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全资子公司注册资大于(全资子公司设立条件)


1.2.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持股集中


据公司 2021 年三季报披露,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直接持股占比 62.94%。宁波筑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公司控股股东迈科国际控股(香 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与其为一致行动人,直接持股占比 0.49%。公司实际控制 人及最终受益人为邬建树,直接持有拓普集团 0.65%的股份,并直接持有迈科国际控股 (香港)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邬建树直接及通过路径共持有拓普集团 64.08%的股份, 公司前十大股东共计持股 70.81%,股权较为集中。


1.3. 受益新能源汽车崛起,持续鼓励技术创新


受益新能源汽车崛起,公司营收快速增加。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客户的快速崛起, 电动化、轻量化趋势,公司营收快速增加,2021 年 1-9 月实现营收 78.23 亿元,同比 81.1%,归母净利润 7.53 亿元,同比增长 94.44%。





持续鼓励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公司上市之前便具备了全球主机厂同步研发实力,上市之后依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除了传统业务之外,围绕轻量化/智能驾驶方 向持续加大布局,重视人才引进,公司人均收入快速提升。


1.4. 单品类赛道冠军,客户结构持续更新


1.4.1. 深耕减震 降噪基础核心业务


NVH 产品结构:公司减震 内饰的主要产品为:1)减震产品,扭振、悬置、衬套三 类橡胶减震产品;2)内饰产品,前围板、行李箱隔板、顶棚、地毯等降噪和内饰功能件。


与 OEM 深度合作,实现同步开发。汽车 NVH 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司与国内 外主要整车厂建立稳定伙伴关系,先后参与了上海通用、通用汽车、宝马、奥迪等多个 OEM 项目的同步研发。公司在同步研发中参与到整车性能和结构的设计及测试环节, 成为整车制造商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利于公司与整车制造商保持良好合作关 系,从而在 OEM 市场中维持稳定的客户群。


1.4.2. 减震产品全国第一,进入国际 OEM 配套体系


减震为金属-橡胶复合产品,隔绝动力总成与地面振动传导。减震产品分为橡胶减震 产品和弹簧阻尼减震产品,其中橡胶减震产品在整车中的分布最为广泛,用于动力总成、 车身、底盘等各类结构件之间的弹性连接和缓冲。公司橡胶减震器产品单车配套价值约 为 600 元左右,价格与毛利率相对保持稳定。





产品市占率全国排名第一,进入国际 OEM 配套体系。公司橡胶减震产品 2011-2013 年销售额连续排名全国第一,根据我们测算,2019 年国内市占率约为 7.4%(销量口径)。 同时出口至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是国内为数不多进入国际整车 OEM 配 套体系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客户格局相对分散,通用、摩比斯、吉利等为主要客户。减震系统客户格局相对分 散,包括通用、吉利这样的主机厂,现代摩比斯这样的 Tier1 以及 Ferdinand 这样的汽车 售后企业。公司在减震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安徽中鼎、宁海建新、东海橡塑等企业。


1.4.3. 隔音系统->整车声学套组,内饰产品不断升级


隔音系统->整车声学套组,产品持续升级。隔音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减子公司小或消除 发动机噪声、路面噪声和风噪等车内噪声。每一处使用的隔音材料和产品各不相同。公 司产品目前已经发展到发动机内饰系统、外饰系统、乘员舱内饰系统、行李舱内饰系统、 密封系统等整车的声学套组,可以实现系统级公司注册的整车隔音方案。


新能源客户放量设立,营收触底回升。2015-2020 年,公司内饰产品营收从 11.35 亿元提 升至 22.24 亿元,复合增速为 14.4%。2015-2018 年期间,因为在吉利、上汽通用等配套 车型的上量导致营收增长较快。2018 年之后汽车行业整体下滑,致吉利和上汽通用销量 受到影响,导致内饰产品营收下滑,特斯拉销量放量,带来 2021 年营收快速增长。


行业特性导致格局相对分散,全产业布局毛利相对较高。因为壁垒低且需要就近配 套,因此行业集中度低且毛利率水平较低,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内玩家,包括华域汽车、 宁波华翔、常熟汽饰等。公司从纤维系统-基材系统-面料系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因此 毛利率尚可。





核心客户为通用 吉利,新势力带来主要增量。内饰系统主要客户为上汽通用、通 用五菱以及吉利汽车等传统整车企业。除此之外,特斯拉、高合、AITO 等造车新势力 企业也成为内饰产品客户,随着后续新势力车企销量的快速增长,将为公司内饰系统带 来主要营收增量。


1.4.4. 客户结构持续更新,产能实现全球布局


把握产业趋势,客户结构持续更新。2015 年之前,通用汽车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在国内乘用车总量上升的过程中,公司跟随通用汽车不断成长。从 2015 年开始,自主 品牌逐渐开始崛起,吉利汽车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并成为第一大客户。2020 年开始的 新能源汽车浪潮,特斯拉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继续驱动公司营收进一步增长。公司 目前已经完成了 Rivian、华为等造车新势力的供应布局,未来有望跟随新能源产业趋势, 继续提升营收体量。


海外布局研发中心,产能实现全球布局。公司自 2012 年起布局海外技术中心的建 设,截至 2016 年,已在美国底特律及瑞典哥德堡设立两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并分别 在加拿大多伦多、德国威因海姆、法国勒瓦卢、巴西圣保罗、马来西亚丹绒马林配置专 业技术人员。在中国、马来西亚、巴西、波兰都拥有制造工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战略眼光 人才机制,推动产能逆势储备 品类拓展

2.1. 具备战略前瞻眼光,借助资本市场不断逆势储备产能


全国乘用车进入下行周期,公司核心客户增速放缓。从 2017 年开始,全国乘用车 市场进入下行周期,需求持续低于预期,从 2016 年的峰值 2437.7 万辆逐步下降,公司 的核心客户上汽通用与吉利汽车分别于 2017/2018 年到达销量顶峰,此后销量逐步下降。



公司产能逆势扩张,ROE/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数据下降。行业下行周期中,公司 通过 IPO/定增等方式融资,逆势不断进行产能扩张,为下一个周期进行产能储备。在产 能的持续扩张中,带来较大资本开支且逐步转固带来了折旧大幅上升,导致 ROE/净利 润率以及资产周转率等数据不断下降。


传统车企销量复苏 新能源客户崛起,产能利用率条件回升带来盈利指标改善。2020 年 开始,随着公司传统客户销量企稳、订单复苏,以及新能源核心客户产量的快速放量, 推动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带来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改善,最终推动公 司的 ROE 指标回升。


2.2. 独特人才机制 科学管理架构,助推产品品类扩张


坚持非家族化科学管理模式,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公司坚持非家族化的科学管理模 式,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公司实际控制人邬建数先生无近亲担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等均为职业经理人,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透明的 决策和管理制度。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已 经建立了一支由一百多名博士、硕士组成近 2000 人的科研团队。


采取事业部制管理架构 横向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公司在 集团层面采取事业部制管理架构,可以有效降低管理压力,聚焦所辖业务,提升运营效 率,并形成相对竞争。在事业部层面采取以销售为龙头的横向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组 织以市场为导向,聚集资源,快速响应。在业务单元层面采取金字塔式组织机构,严格 执行流程标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打造“2 N”产品矩阵,目标 Tier 0.5 级供应商

3.1. 成功经验复制 技术迭代升级,打造“2 N”产品矩阵


借助 NVH 成功经验,技术迭代推动品类拓展。公司依托在 NVH 赛道上管理 研发 制造 商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技术迭代升级。1)借助橡 胶减震产品的金属-橡胶技术,切入轻量化底盘 空气悬挂业务;2)通过收购福多纳和浙 江家力,补全高强度钢底盘技术;3)大力研发汽车电子业务,并依托其带来的电控技术 和精密制造能力,成功研发热管理系列产品;4)凭借轻量化底盘业务积累的压铸 模具 制造技术,切入一体化压铸领域。


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目标 Tier 0.5 级供应商。公司目前在原有减震 声学产品基 础上,发展出“2 N”的产品矩阵,单车价值量从原来的 2000 元左右,不断提升:1)轻 量化底盘系统单车价值量约为 3000 元;2)汽车电子单车价值量约 3000 元(推广中); 3)集成式热泵系统单车价值量约为 3000 元;4)空气悬挂系统单车价值量约为 8000 元 (推广中);5)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产品,单车价值量约为 2000-10000 元(推广中)。 公司能够提供的产品单车价值量超过 2 万元,并且努力实现模块化供应,向 Tier 0.5 角 色转变。


3.2. 铝合金轻量化:底盘产品快速放量,一体化压铸完成布局


政策推动,节能减排标准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汽 车领域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2020 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专家修订编制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2.0》发布,对于乘用车新车的油耗做了具体的要求, 2025/2030/2035 年乘用车新车的平均油耗需要达到 4.6、3.2、2.0L/100km,节能子公司减排标 准持续升级。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核心关注。在政策 市场的双重助子推 下,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从 2020 年 1 月的 2.7%提升到 2021 年 12 月份的 21.3%,随着新能源车份额的不断扩大,相关的问题也逐渐突出。根据“中国汽车流通 协会”对于新能源车主用车体验的面访调研结果,用户购买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电池 续航能力”,占比达到 31.8%,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核心关注内容。


轻量化助力节能减排,铝合金材料性价比最佳。根据“布勒中国”的数据,汽车重 量每减轻 10%,最多可实现节油 5-10%,整备质量每减少 100kg,百公里油耗可以降低 0.3-0.6L,减少 CO2 排放 8.5g/km,因此轻量化成为节能减排领域的重点发展技术。同时 在不同的轻量化材料中,对比多种金属合金和碳纤维,铝合金的性能、密度以及价格等 多方面具备优势,是最具有性价比的轻量化材料。


乘用车铝合金市场空间广阔,2025 年车均用量接近翻倍。根据国际铝业协会发布的 数据,2020 年国内传统乘用车用铝量约为 139kg/辆。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 图》提出我国 2025/ 2030 年单车用铝量目标为 250kg/辆和 350kg/辆,2025 年国内铝合 金市场空间约为 1362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17.1%,其中三电系统/轻量化底盘/ 车身结构件 2020-2025 年 CA条件GR 分别为 62%/25%/72%。


并购 扩充产能,切入铝合金底盘轻量化领域。公司最初底盘业务为控制臂产品, 2015 年为了提升悬架事业部的综合实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协同性,将悬架系统与底 盘系统事业部进行合并。2016 年公司获得特斯拉 Model 3 和蔚来车型的轻量化底盘定点 协议,并于同年 11 月在杭州湾购置 500 亩土地扩张产能。2017 年公司收购福多纳,获 得包括前副车架总成、后桥总成、摆臂总成、控制臂等全套底盘相关系统产品技术。





切入新能源品牌供应链,受益销量增加营收快速增长。公司轻量化零部件底盘客户 主要面向新能源车企,包括特斯拉、Rivian、蔚来、高合、赛力斯等。2020 年特斯拉上 海工厂完成建设,2021 年销量快速放量,公司给 Model 3/Y 供应全套底盘系统,底盘系 统营收快速增长,2021H1 同比增速达到 68.9%。后续其它新能源品牌的陆续投产和放 量,将进一步推动公司营收增长。


资金 技术 客户 管理综合能力壁垒,产能储备最为充分。公司优势:1)具备底盘 整体设计能力及试验验证能力;2)掌握压铸、锻造、挤出多种轻量化工艺;3)攻克底 盘核心运动部件技术难关。相较于其它轻量化底盘系统竞争对手,公司的产能储备最为 充分,能够配合新能源产业链及造车新势力产能迅速拓展的需求,充分的应对产业变革 带来的新的机会。


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技术,车企 供应链陆续跟进,市场空间广阔。2020 年特斯 拉推出一体化压铸技术,通过压铸替换了传统车身制造冲压 焊接的方式,利用一台锁 模力为 6000T 的大型压铸机将整个后底板 70 余个零部件精简为一个,后续计划通过 2-3 个大型压铸件替换 370 个零部件的下车体总成。这项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车身结构件 的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升车身安全以及车身制造精度。基于以上优点,多家车 企宣布跟进该项技术,根据我们测算,2025 年国内一体化压铸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389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205%。


与力劲集团战略合作,布局一体化压铸。2021 年 9 月,公司与力劲集团就汽车轻量 化、大型汽车结构件一体化成型项目达成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在已经购置了近 100 台力 劲压铸机的基础上,拓普向力劲继续订购 21 套压铸单元,其中包括 6 台 7200 吨、10 台 4500 吨和 5 台 2000 吨的压铸设备。





轻量化全工艺 超级压铸机布局,轻量化底盘及一体化压铸业务成长可期。与竞争 对手相比,公司具备铝合金加工领域的压铸、挤压、锻造全套工艺,并且订购了最多的 大型压铸机设备,在轻量化底盘及一体化压铸领域业务成长可期。


3.3. 智能驾驶:EVP 真空泵率先量产,IBS 静待花开


EVP 真空泵率先量产,电子动智能化共同推动线控制动普及。新能源车因为真空源的 缺失,需要真空泵或者线控制动协助完成公司注册系统建压。智能化带来的对于执行单元更快反 应的诉求(ESC 建压 600ms,线大于控制动建压<150ms),共同推动制动系统向线控制动方 案升级。根据我们测算线控制动产品 2025 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208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达到 80%。公司 EVP 真空泵率先实现量产,线控制动产品 IBS 为目前最为先进 的 One-Box 方案,有望逐步实现量产。


底盘域集成成为趋势,底盘电子产品矩阵完善。在电动智能化背景下,通过线控化, 整车的制动和转向功全资能可以通过多途径进行实现,因此,将所有的底盘线控系统的控制 功能统一进行控制成为效率最高的方式,也是未来的演变趋势。公司在制动和转向系统 领域具备完善的产品矩阵,有望顺应行业趋势不断拓展业务。


3.4. 热管理:后起之秀,积极布局系统级供应商


电动化趋势推动热管理系统升级,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广阔。电动化带来热管理系统中泵、阀、压缩机等关键部件的电动化升级,同时为了电机、电池等新增部件 的热管理过程需要增加新的零部件。同时为了增加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提高供暖效率, 采用的热泵系统等都会增加热管理系统的价值量。根据我们测算,新能源车的热管理系 统价值量约为 6500 元,传统燃油车的单车价值量约为 2500 元,新能源车热交换器、空 调压缩机、泵、阀等产品的价值量在 2025 年有望达到 641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达 到 48.7%。





依托汽车底盘电子技术,进入热管理系统领域。公司依托前期研发 IBS 智能刹车系 统过程中所形成的电控及精密制造的能力,成功研发热泵空调、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 等产品,为特斯拉热泵系统实现供货。2021 年公司成立热管理系统全资子公司,注册资 本 20 亿元,加紧研发集成式热泵总成 2.0 系统,有望为特斯拉外客户实现供货。


自主供应商立足优势单品,努力实现系统供应。 热管理领域海外巨头如法雷奥/电 装/马设立勒/翰昂等,产品布局相对完善。而国内自主供应商依托自身优势单品,如拓普依 托 IBS 智能刹车系统研发能力,热泵总成、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等产品进军热管理 系统。 银轮股份基于热交换器优势,三花智控基于阀类优势,努力实现系统集成供应能力。


3.5. 空气悬挂:切入蓝海市场,快速建立供货能力


豪华车高端配置,提升驾乘体验。空气悬挂能够带来:1)主动调节底盘高度,刚好 的实现行驶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2)更好的隔绝路面震动,提供非线性刚度曲线;3) 根据路面反馈及车身姿态阻尼实时变化,改变悬架的软硬,从而提供更佳的驾驶体验。


系统构成复杂,高成本导致渗透率极低,市场空间广阔。因为整套主动悬挂系统的 系统包括供气单元(压缩机、储气罐、分配阀等)、空气弹簧、可变阻尼减振器、控制系 统、空气/电路管路等部件,过去由海外 Tier1 进行整体供应,单车价值量在 12000-14000 元,主要由 70 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配置。根据我们测算,截至 2021 年,全国空气悬挂渗 透率约为 1.8%,除去进口车型之外的渗透率约为 0.7%,渗透率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拆分供应推动核心单元国产化进程加速,自主企业实现量产落地。空悬系统的两大 核心零部件: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压缩机、分配阀、储气罐)具备较高的技 术壁垒。为了降低系统的配置成本,主机厂通过拆分总成的方式分别给予定点,为国内的本土供应商单点突破提供了机会。





消费升级+自主品牌向上突破,配置车型价格下探明显。相比较传统自主品牌,智 能科技和驾乘体验均是自主新势力品牌和自主高端品牌的主要卖点,空气悬挂同时符合 这两点需求。在自主传统/新势力品牌不断向高端化突破的过程中,也不断的给消费者提 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和更高的“性价比资”,使得空气悬挂配置车型价格不断下探,蔚来汽 车/红旗/岚图/极氪等配置空气悬挂的车型价格下探至 30 万元上下区间。


需求增加 成本下降,共同推动空气悬挂加速普及,市场空间广阔。需求端:1)新 能源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里程增加诉求、减重诉求;2)消费者需求升级带来智能科技和驾 乘体验诉求;3)自主品牌向高端化突破带来的“性价比”配置诉求共同推动空气悬挂需求增加。供给端:1)车企要求总成拆分供应,带来自主供应商定点加速突破;2)国产 替代带来系统成本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加速推动了空气悬挂的普及过程。根据我们测算, 到 2025 年空气悬挂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63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51.3%。


空气悬挂工厂落成,快速建立综合配套能力。2021 年 11 月,拓普空气悬架系统一 部工厂正式落成,占地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计划 2022 年 6 月正式 投产,可实现年产 200 万只空气悬架,50 万辆车/年的配套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 前/后空气弹簧总成、集成式供气单元、高度/加速度传感器以及 ECAS 控制系统的全套 业务建立。同时具备了单气室和多气室的技术,提供不同悬架刚度,应对多种工况。


4. 新模式获得新能源客户认可,产能储备应对产业趋势

4.1. 北美客户率先采用模块化供应,新势力入局有望推动供应链变革


北美单车价值量提升,率先完成 Tier0.5 战略。目前国内车企供应链倾向于拆分供 应,除特斯拉 Model 3/Y 接受模块化供应,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客户单车价值量相对偏低。


公司战略重心向北美迁移,率先在北美实现 Tier0.5 战略,根据公司披露,亚马逊 Rivian 项目配套单车价值量实现 11000 元,福特全顺电动车单车配套价值也有较大提升。





4.2. 新能源客户销量快速增长,产能储备应对产业趋势


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客户产量快速爬坡。从 2020 年起,新车销售的新 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根全资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从 2020 年 1 月的 2.7%提升至 2021 年 12 月的 21.3%。公司新能源客户的产量快速爬坡,以特斯拉为例,2020 年全球销量 49 万台,2021 年全球销量 99 万台,预计 2025 年全球销量能够达到 450 万台,2021-2025 年 CAGR 达到 46.0%资,其它新能源客户同样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充足产能储备,应对新能源变革大势。公司从上市后,借助自有资本及融资资金加 大对于产能储备的扩张。上市前拥有土地合计 855 亩,截至 2021Q3,拥有土地使用权 超过 3573 亩,新增土地主要用于轻量化底盘、空气悬挂、汽车电子和热管理系统。根 据我们测算,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3382 万台,2021-2025 年的 CAGR 为 54%。公司为新能源产业的变革做了充分的产能储备。


5大于. 盈利预测

1)减震业务保持稳定增长;2)隔音/轻量化底盘业务跟随新能源客户快速增长;3) 汽车电子业务逐步放量;4)热管理系统中集成式热泵 2.0 版本逐步推广;5)空气悬挂 系统根据公司披露,计划于 2022 年 6 月正式投产,2023 年逐步放量。


基于以上核心假设,我们预测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为 109.5/151.5/206.5 亿元,同 比分别为 68.1%/ 38.4%/ 36.3%;归母净利润为 11.0/16.3/23.4 亿元,同比分别为 75.1%/ 48.3%/ 43.6%,对应 EPS 为 1.00/1.48/2.13 元,对应 PE 为 54.66/36.86/25.67 倍。


我们选取具备相同业务的四家企业:伯特利(线控制动 底盘轻量化)、文灿股份(一 体化压铸)、保隆科技(空气悬挂)、三花智控(热管理)作为拓普集团的可比公司,2021- 2023 年平均 PE 为 54.8.5/31.9/23.5 倍。我们认为公司技术持续迭代,具备完整的产品技 术矩阵,充足的产能储备。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行业趋势下,有望获得更大 的市场份额,具备更高的估值溢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