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二进制1010101转换为16进制(二进制数1010101转换为16进制)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内存,容量小、速度快、临时存放数据)和外部存储器(硬盘、光盘等,容量大,速度慢,长期保存数据);


3、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合并称为外部设备,即外设;


4、主机:CPU 主存储器


中央处理单元CPU

1、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组成;


2、功能:实现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


运算器


组成: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实现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累加器寄存器AC(运算结果或源操作数的存放区)、数据缓冲寄存器DR(暂时存放内存的指令或数据)、状态条件寄存器PSW(保存执行运行结果的条件码内容,如溢出标志等)组成。


功能: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等;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如与、或、非、比较等。


控制器


组成:由指令寄存器IR(暂存CPU执行指令)、程序计数器PC(存放指令执行地址)、地址寄存器(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地址)、指令译码器ID(分析指令操作码)等组成。


功能:控制整个CPU的工作,最为重要,包括程序控制、时序控制等。


数据的进制转换

进制的表示:


二进制、十六进制,一般在题目中会给出中文说明。如果没给出,要注意二进制的符号为0b,一般表示为0b0011。十六进制符号为0x或H,可表示为0x18F或18FH;


R进制转十进制:


权位展开法,用R进制数的每一位乘以R的n次方,n是变量,从R进制的整数最低位开始,依次为0,1,2,3...累加。


例如:有6进制数5043,此时R=6,用6进制数的每一位乘以6的n次方,n是变量,从6进制数的整数最低位开始。5043从低位到高位排列:3,4,0,5。n依次为0,1,2,3;


那么最终5043=3*6^0 4*6^1 0*6^2 5*6^3=1107;


十进制转R进制:


除以R倒取余数:用十进制整数除以R,记录每次所得余数,若商不为0,则继续除以R,直到商为0,而后,将所有余数从下至上记录,排列成从左到右的顺序,即转换后的R进制数。


例如:有十进制数200,转换为6进制数,此时R=6,将200/6,得商为33,余数为2:因为商不等于0,因此再将商33/6,得商为5,余数为3,再将5/6,得商为0,余数为5,此时商为0,将所有余数从下到上记录,得532。


数的表示

机器数:


各种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其特点是使用二进制计数制,数的符号用0和1表示,小数点则隐含,不占位置。




机器数分为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无符号数表示正数,没有符号位。带符号数最高位为符号位,正数符号位为0,负数符号位为1;




定点表示法,分为纯小数和纯整数两种,其中,小数点不占存储为,而是按照以下约定:


纯小数:约定小数点的位置,在机器数的最高数值位之前;


纯整数:约定小数点的位置,在机器数的最低位数值之后;




真值:


机器数对应的实际数值


数的编码方式

带符号数的编码方式:


原码:


一个数的正常二进制表示,最高位表示符号,数值0的原码有两种形式: 0(0 0000 0000)和-0(1 0000 0000);


反码:


正数的反码即原码;负数的反码,是在原码基础上,除符号位外,其他各位按位取反。数值0的反码有两种形式: 0 (0 0000 0000)和-0 (1 1111 1111);


补码:


正数的补码即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反码基础上,后末位 1,若有进位则产生进位。因此数值0的补码有一种形式 0=-0 (0 0000 0000);


移码:


用作浮点运算的码阶,无论正数负数,都是将该原码的补码的首位(符号位)取反得到移码。


真值


原码


反码


补码


移码


45


0010,1101


0010,1101


0010,1101


1010,1101


-45


1010,1101


1101,0010


1101,0011


0101,0011


浮点数表示

浮点数:


表示方法为N=F*2^E,其中,E为码阶,F称为尾数。类似于十进制科学计数法,如85.125=0.85125*10^2。二进制如101.011=0.101.11*2^3。


在浮点数的表示中,码阶为带符号的纯整数,尾数为带符号的纯小数,要注意,符号位占最高位。


为此,一个浮点数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浮点数能表示的数值范围由码阶决定,所表示的数值精度由尾数确定。




尾数的规格化方法:


即带符号尾数的补码必须为1.0xxxx(负数),或者0.1xxxxx(正数)




浮点数的运算:


1、对阶(使两个数的阶码相同,小阶向大阶看齐,较小阶码增加纪委,尾数就右移几位)


2、尾数计算(相加,若是减运算,则加负数)


3、结果规格化(即尾数表示规格化,带符号尾数转换为1.0xxx或0.1xxx)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数和数之间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对于二进制数,还有基本的逻辑运算,包括:


(在计算机中,0代表假,1代表真),“贾玲·”


逻辑与&:


0&1=0, 1&1=1


逻辑或|:


0|1=1, 0|0=0


异或:


同0非1,参加运算的二进制数同为0或者同为1,则结果为0,否则为1.


逻辑非:


!0=1 !1=0


逻辑左移:


二进数整体向左移n位,高位若溢出则舍弃,低位补0;


逻辑右移:


二进制数整体向右移n位,低位溢出则舍弃,高位补0;


校验码

码距:


在两个编码中,从A码到B码转换所需要改变的位数,称为码距。如A:00要转换成B:11,其码距为2。一般来说,码距越大,越有利于纠错和检错。(码距越长,某位出现错误后,还能成为合法值的概率越低,也就越容易纠错和检错)。




奇偶校验码:


在编码中,尾部增加校验位,使得编码中1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者偶数(偶校验),从而使码距变为2。例如:有数值01101。


奇校验:编码中含有奇数个1,则将数据01101,0发送给接受方,接受方收到后,会计算收到的编码有多少个1,如果是奇数个,则无误,反之则有误。


偶校验:同奇校验,只是编码中有偶数个1,发送的数据为01101,1


由此可得:


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查1的个数是否为奇偶数。(11111和00111)。只能检1位错,并且无法纠错。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CRC只能检错(多位错),不能纠错。其原理是找出一个能整除多项式的编码,因此首先要将原始报文除以多项式,将所得的余数作为校验位,加到原始报文之后,作为发送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因此,CRC由两部分组成,左边为信息码,右边为校验码。校验码是由信息码产生的,校验码位数越长,校验能力越强。


求CRC编码时,采用的模2运算(按位运算,不发生借位和进位)。


例如:原始报文为11001010101,其生成多项式为x^4 x^3 x 1。对其进行CRC编码后的结果为?


分析:CRC是基于整除的原理,即原始报文除以多项式编码。题中的多项式编码是一个多项式,需要转换成多项式编码。


多项式转多项式编码:如果多项式存在x的第n次方,则将第n为设置为1。由此可得x^4 x^3 x 1=11011。从低位往高位数即可。


解答:多项式编码为11011,共有5位,则在原始报文后,追加5-1个0(多项式位数-1个0),即为11001010101,0000。将11001010101,0000与11011进行模2(减法不借位)运算。




得到四位余数为0011,最终编码为11001010101,0011,然后发送出去。


接收方将受到的数据11001010101,0011与多项式11011进行模2运算,若余数为0,说明校验正确,数据传输正确。


海明验码:


本质:利用奇偶校验码来检错和纠错的检验方法,构成方法是在数据位之间的确定位置,插入k个校验位,通过扩大码距来实现纠错和检错。


设数据位是n位,校验码是k位,n和k必须满足关系:2^k-1-k>=n;


奇偶校验码是在数据尾部加入1位校验位。CRC是在数据尾部加入校验位。而海明码不是在固定的后面或前面加校验位,而是在第2的n次方的位上 加入校验位。


例如:求信息1011的海明码。


1、校验位的位数和具体数据为之间的关系:所有数据位从低位到高位开始编号,从1开始递增,校验位处于2的n次方中,即处于第1,2,4,8,16,32...位上,其余位才能真正的填充数据位。若数据为1011,则第1,2,4位为校验位,第3,5,6,7,位为数据为,用来从低位开始存放1011。


2、每一位校验码的计算公式:需要确定每一位校验码到底校验哪些信息位,将信息位(即编号)拆分成二进制表示,如7=4 2 1,由第4、2、1位校验位共同校验。同理,第6位数据为6=4 2,第5位数据为4 1,第3位数据为2 1。前面指导,这些2的n次方都是校验位,可知,第4位校验位校验第7、6、5三个数据位。因此。第4位校验位等于这三位数值的异或(同0非1)。其他校验位的值同理。


可得:


7=4 2 1


6=4 2


5=4 1


3=2 1


此时,第4位校验位的值为数据为7、6、5的异或为0,第2位校验位的值为数据为7、6、3的异或为0,第1位校验位的值为数据为7、5、3的异或为1。




7


6


5


4


3


2


1


位数


1


0


1




1






数据位








0




0


1


校验位


最终,1011的海明码为1010101。


海明校验码的检错和纠错原理:


接收方收到海明码1010101后,将每一位校验位(1,2,4位)与其校验的位数进行异或,其中,在上面的计算中,第1位校验位的值时第5、3位的异或操作,为检查数据是否正确,将数据为5、3的异或值与自己(第1位)进行异或操作,这里利用异或中“同0非1”的特性来检查数据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表示数据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此时,如果是偶校验,应该结果全是0,如果是奇校验,应该全是1。


假设采用偶校验,接受到的数据为1011101,此时运算的结果为:


第1位校验位的异或值为1,与自己的异或值为0;


第2位校验位的异或值为0,与自己的异或值为0;


第4位校验位的已获知为0,与自己的异或值为1;


这里不全为0,表示传输过程中有误。按照高低位排列得到的二进制数为100,这里表示的就是错误的位数,将100转换成十进制,则为4,此时,表示第4位出错,找到了出错位之后,纠错方法就是将改为逆转。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Flynn分类法

根据数据流和指令流进行分类:


体系结构类型


结构


关键特性


达标


单指令单数据流


SISD


控制部分:一个


处理器:一个


主存模块:一个




单处理器系统


单指令多数据流


SIMD


控制部分:一个


处理器:多个


主存模块:多个


各处理器以一部的形式执行同一条指令


并行处理机,阵列处理机,超级向量计算机


多指令单数据流


MISD


控制部分:多个


处理器:一个


主存模块:多个


被证明不可能,至少不实际


目前没有,文献称为流水线计算机


多指令多数据流


MIMD


控制部分:多个


处理器:多个


主存模块:多个


能够实现作业、任务、指令等各级全面并行


多处理机系统


多计算机


整理发现:


指令流对应的是控制部分,数据流对应的是处理器。


而主存模块,是存储模块,即可以存指令又可以存数据,则当指令流或数据流有任意一个是多个,储存模块都是多个。




计算机指令

计算机指令的组成:一条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决定要完成的操作,操作数指参与运算的数据及其所在的单元地址。

在计算机中,操作要求和操作数地址都是由二进制数码表示,分别称为操作码和地址码,整条指令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三个步骤,首先,将程序计数器PC中的指令地址取出,送入地址总线,CPU依据指令地址去内存中取出指令内容,存入指令寄存器IR;而后由指令译码器进行分析,分析指令操作码;最后执行指令,取出指令执行所需的源操作数。


计算机指令寻址方式

指令寻址方式:


1、顺序寻址方式:当执行一段程序时,是一条指令接着一条指令地顺序执行;


2、跳跃寻址方式:指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码不是由程序计数器给出,而是由本条指令直接给出。程序跳跃后,按新的指令地址开始顺序执行。因此,程序计数器PC中的内容也必须相应改变,以便及时跟踪新的指令地址。


指令操作数寻址方式:


1、立即寻址方式:指令的地址码字段指出的不是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


2、直接寻址方式:在指令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源操作数在主存中的地址。


3、间接寻址方式:指令地址码字段所指向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是源操作数的地址。


4、寄存器寻址方式:指令中的地址码是寄存器的编号。




指令系统

CISC:指的是复杂指令系统,兼容性强,指令多,长度可变,由微处理器实现。


RISC:指的是精简指令系统,指令少,使用频率接近,主要依靠硬件实现(通用寄存器、硬布线逻辑控制)。




指令系统类型


指令


寻址方式


实现方式


其他


CISC复杂


数量多,使用频率差别大,可变长格式


支持多种


微程序控制技术(微码)


研制周期长


RISC


数量少,使用频率进阶,大部分为单周期指令,操作寄存器,只有Load、Store操作内存


支持方式少


增加了通用寄存器,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适合采用流水线


优化编译,有效支持高级语言


指令流水线

原理:将指令分成不同段,每段由不同的部分去处理,因此可以产生叠加效果,所有的部件去处理指令的不同段。




在不使用流水线,串行执行,需要上一条指令处理完毕后,才能对下面的指令进行处理。需要耗费3*3=9t的时间。


流水线周期:


指令分成不同执行段,其中执行时间最长的段为流水线周期。


流水线执行时间:


1条指令总执行时间 (总指令条数-1)*流水线周期


流水线吞吐率:


总指令数/流水线执行时间。


流水线加速比:


不使用流水线总执行时间/使用流水线总执行时间。


例题:


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指流水线在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任务数或输出的结果数。设某流水线有5段,有一段的时间为2ns,另外4段每段执行时间为1ns。利用此流水线,完成100个任务的吞吐率约为()个/s?


流水线周期:2ns


流水线执行时间:(2 4) (100-1)*2=204ns


1ns=10^-9s


流水线吞吐率:100/204*10^-9=490*10^6


超标量流水线技术:


常规流水线的度为1的,即每个流水线阶段只执行一个部分,当度大于1时,就是超标量技术。当度为3时,相当于3条流水线并行执行,即取值、分析、执行每个阶段都同时处理3条指令,因此。当提到度的概念时,指令条数=指令条数/度。然后在配合流水线执行时间公式。


存储系统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级结构如下图:




最上层的是寄存器,最下层是远程文件系统,从下到上,存储器的速度更快,造价更贵,容量更小。


上一层的存储器,保存着下一层存储器中部分数据的拷贝,上一层即为下一层的缓存。


计算机采用分级存储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储容量、成本和速度之间的矛盾问题;


两级存储:Cache-主存、主存-辅存(虚拟存储体系)


局部性原理:


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某个程序时,倾向于使用最近使用的数据。局部性原理有两种表现形式: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总的来说,在CPU运行时,所访问的数据会趋向于一个较小的局部空间地址内,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时间局部性:如果一个数据项正在被访问,那么在近期它很可能会被再次访问,即在相邻的时间里会访问同一个数据。(循环访问变量)


空间局部性:在最近的将来,会用到的数据的地址,和现在正在访问的数据地址,很可能是相近的,即相邻的空间地址会被连续访问。(数组结构)


高速缓存Cache

高速缓存Cache:用来存储当前最活跃的数据和程序,与CPU直接交互,位于CPU和主存之间,容量小,速度是内存的5-10倍。使用半导体材料构成。其内容是主存内存的副本拷贝,对于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


Cache由控制部分和存储器组成,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控制部分判断CPU要访问的数据是否在Cache中,在则命中;不在则依据一定的算法从主存中替换。


地址映射:Cache容量小,保存的内容仅是主存内容的一个子集,且Cache与主存的数据交换是以块(cache line)为单位的。在CPU工作时,送出的是主存单元的地址,想要从Cache存储器中读、写信息。这就需要应用某种函数把主存地址定位到Cache中。这种地址的转换称为地址映像,由硬件自动完成映射。在信息按照映射关系装入Cache后,CPU执行程序时,会将程序中的主存地址变换成Cache地址,这个变化过程叫做地址变换。


Cache的地址映射方式有三种:直接映射、全相连映射和组相连映射。


直接映射:


将Cache等分成块,主存也等分成块并编号。主存中的块与Cache中的快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即二者块号相同才能命中。地址变换简单但不灵活,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类似于停车场,车牌尾号为1的,只能停在固定车位1上。车牌尾号为2的,只能停在固定车位2上。此时,一次性来n个尾号为1的车辆,则需要等固定车位1上的车离开后,才能停进去。尽管2号固定车位上有空余。


全相连映射:


同样将Cache等分成块并编号。主存中任意一块都与Cache中任意一块对应。因此,可以随意调入Cache任意位置,但地址变换复杂,速度较慢。又因为主存可以任意调入Cache任意块,只有当Cache满了才会发生快冲突,是最不容易发生块冲突的映射方式。




与直接映射的区别是,主存不按照Cache个数进行分区。按照Cache每一块的大小,能分多少块就分多少块。


类似于停车场较大,进入的车辆哪块有空车位就停在哪里。停车方便了,找车不好找了。


组相连映射:


是前面两种方式的结合,将Cache存储器先分块再分组,主存也同样也先分块再分组。组间采用直接映射,即主存中的组号与Cache中组号相同的组,才能命中。但是组内采用全相连映射,即组号相同的两个组内的所有块可以任意调换。


类似于给停车场分成A区和B区。不同来源的车在指定的区域内,随便停。




经过上面介绍可得,按照Cache地址映射的块冲突概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直接映射->组相连映射->全相联映射。


Cache替换算法

随机算法:最简单的替换算法。完全不管Cache块过去、现在、将来的使用情况。简单地根据一个随机数,选择一块替换掉。


先进先出FIFO:First Input And First outPut。按进入Cache的先后顺序,决定淘汰的顺序。即在需要更新时,将最先进入Cache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这种方法要求对每一块进行记录,记录他们进入Cache的先后顺序。该方法容易实现,系统开销小。缺点是可能会把一些经常使用的块替换掉。


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Least Recently Used。LRU算法是把CPU近期最少使用的块作为被替换块。这种替换方法,需要随时记录Cache中各块的使用情况,以便确定哪个块是最近最少使用的块。LRU算法相对合理,但实现起来复杂,系统开销大。通常需要对每一块设置一个称为“年龄计数器”的硬件或软件计数器,用于记录其被使用的情况。


最不经常使用页置换LFU:Least Frequentyly Used。要求在页置换时,置换引用计数最小的页。LFU的复杂度以及计数器规模要比LRU大,LRU只关注近期访问情况,LFU会统计累计访问次数,作为淘汰的依据。


Cache命中率

当CPU所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时,称为命中,直接从Cache中读取数据,否则没有命中,需要从主存中读取所需的数据。




例题:


使用Cache改善系统性能的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中大部分指令是(顺序存储、顺序执行)的。设某计算机主存的读、写时间是100ns,有一个指令和数据合一的Cache,已知该Cache的读、写时间为10ns,取指令的命中率是98%,取数的命中率是95%。在执行某类程序时,约有1/5指令需要额外存/取一个操作数。假设指令流水线在任何时候都不阻塞,则设置Cache后,每条指令的平均读取时间约为()ns?


解答:


指令读取时间由读指令时间 读操作数时间组成。


有题可知(0.98*10 (1-0.98)*100) (0.95*10 (1-0.95)*100),又因为只有1/5的指令需要存取操作数,则(0.98*10 (1-0.98)*100) (0.95*10 (1-0.95)*100)*0.2。则计算结果为:14.7ns


主存编址

内存在逻辑上是一个个小格子,格子占有空间,可以用来存储数据;每一个格子都有一个唯一编号,编号就是内存的地址。地址和格子空间是一一对应、永久绑定的。程序运行时,CPU只关心地址,不关心这个地址所代表的的空间在哪里、如何分布这些实际问题。有内存地址就一定能够找到对应的内存单元(内存地址 空间)。内存地址时固定的,空间中存储的东西是变动的。


内存编制以字节为单位。给定一个内存地址,其所对应的空间大小也是固定的。




例题:


地址编号从80000H到BFFFFH且按字节编制的内存容量为()KB,若采用16K*4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共需()片。


解答:


主存编址的内存容量=内存单元个数*每个内存单元的大小。


内存单元个数=末地址-首地址 1,由此可知,内存单元个数=BFFFFF-80000 1=3FFFF 1=40000H。


内存单元大小,由题目中的“按字节编址”可得,内存单元大小为1Byte。若题目中写的是“按双字节编址”,则内存单元大小为2Byte。


此时,内存容量为:40000H*1Byte;将40000H转换为十进制为4*256*256Byte。将其转换为KB,可得:256KB。


又因为1Byte=8bit。则共需要(16*0.5)KB*n=256KB,此时,n为32。




例题:


内存地址从AC000H到C7FFFH,共有____ K个地址单元,如果该内存地址按字(16bit)编址,由28片存储器芯片构成。已知构成此内存的芯片每片有16K个存储单元,则该芯片每个存储单元存储____位。


解答:


地址单元个数=C7FFF 1-AC000=C8000-AC000=1C000H。将其转换成十进制为:114688。由于主存编制单位为字节,将其转换成Kb,则有114688/1024=112K个地址单元。


又因为,主存编制单位为字节,且内存地址按16bit编址,则内存编址容量为112KB*16bit=28*16*x。此时x为4。


磁盘结构

磁盘有正反两个盘面,每个盘点有多个同心圆。每个同心圆是一个磁道,每个同心圆又被划分为多个扇区,数据就被存放在一个个扇区中。


磁头首先要寻找到对应的磁盘,然后等待磁盘进行周期旋转,旋转到指定扇区后,才能读取到想要的数据。


因此,存取时间=寻道时间 等待时间(平均定位时间 转动延迟)。


注意:寻道时间是指磁头移动到磁道所需的时间;等待时间为等待读写的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所用的时间。




例题:


假设某磁盘的每个磁道划分成11个物理块,每块存放一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0,R1...,R9,R10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存放顺序如下表所示:


物理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逻辑记录


R0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如果磁盘的旋转周期为33ms,磁头当前处在R0的开始处。若系统使用单缓冲顺序处理这些记录,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3ms,则处理这11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若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后,处理11个记录的最少时间为();


解题:


共11个物理块,磁盘转一圈是33ms,此时,一个物理块需要3ms才能读完,R0第一块的时间为读取时间3ms 处理时间3ms=6ms,此时,磁头读取完R0后,不会停止,会继续读取,因为R0有3ms的处理时间,此时磁头已经转到了R2的开始处,需要等待磁头转到R1开始出才能读取R1的数据,此时,R1的等待时间为33ms,处理时间为3ms,也就是说R1的处理时间为36ms,又因为处理R1用了3ms,磁头此时转到了R3开始处,有需要等待磁盘转到R2处。。。。


为此采用顺序处理需要的时间为6 (33 3)*10=366ms。


可以通过改变数据分布减少处理时间。如下图所示:


物理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逻辑记录


R0


R6


R1


R7


R2


R8


R3


R9


R4


R10


R5


此时,每个R的处理时间都为3 3=6ms,共66ms;


总线结构

从广义上讲,任何连接两个以上电子元器件的导线,都可以称为“总线”,一般来讲,分为以下三类:


1、内部总线:内部芯片级别的总线,芯片与处理器之间通信的总线。


2、系统总线:是板级总线,用于计算机内各部分之间的链接,具体分为数据总线(并行数据传输位数)、地址总线(系统可管理的内存空间的大小)、控制总线(传送控制命令)。代表有ISA总线、EISA总线、PCI总线。


3、外部总线:设备一级总线,微机和外部设备的总线。代表有RS232(串行总线)、SCSI(并行总线)、USB(通用串行总线、即插即用,支持热插拔)




串行总线:适合于远距离低速传输。


并行总线:适合于近距离高速传输。


半双工:同一时刻,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


全双工:同一时刻,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信息。


系统可靠性分析

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1/失效率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1/修复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TF MTTR


系统可用性=MTTF/(MTTF MTTR)*100%




无论什么系统,都是由多个设备组成的,协同工作的,而这些设备的组合方式,可以是串联、并联,也可以是混合模式。




假设每个设备的可靠性是R1,R2...Rn。则不同的系统的可靠性R的计算方法如下:


串联系统:


一个设备不可靠,整个设备崩溃:


则有R=R1*R2*...*Rn


并联系统:


所有设备都不可靠,整个系统崩溃:


则有R=1-(1-R1)*(1-R2)*...*(1-Rn)


混合系统:


划分串联、并联。


则有R=R串*R并


例题:


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结构如下,计算该系统的可靠度:




解题:


(1-(1-R1R2)(1-R3))R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