只脚着地,而之后有人无意识的快速拖动了他拍摄的照片带,结果静止的马动了起来,这便是动态视频的雏形,但这终究只是照相法的运用;1882年,法国人马莱就利用左轮手枪的原理,研制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摄影术取代了照相法;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等人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但这也仅限于黑白电影的拍摄。


当时的电影制作者也开始追求将电影彩色化,最早的电影人就尝试在拍摄后,通过手工在胶片上进行着色,从而在放映时有彩色的效果,但这样不仅费人工,还容易出现颜色的偏差;之后,随着电影成为大众媒体行业,即使当时已经出现了胶片的上色模具,但也无法满足摄制需求,这时便出现了整体染色工艺;他们将拍摄的黑白胶片整体浸泡在特定的颜色染料中,通过色彩来增强情感表达,但直到1927年,电影行业引入何时声音技术,这种染色技术会使得胶片上的声音轨迹出现问题,因此这种技术也逐渐被放弃了。


早在1908年,Kinemacolor就推出了交替滤光法的色彩技术,通过在投影机前放置红色和青色的滤光片,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就能让黑白影像获得彩色的效果,但是由于现实技术的原因,这种彩色影像无法显示蓝色色调,并且容易出现色边纹问题;


到了1922年,Technicolor通过特殊的分束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彩色电影录制,后面到了1941年,Technicolor推出了单层多底的彩色胶片,从此几乎垄断了彩色胶卷行业20多年,此后彩色胶卷的技术持续发展,彩色电影也正式成为主流。


21世纪数字时代,电影技术迎来了第三次技术革新,人们不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就能获得彩色的图像,只需要通过电子设备就能轻松实现彩色图像的获取。


色彩搭配


看完彩色电影的发展史,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色彩,我们之前也做过关于色彩的专题,可以自行翻阅查看。


现在我们看到的视频,是由很多个像素组成,每一个像素都带有两个信息值,一个是色度值,另一个是明度值。理论上,将色度值拉到最低,你就能获得一个黑白画面,而将明度值拉到最低,你就能获得一片五彩斑斓的黑。


在我们实际创作当中,影响色彩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界的事物有着自己天然的色彩,同时人造的色彩又会改变这些天然色彩,比如说喷漆、打光,我们所使用的拍摄设备也有自身的色彩倾向,而且后期也可以将色彩进行二次处理,这一系列的因素都能影响到最终成片的色彩。


那在创作中怎样才能让色彩为我们所用呢?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定调,在拍摄前期就需要将拍摄效果定下色彩基调,因为视频的色彩不仅可以提升观看感受,还可以影响观看者的情绪,确定基调会让我们整个创作过程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可以缩减工作流程,那如何进行定调呢?


其实定调也就是在前期为影片做色彩的搭配,通过不同的色彩组合,确定影片的基调。它可以是科幻的,也可以是恐怖的,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影片给我们的感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那我们这里推荐给大家两个方法,第一就是在专业网站,查找电影的静帧画面,然后去到这个叫coolors.co的网站,通过在这个网站中进行色块的排列,最终导出像这样的带有色块的图片,可以为甲方和拍摄团队带来更加直观的基调选择,同时为前期的置景做参考。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德塔的取色仪来做色彩的搭配,只需要吸取场景中物体的颜色,就能在手机APP中显示这个颜色的具体信息,而且它还能为我们提供几种不同的配色方案,只需要根据这些配色方案去寻找相应的道具,并将这些道具运用到实际的拍摄场景中,就能获得你所需要的色彩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商业的产品拍摄中,这款取色仪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通过对主产品取色,就能获得多个色彩搭配方案,从而为实际拍摄提供多个解决方案。


前期我们使用取色仪获得物体的颜色数据,后期就能通过这些颜色数据作为调色的参考,再配合上德塔的24色色卡进行使用,可以更加准确的校准画面色彩。


总的说来,从人类将色彩运用到影视创作中那一刻起,便清楚的认识到色彩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它可以跟我们生活一样,也可以完全不同;影像数字化技术的出现让电影创作者有了更加便捷的创作工具和更大发挥创意的空间,在未来还会有更加先进的影像技术出现,技术和艺术的发展总是相伴而行的,有了更出色的技术便可以让艺术表达更富有感染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