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湖北省监利市荒湖农场防疫政策(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大垸农场)

十一


社会事业谱新篇




或许,现在的东西湖人已经感觉到了自己所居住的这片土地,社会事业发展的成就有多么的突出。其实,从围垦建场开始,垦区就十分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1、科技事业


1958年以前,东西湖区是没有科研机构的,更谈不上科学技术力量。但是,围垦建场后,全区的科技组织如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就不断建立和健全了。


在科技管理机构方面,东西湖农场管理局1958年3月成立时就设置了生产技术室,负责全区生产技术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翌年5月,东西湖区人民委员会成立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61年6月,设立东西湖区农管局生产技术室。1973年6月,东西湖农场革委会下设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计划与科学技术工作。1978年,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为区政府管理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


或许,一般人看了这些管理机构不以为然,但实质上这就是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老大难,难在老大。”有了“老大”这个科技管理机构以后,就不愁“老大”要生长出“触角”,也就是相应的科研单位,只有有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科技工作才能最后落到实处。


因此,从1963年开始,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东西湖区水产科学研究所、东西湖区园艺科学研究所、东西湖区农业机械研究所、东西湖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相继成立。同时,区政府还建立了区科协以及区直有关部门、农场、街道、工厂科研所的科协组织52个,使全区形成了三级科技体系,科普网络基本覆盖全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委、区政府决策层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普培训、科技下乡、学术交流等活动,全民科技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同时,科研人员围绕全区农业结构调整,面向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截至2000年,全区科研单位承担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达300余项,其中有近40项成功获奖。全区推广、普及、应用的科技成果达400多项,新增产值200多亿元,科技成果应用率在9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


成立于1963年3月的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建所后坚持以科研为主,以种子为中心,面向生产,服务生产,常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15项以上,累计承担与完成科技项目250余项,提交各类单项技术总结报告1000余项次,获得科技成果项目73项。


区农科所在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栽培方面,先后在全区推广了蔬菜大营养钵育苗栽培技术、冷凉纱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无滴膜的应用、蔬菜大棚三膜栽培技术等10余项新技术,以及西兰花菜、上海青萝卜、湖南彩椒等20余个蔬菜新品种。这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内蔬菜产业的发展,多次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市评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区农科所党委书记兼所长、高级农艺师孙明芳,建所后坚持带领科技人员把辛安渡、新沟、慈惠等农场当做鄂光棉的试种基地,悉心指导棉农播种、间苗、打枝、抹杈,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将当地的皮面生产由30余公斤提高到60余公斤,单产提高了一倍。接着,她又带领科研人员在全区大力推广“汕优63”杂交水稻,水稻产量从原来的400余公斤增加到600余公斤,不仅产量提高了50%,稻米的口感也大大优于传统水稻。为此,孙明芳被评为全省农垦系统唯一的先进代表,参加了1984年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表彰会议”。


东西湖区水产科学研究所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先后取得鱼类新品种的培育、颗粒饲料养鱼(高产试验)、草鱼出血病的防治等10多项成果。如成功培育出“鲜鲤”、“异育银鲫”等优良品种,研制出草鱼出血病疫苗等,年生产优质苗种4亿万尾,推广到全国24个省、市的养殖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卫生事业


作为一个从荒湖古泽上建成的垦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围垦建场时区委、区政府就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1957年7月,围垦战役尚未打响,东西湖区围垦工程指挥部就设立了卫生处;1958年9月设立了卫生科;1976年单设区卫生局,承担全区的卫生行政管理职能。


垦区最早的医院,无疑就是东西湖人民医院了。不过,区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农管局职工医院,创建于1958年的春夏之交。当时正值全国大办农业的高潮时期,武汉军区后勤部为支援东西湖围垦,受命从157、161、193、195、湖北咸宁、河南鸡公山等6家陆军医院抽调了210名复转军人和各类医务人员,按照县团级建制,并配备了相应的医疗器械设备,集体转业移交给了东西湖农管局。


当年6月,由于东西湖围垦建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这批组成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职工医院的转业医务人员,按照上级要求兵分三路,一路进军李家墩工地治疗点抢救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一路来到新沟医疗点为普通病人开展救治,另一路来到吴家山脚下,为当地群众开设小量门诊。


1959年元旦,吴家山小门诊部和部分简易平房宿舍建成,在李家墩工地开展抢救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的医务人员,在胜利完成千余名患者治疗任务后也凯旋回到吴家山大本营。


原武汉军区193医院医生樊锦文是这批复转军人之一,他也是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支援东西湖围垦筹建东西湖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之一。离休后在家安享晚年的他,不论是在晨曦薄雾中花团锦簇的小径中晨练,还是在华灯初上车流如织的街道旁漫步,触景生情,总会勾起内心深处那难忘的记忆,回想起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樊医生说,他和战友们来到吴家山两山之间选定的东西湖区人民医院院址一看,空旷的原野地势高低不平,杂草没膝,不时还有野兔、野鸡和麂子出没。既没有道路,也没有人烟,到处是一片荒凉。工程队在紧张施工时,由于人手不够,作为院方留守人员的他在政委、院长的带领下,自发参加了医院的建设,如道路平整、建材的备送等。时值盛夏,他们白天在烈日下暴晒,挥汗如雨,晚上就在临时搭建的芦席棚子里休息过夜,蚊虫叮咬,夜不能寐。当时别说没有电扇、空调,就连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都是一种奢望。


据樊医生介绍,过去在部队吃饭实行的是供给制,但到了地方按照定额用发放的粮票换成餐券到食堂打饭,很多人还真不适应。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很多人一个月的口粮20天就吃完了,剩下的日子只能靠东借西凑。建院期间,正好遭遇“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大家感觉怎么计划和节省定额的粮票都不够吃。由于长期吃不饱,不少人患上了营养不良和贫血症。在这种情况,院领导就带领大家在吴家山上开荒种红薯和南瓜,以补充主粮的不足,共度困难时期。


1961年1月,农管局职工医院更名为武汉市国营东西湖区中心医院,第二年6月又复名农管局职工医院。而新沟治疗点的医务人员在收治各类病人后,迁至新沟镇,改称新沟分院。


在组建区人民医院的同时,各农场也相继建立了医务室、卫生室(站、所)。率先成立医务室的是棉粮二场,医务人员是由来自市部分下放干部和市水利局的医务工作者11人所组成。接着,巨龙乡划入国营农场,这个乡的联合诊所转为粮棉五场卫生所。然后,粮棉一场、三场、农牧试验站、径河园林队等先后成立了卫生所。1960年前后,区内各农场医务室、卫生室(站)先后进行了合并调整,一律更名为农场卫生所。


20世纪70年代,全区又先后建立了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妇幼保健院等。同时,各农场也设立了相应的防疫员。至此,全区基本形成以区医疗防治为中心,农场(工厂)医院为枢纽、村队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垦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基本有了保障。


3、教育事业


尽管20世纪50年代末期东西湖才围垦建场,但境内的教育工作却在20世纪初期就出现了。


在《东西湖区志》上,我看到关于教育的记载,已经追溯到了清朝。也就是说,早在清代这里就已经开始有私塾出现了。1908年,夏口厅在柏泉、新沟两地,设置了两所官办初等小学学堂,共招收学生120人,成为东西湖境内最早的公立学校。到了民国初期,又增设几所学校,至1938年武汉沦陷时仅存学校两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又兴办国民学校,至1948年发展至5所,在校学生536人。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接管旧学校的同时,还开办一些新学校。1952年,全境小学达27所,在校学生8562人。1954年,全部接管为公办。1956年,汉阳县人民政府在柏泉创建汉阳县第九中学(今柏泉中学),为境内中等教育发端;同时,在新沟镇开设了职工业余学校,为境内成人教育之始。


1958年,东西湖围垦建场后,遵照省人民政府决定,接管了境内分属汉阳、汉川、孝感、黄陂四县的22所小学。同时,推行教育部门办学为主与农场办学并举的方针,先后增设了中、小学校,并创办了第一所机关幼儿园。1964年,创设了东西湖区半耕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培养农业建设人才。“文革”期间,根据“队有小学、场有中学”的原则,大兴中、小学建设。至1975年,全区小学增至84所,中学20所。


1961年11月,从吴家山中学调到原区文教局工作的秦立长老师,经历了当时东西湖大兴中、小学的全过程,对每个学校的情况基本都了如指掌。在他看来,建场初期尽管学校的数量增长很快,但办学条件都很差,不少学校既缺教室又缺课桌凳,更谈不上什么电教设备。


例如东山农场的原巨龙小学就是以刘姓和周姓两户人家的祠堂为教室,柏泉农场原红光小学是以天竺教神学院学生宿舍做教室,辛安渡农场原代家湾小学(后改名三合小学)是以民间做佛事的“善堂”做教室。还有的农场教室没地方,就用“牛棚”凑。柏泉农场的老屋小学学生,就在“牛棚”里上过课。也就是白天上课时学生把牛牵出去,把牛棚打扫干净,牛棚就成了教室;上完课以后,再把牛牵进牛棚,教室又成了牛棚。


还有的学校,因课桌凳紧缺,学校就在木桩上钉上长木板作课桌凳;还有的是垒起砖头或者再放上木板作课桌凳。一旦稍有不慎,桌子或者板凳垮了,教室内难免一阵哗然。新沟农场东方红小学为了避免课桌凳不扎实带来的教学影响,干脆叫学生自带桌凳上课。


据统计,仅1959年至1962年,全区各中、小学开办的“小农场”就有28个。有的学校还自办窑厂,烧砖建校,老师们甘当烧窑匠、搬运工、泥瓦工等。尽管围垦建场之初办学如此艰难,但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教育,上上下下都尽了最大努力。


1997年,经国家教委抽检,东西湖区被认定为“高标准达标”,还被评为全国“普九”先进区,成为省级素质教育实验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